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东风呼呼作响,农村和农业也开始“触网”。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且互联网化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互联网市场被认为是下一所金矿,不少创业者纷纷涌入掘金。

在农业金融方面,有通过农资经销网络资源,以P2P形式直接借给精选优质种植农户的农发贷和涉足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领鲜金融,2015年1月,主打“三农金融”的P2P平台沐金农也正式上线。

在农资服务方面,有为农民提供化肥、种子、农药、农机交易及测土配肥服务的云农场,还有主打“线上自助下单体验”和“线下专有直达配送”模式的涉农电商平台点豆网。

问题是,蜂拥而上的创业者是否掐中了农民的真实需求,模式能否落地执行?

下文从农资和金融两方面,分析目前农村互联网创业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创业机会。

中国三大产业中,农业作为第一大产业,其相关环节众多,市场空间巨大。按照农作物经营流程可分为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数百年来农户依托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种植、农产品销售等流程来获取最终收益。

产前主要集中在农资电商、土地信息、农业金融等方面。产中集中在农业种植技术,农机具设备等,而产后则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的流通。

我们在分析农业的时候,需要分析农民群体在种植环节中的痛点和需求点。在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农户需求时,我首先看到的是农民对各种业务的需求:便宜有保证的农资、资金金融的支持等,但是反观整个农民群体,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农民风险意识的强烈,和对抗风险力量的薄弱。

1、农民为什么被称为“短视,既得利益,无契约精神”?

谈及农民,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标签:社会底层、文化程度低、无远见、见利忘义、无契约精神等。

到农村后,我首先思考的是为什么农民会有这种标签。经过与农民沟通和实地了解后,我发现农民存在抗风险能力低、抗风险手段少的问题。农民靠天吃饭,而农资的正确使用方法、科学的种植技术等这些与种植密切相关的信息,农民都无法通过有效的手段获取。

那么,当农民连赖以生存的种植都无法保证的时候,又怎么能保证这个群体具有契约精神呢?

2、如何提高农民的抗风险手段?

在土地流转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小农经济的种植方案需要科学化。如果能够为农民提供种植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服务,并且让农民切实感受到服务带来的效果和实惠,就相当于给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提供了一道强有力的防盗门。农技服务就可以扮演防盗门的角色。

当前农资行业和农业金融行业是农业互联网领域最主要的部分,我们通过在各个地方的实际工作和调研,发现了很多不同于大众的观点。

一、农资行业

农资作为农业耕种的基本生产资料,可分为种子、农药、化肥三个大类。目前很多互联网企业将重点集中在农资电商方面,通过电商平台解决农资信息不对称的困难。但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了以下两个问题:

1、农资流通环节真的冗余和效率低下吗?

在目前的农资流通过程中,基本存在两到三级的流通渠道,有些偏远地域存在四级流通渠道,每个级别的渠道均承担了相应的服务内容。

1_副本.jpg

如上图所示,在农资行业中,每个流通环节均发挥了相应的金融、物流、仓储等作用。信息不对称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农资行业清洗,已经基本不存在,而且当前的传统行业流通效率之高,是超出其他行业认知的。

例如,黑龙江的一个县级经销商对乡镇经销商和当地农户的掌握程度,甚至可以精确到具体的农户个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上下游之间基本不存在。

在物流方面,传统物流分为火车运输和汽车运输两种。火车运输由于受到铁路局统一管控和编排,物流效率相对平稳。而每个地域也都有相对成熟的汽车运输车队,倒是在农资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上,由于受到地域性距离因素的限制,运输能力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2、农资销售真的可以线性增加吗?

农作物生长存在一定的周期,在其生长周期中对农资的需要也分为几个阶段。我们排除南北方差异,将全国农资销售周期从整体来看,如下图所示:

2_副本.jpg

经销商为了及时给种植户提供农资,会在年前进行农资存储,主要的存储期在10月到第二年的2月。这几个月是各个经销商大量存储农资的时期,同样也是农资生产企业的主要销售周期。随着种植期的不断推进,经销商的库存不断被消化,进而完成了本地农资仓储的销售工作。

农户则不会提前进行大量的农资存储,农资的购买主要依据种植期的推进来持续购买农资,其购买源头绝大部分是当地就近的经销商,主要的购买时期集中在年后2月底至5月底。这几个月是主要的种植周期,也可以看出,经销商年前的农资仓储,在种植过程中不断被消化。

3.互联网在农资行业能做些什么?

(1) 在农资流通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存在厂家和上层经销商的生产销售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如何让农户第一时间了解到非就近距离农资店的地址及其销售价格,是目前农户的一个需求。

(2)农资行业目前存在同质化严重、地域保护等问题。除了农资的销售环节之外,农户对于农资有较强的服务需求,包括使用农资的正确方式、农资的针对性功效以及农资的个性化定制等。

二、农业金融

农民对于金融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在种植过程中,有多个环节需要资金的支持。目前针对农民主要有三个大的环节需要资金注入:土地流转租赁,生产资料购买,农机具租赁和购买。

在这三个环节中,农民有极强的金融服务需求。但是由于农村与城市在体制、地域、人群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并不能将现有城市金融的运作方式复制到农村。我们列举几个主要的问题进行分析。

1、征信体系缺失

中国目前的征信体系仅适用于城市人群,主要通过对工作生活的信息化实现征信体系的建立。例如:工作单位的情况、过往工资流水、是否有购房记录、是否有购车记录、家庭成员工作情况等。

但是在农村,与农民工作和生活相关的信息完全缺失。农户的年收入、种植经营情况(包括农资购买、赊销情况、现金购买情况等)、农户固定资产投入等信息基本无法获得,进而无法建立有效的农户征信系统,这也是阻碍农村金融向前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2、可供抵押的资产较少

农户的固定资产可分为耕种土地、住房、交通工具等。耕种土地现在有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国家分配的土地,一部分是土地租赁流转过来的土地。如果要进行土地抵押,就需要有后续服务进行资产变现重置,这部分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农户的住房多为自建住房,而且是农户生活的必需条件。住房抵押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收回住房在实际生活中不现实,农民极为排斥。第二,住房收回后,不能保证有市场进行资产的变现重置。

3、放贷容易,回款困难

通常情况下,由于种植产量和收获情况的不确定性,回款都会比较困难。在民间借贷中,如果农户不及时还钱,借款方会在收获季节,强制收取农作物作为抵押。农民没有钱还,还要被拿走农作物,农民当然会极力反抗。

以上种种,都在论述农业金融的难度,不过农业金融真的没有机会吗?并非如此。现有民间借贷非常流行,农户之间的个人借贷非常普遍,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户的资金需求。但由于民间借贷利息高、渠道不透明、回款方式粗暴、民间借贷仍然是很多农户迫不得已的选择。

目前农村流行的一种金融方式是互助联保金融,优势在于将风控风险下放平摊到几户农民身上,贷款时,贷款方会找信任的人进行联保,风险均摊。

整体上来看,农村互联网金融在当前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有些环节还需更清晰的认知。在城市里,个人金融业务都需要要完整的工作生活信息数据作支撑,那么农村金融是否也需要先建立有效的工作生活数据呢?我想这是必须的。农户工作生活数据信息的完整度对于互联网化来讲,正是可以发挥其优化信息环节的合适切入点。

本文转自: 寻找中国创客

*转载本文仅供参考交流,不做商业用途,如有疑义请联系本文账号发布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