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标题总是没人点击?

从科学上来说,人脑侧面有一个海马状突起,会扮演信息筛选器的角色,绝大部分无关信息会被过滤掉。

那,什么样的信息才能通过大脑芯片的筛选呢?

答案离不开2点:1 与“我”相关 ,2 具有落差感的信息。

从远古进化到现在,人类为了生存会更密切关注与自己相关的、变化类的信息。

比如一辆停泊的车会遭到无视,若它突然向你撞击就会立马被警惕。

而在标题中巧用【第一人称】,往往能将这两点融合起来,达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今天的双标题精选,我们将通过3大爆款案例详细分析:如何用好【第一人称】,让你的标题突破大脑信息筛选层,更易击中读者。

1

爆款样式:人物标签增强话题性+对比形成落差

主标题:SpaceX合伙人:我看不出马斯克怎会成功,他看不出自己怎会失败

推荐量:34567/433766=8.0%

副标题:创造出SpaceX和特斯拉的伊隆·马斯克,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推荐量:98/4813=2.0%

头条标题没有推荐量?他改了下人称,推荐量从9万飙到578万!

【案例分析】

人物标签的作用,不单单是告诉读者,我这边文章描述的主体是谁,

它也是制造戏剧落差,为标题增加亮点的重要元素。

主标阅读量比副标高出353倍,主要优势在于:

1)鲜明的人物标签,提高文章的说服力和话题性

副标将“马斯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设为悬念,

首先标题问出的问题并没有遵循“使用疑问的3大原则”:1.大众关心的问题、2.好奇型问题、3.有争议性问题,自然吸引力不足。

其次,副标首句的语言过于繁琐,一句话中夹杂了3个复杂名词“SpaceX”“特斯拉”“伊隆·马斯克”,且形容词“的”的使用让句子变得更加冗长,增强了信息接收的难度。

人脑对于复杂信息的第一反应是逃避,每个人都更倾向于接收简单明了的信息。

反观主标,语言简洁凝练,首句直接点明“SpaceX合伙人”这一身份特征,借用他之口来谈马斯克,远比单纯的设问更有话题性,更能加强文章的说服力。

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物若有鲜明的身份标签且利于主旨的突出,可直接在标题中点出。另外,标题语言要精简凝练,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

我们可以再看一组案例:

主标题:他们在50度高温下劳做3小时,累得只想静静坐着,不愿说话

爆款副标题:这群窑工在50度高温下劳做3小时,累得只想静静坐着,不愿说话

主副标信息点没多大差别,但2者阅读量相差611倍,主要原因在于副标直接点名“窑工”身份,明显会比“他们”更具话题性,再搭配后面有关人物的细节描述,生动地突出了工作强度之大、工作环境之艰苦,非常具有代入感。

2)「人物标签」与「第一人称」相互配合,巧用对比为标题增加冲击力

采用第一人称,提炼出内文中具有情感冲击力的独白,往往更容易打动人心,引爆传播。

“我看不出马斯克怎会成功,他看不出自己怎会失败”:

  • 采用第一人称“我”,立刻拉近了与读者间的距离,把受众带入到面对面聊天的场景之下。

  • 马斯克已经很成功了,而合伙人却提出具有争议性的观点—“看不出他怎会成功”,颠覆了大众认知,让人不禁想探究:为什么合伙人会认为马斯克不会成功。

  • 另外,合伙人对马斯克的看法与马斯克对自己的看法形成鲜明对比,一来增强了文章的看点,二来让人一眼get到马斯克的人物特点,非常自信。

头条标题没有推荐量?他改了下人称,推荐量从9万飙到578万!

2

爆款样式:第一人称引起共鸣+转折打造戏剧冲突

主标题:我是真的不想自杀,但站在高处就是想往下跳

推荐量:287870/5781032=5.0%

副标题:为什么人类站在高处,总会有一股想跳下去的冲动?

