起标题要求准确、鲜明以及生动。
有时,一个修辞的运用就会让标题增色不少,同时也能形象地传达文章主旨。
今天的头条双标题精选,我们来看历史领域中2种最常用、也最易学的修辞方法——反问和设问。
使用设问修辞,能够突出文章重点;使用反问修辞则有利于加强标题语气。
以下这2个爆款标题案例,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到它们在历史领域中的具体操作方式。
爆款样式:大众关心问题+结论前置
主标题: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北伐,朱元璋如何用25万人马灭亡强大的蒙元?
阅读量/推荐量:
283753/1734391=16.4%
副标题:大明第一功臣徐达用25万人马就灭掉强大的蒙元,他是怎样做到的?
阅读量/推荐量:500/26619=1.9%
【案例分析】
巧用反问/反问,一般要遵循2个问问题原则:
1.大众关心问题. 2 好奇型问题
想问出大众关心问题,首先标题内容要与大众熟知的事件或人物挂钩。
主副标皆运用了反问修辞,为何阅读量却相差567倍?
主要原因在于2点:
1)亮点前置,给事件定性
本文是一篇关于北伐的文章,主要介绍朱元璋灭蒙元。
副标就是普通的人物故事,将具体战术作为论述重点,缺乏亮点。
主标则巧妙地进行了视角转换,首句先用“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北伐”对整个事件进行定性,不仅突出该战争的耀眼地位,而且易瞬间挑起话题性和用户兴趣:这个最霸气的北伐到底是什么?
大众的阅读习惯都是从头到尾,因此在标题中,亮点话题越靠前,越能抓住用户眼球。
2)与大流量人物挂钩
主标直接将事件主角聚焦在“朱元璋”身上,一来踩中关键词,易获得机器助推;二来与大流量人物挂钩,更能吸引大众注意力。
相反,副标“徐达”远不如朱元璋贴近大众认知,与其相关的故事会难以获得大众关注。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别做标题夸张的标题党。若为了硬蹭大流量人物,使得标题范围完全大于文章内容,就会导致读者负面评价增多,机器会减少推荐,甚至停止推荐。
3)巧用对比,增强反问句的吸引力
“25万人马”Vs“灭亡强大的蒙元”,这一弱一强形成鲜明对比,
一来,与首句的亮眼结论相呼应,彰显出此次北伐的霸气;
二来,这一对比更加强了反问的吸引力,不免勾起大众好奇心:这么少的军队灭亡蒙元,朱元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而反观副标虽也借用了强弱对比,但主角不被大众熟知,语言也不够简洁。
整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1)历史标题传递的信息要贴近大众熟悉的事物、找到大的标签人群,会更易引起读者注意
比如:
主标题:福康安凭借一双手撑起半个乾隆盛世,为什么会被说成是其私生子?
阅读量/推荐量:
207796/1482635=14.0%
副标题:尔晴的儿子能够成为清朝唯一的外姓贝子,真是因为他是乾隆儿子么?
阅读量/推荐量:58/3643=1.6%
未看过《延禧攻略》的受众,并不知道尔晴以及尔晴儿子是谁,而福康安作为乾隆赐封的贝子,更被众人熟知。
主标将福康安这一争议性的大流量人物点出,更能获得读者关注,推荐量和阅读量也更高。
2)文中若有亮眼的结论,可提炼出放在首句,并采用总分层层展开论述
比如:
主标题:左宗棠收复新疆五个震撼瞬间!晚清第一强人不光铁血,更有大智慧
阅读量/推荐量:
244167/2179092=11.2%
副标题:左宗棠西征五个震撼瞬间!晚清第一强人不仅铁血强悍,更文韬武略
阅读量/推荐量:196/3096=6.3%
主标将文章主旨提炼出放在首句,并用踩中“新疆”这一大流量地域关键词,易被机器识别获得推荐。
3)巧用对比,为你的问句增强戏剧张力
比如:
主标题:东汉常备军稀少,却为何能控制广袤边疆?两大冷门技术功不可没
阅读量/推荐量:
39752/325241=12.2%
副标题:常备军有限的东汉,为何能打下比肩西汉的庞大版图?
阅读量/推荐量:173/6338=2.7%
主标就巧用「稀少」与「广袤」形成对比,做出设问。不仅增强了戏剧冲突感,而且为后句的冷门技术进行了悬念烘托。
爆款样式:好奇型问题+how式悬念
主标题:越正派越不得人心,此种尴尬困局怎么解?高人一句话点醒曾国藩
阅读量/推荐量:
293043/2586502=11.3%
副标题:正派人不想用俗手段笼络人,对还是错?高人一句话曾国藩茅塞顿开
阅读量/推荐量:138/4804=2.9%
【案例分析】
历史领域中有很多引发读者好奇的谜团,此时若用设问句问出,再辅以细节做悬念烘托,就能勾起读者求知欲,并为标题增加莫大的吸引力。
主标阅读量与副标相差29万,主要优势在于2点:
1)好奇型问题,吸引读者主动求知
“越正派越不得人心”:首先,采用递进句式“越...越...”,让标题语气更加强烈;
其次“正派”却“不得人心”,这2个信息点构成矛盾冲突,易引起读者注意。
另外,作者用“尴尬困局”对首句进行了定性总结,并用设问将如何解决的问题抛出。
整个标题一气呵成:先点出主要矛盾冲突点,并提出“How式(怎么解决式)”问题,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是,可巧用句式:冲突点信息+why式/how式/what式疑问,打造出好奇型问句。
比如:
曾国荃嚣张得罪高官遭围攻,曾国藩怎么救?
没背景没大本事的人如何成功?曹锟傻子式打拼智慧,接地气不简单
以上标题中,“名臣曾国藩九弟遭围攻”“没背景和本事的人成功”都是矛盾冲突点,2个标题再借“怎么救”和“如何成功”这类how式疑问,抛出问题,吸引力十足。
而反观副标,“对还是错”这类选择类问题,只与个人观点相关,并没有明确答案,对读者的吸引力较弱。
2)层次分明,细节烘托how式悬念
主标首句提出问题后,分句再做出回答,并用“1句话”埋下悬念,吸引读者去探究:作为解决方案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
另外,“高人”“点醒曾国藩”这些细节信息,突出这“1句话”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烘托了悬念,使得读者更加好奇,最终答案到底是什么。
总结
以上,为大家讲解在历史领域中,如何在标题中巧用「反问+设问」,打造看点的2个方法。
1.大众好奇型问题
多适合历史领域中有名的事件或大流量人物稿件
1)与大流量挂钩
2)精彩结论可前置,并采用总分结构展开
3)多用对比,比如大与小对比、强与弱对比,为问句增强吸引力
2.好奇型问题
可借用冲突点信息+why式/how式/what式疑问,打造出好奇型设问句。
值得注意的是,打造出问句后,末句需借细节描述烘托悬念点。
文章来源: 黑市|灰产圈|黑产圈|一本黑|黑市商学院
共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