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摆摊卖东西,你是不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一个成语:养家糊口?的确,在我们很多人眼里,无论是在路边摆摊,还是租下一间小铺面摆摊,都和高收入没有什么关系,能好好生活下去就不错了。但是如果你一直抱着这样的想法,也许就想不到什么创业的好点子。

我们来举个真实的例子。背景是一个南方三线城市(常住人口近700万)的远郊区,挨着城中村,菜市场里面,一个失意青年,一个不到十平米的铺面,还是塑料搭起来的那种。

他就在这个铺面卖鞋子,各种各样的鞋子,听他说一双最贵的也就80块。因为附近都是打工仔打工妹居多,消费水平不高,城中村嘛。(下面这张图是网上找的,因为这小子说不想上镜)。

1.png

 然后租金是每个月3000,你猜他一个月净利润多少?三年之后,这小子的存款已经有100万了,自己算吧。铺面也由一个变成了两个,正好连在一起。

100万这个数,可说大也可说小,就看你怎么去理解了。

这位失意青年是笔者的前同事,他就是因为买房之后觉得压力比较大,一个月几千块工资过不下才辞职出来创业的。然而和他现在的生活相比,我感觉自己才是失意青年。

一双鞋子就赚个十几二十块,一年可以存下几十万。如果是一个陌生人和我起这个数字,我肯定会回一句“你需要杨永信电一下”。

但是这还不是最令我震惊的。这小子告诉我,他旁边的一个铺位,同样也是不到十平米,大概一年之前被一个卖菜的租下了,这个小店赚的钱比他还要多。

卖菜的???你真是没有看错,人家可不是什么坎坷的菜贩子。前同事和我说,旁边的小店的一天可以卖出1000斤菜,每斤2-3块钱。结果是年入百万,除去租金和成本,利润将近50万。

6.png

在一线大城市,类似这样的机会只会更多而不是更少,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做了。这里不是让你创业从卖菜开始,而是以实例说明,哪怕是平时生活当中最不起眼的行业,也可以让你自信地回答知乎上那些“如何年入百万”的问题。

你觉得摆摊实在提不起兴趣?没问题,我们来说说高大上的。

搞一个项目搞了三年,一分钱也挣不到。如果是你,你是会选择放弃还是放弃?把这个问题丢给别人,可能你会被认为是神经病。别说三年了,搞一个月不挣钱还不赶紧GG下一把。

但如果到了第四年,这个项目就可以带来一亿的利润呢?这可不是吹逼,也和贩卖军火没什么关系。因为这个项目如今已经被每一个中国人所知,它的名字叫阿里巴巴。

这个够高大上了吧?现在不光是中国,就连许多国际友人都把马云当作自己创业的楷模。但问题是,就算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可以复制,它的成长历程也是难以复制的。

3.png

就好像你的名字叫杨过,但也不会和金庸小说中的那位一样经历一系列奇遇,最终成长为万人敬仰的大侠。噢对了,在成长为大侠之前,杨过还断了一只手,抱姑姑只能单手抱,卖弄不了花式。

没有多少人在创业之初就一帆风顺的,但是如果你熬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时期,柳暗花明又一村甚至两村都是有可能的。像笔者那位前同事,一开始搞不清自己的定位,进货时进了不少中高档的鞋子,这些东西半年下来积了一层厚灰,也算是一个教训。

但是现在,他可以大大方方地叫我过去帮他看另一家店,我都羞于答应,只能含糊“最近忙,以后再说”。唉,以前都是一家公司的,现在差距咋就这么大了。

一些人在谈论创业时,开口闭口就是融资几千万的大项目。仿佛每天没有个几十万上下,就没有资格说创业似的。这是多数键盘侠的通病,他们每天挤着地铁上下班,吃着十块钱的快餐,晚上回到几百块钱月租的房子之后,会习惯性打开自己的二手电脑在网络上指点江山

6.jpg

如果你让他们写一份创业报告,他们除了自己的名字也啥也写不出了。这些人有时脑子里面也会闪过不错的创业点子,但是一觉起来,他们会继续选择上班,下班之后继续指点别人创业。

现在网络上关于创业的讨论千千万万,为啥大家都这么感兴趣?这其实和现状有关。

一线城市普通白领的现状:月收入1-2万,除去房租、水电气物业费、交通费、伙食费、话费,然后买两件衣服,所剩无几。

二线城市普通白领的现状:把月收入减少一半,各方面花销都差不多,结果也是所剩无几。也许唯一的区别,就是买衣服的档次不同。

这还是单身狗的数据,如果有心仪的妹子或汉子,时不时送点小礼物、吃顿烛光晚餐、看两场电影、开个房,会让生活更紧张。如果还有房贷甚至是小孩子要养,那就更拮据了。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不少人都萌生了创业的想法,谁不想自己当老板,月入十万百万呢?

5.jpg

可以说,现在中国是全世界最适合创业的国家了。一是经济仍然在高速发展,二是国家大力支持,三是项目众多。但同时,中国也是全世界上创业最危险的国家。

用马云的话来说就是:绝大多数人创业的都死在了第二天,能撑过第三天的少之又少。因为创业的人多、机会多,意味着竞争就更激烈,陷阱也更多。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就先别想了,先从举人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