推荐量:3780/95099=4.0%

头条标题没有推荐量?他改了下人称,推荐量从9万飙到578万!

【案例分析】

双标题取点基本相同,只是变化了一下人称,为何阅读量相差28万之多?原因有二:

1)第一人称加强情感冲击力

标题首句要有亮点,才能在第一时间抓人眼球。

主标采用第一人称口吻,直接喊出“我是真的不想自杀”,立刻把读者拉近到场景之下,距离更近,自然情感冲击力更强烈。

另外,“自杀”这类敏感词,会更易刺激大脑接收;“真的不想”这些强调性词语的表达,增强了语言的情感力度。

最后,主标借用人格化的表达,将标题聚集到单个人,增强了故事感。

反观副标,采用单纯的科普口吻,第一,会显得严肃谨慎,无形中会缩窄受众层面。毕竟不是所有的用户都对这个问题有求知欲,人们更愿意关注与“我”相关,与“我”更亲近的信息;

第二,第三方的叙事角度使读者置于围观的位置,很难产生情感共鸣。

2)巧用转折,打造戏剧冲突

人们更喜欢具有落差感的信息,而巧用转折能使标题跌宕起伏,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落差感要以文章事实为基础,切忌故意编造噱头,做标题党欺骗读者)

主标“我是真的不想自杀”,这句话相当于给作者交代了背景信息,让他建立起对人物的第一印象,这个人是不想自杀的。

而第二个分句“但站在高处就是想往下跳”,却巧用转折,制造了落差形成了戏剧冲突,违背了读者的心理预期。

一来,具有落差感的信息更易吸引读者注意;

二来,易勾起读者对背后原因的好奇心:为什么不想自杀,站在高处却又想跳下去;

三来,第一人称的口吻更易唤醒大众的记忆:不少人站在高处都有不禁想跳下去的感觉,引发共鸣。

头条标题没有推荐量?他改了下人称,推荐量从9万飙到578万!

3

爆款样式:亮点前置引发共鸣+设置高关注度话题

主标题:我这样的人,有人要已经很好了:反对早恋,是中国特色的病态恋爱

推荐量:111876/913603=12.2%

副标题:早恋是一场人造的罪名

推荐量:1859/37433=5.0%

头条标题没有推荐量?他改了下人称,推荐量从9万飙到578万!

【案例分析】

双标题皆是讨论早恋这一高关注度话题,二者阅读量却相差60倍,主要原因在于:

1)高流量话题+第一人称,引发强烈共鸣

剩男剩女是具有高话题性的一类群体。

主标借用第一人称口吻“我这样的人,有人要已经很好了”直接喊出不少单身青年的心声,有利于吸引相关受众的注意,并引发强烈共鸣。

而副标“早恋是一场人造的罪名”,句式太过简单信息点不明确,受众知道这是讲早恋的文章,却不容易get到文章的具体主旨是什么。

2)表明态度,设置高关注度话题

相比于副标含蓄的表达,主标直接用“反对早恋是病态的”表明文章态度,并与首句形成因果逻辑呼应:为什么反对早恋是病态的?→容易导致单身以及自卑的恋爱观。

正如网友所言:“中国式家长:上大学前不许你交异性朋友,上了大学就逼你立刻找到对象结婚生娃。”

作者一个标题将“早恋”和“单身”这2个高流量话题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标题的吸引力。

整个标题主次分明,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头条标题没有推荐量?他改了下人称,推荐量从9万飙到578万!总结

以上我们详细讲了巧用【第一人称】突破大脑信息筛选层的方法

一、与“我”相关,引发共鸣;二、打造落差感。

具体的取标题方法可遵循3个技巧:

1.利于突出主旨的鲜明人物标签直接点出,并用第一人称提炼出文中的亮点信息,最后巧用对比制造落差感。

2.借用第一人称口吻引发共鸣,加强情感冲击力,并用转折打造落差感。

3.巧用第一人称喊出共鸣性观点,并设置高关注度话题向受众靠近,提高标题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