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定位

双标题圆桌讨论:4位头条号优质作者分享打造10万+标题的N个方法

◎故事性泛科普栏目。发文内容以科学人物故事、科学界历史事件、趣味性强或高话题度事件为主,目标读者群为全年龄科学爱好者。截至2019年1月,账号累计发文1176篇,累计推荐量破10亿,阅读量9148万,粉丝量16万。

双标题圆桌讨论:4位头条号优质作者分享打造10万+标题的N个方法

◎儿科医生用漫画教读者如何育儿,开始是夫妻二人运营,漫画家丈夫把枯燥难懂的育儿医疗知识以漫画的方式输出,使其更有趣易懂。目前运营团队扩充为5人,累计发文1371篇,累计推荐量破6亿,阅读量4660万,粉丝量29万。

双标题圆桌讨论:4位头条号优质作者分享打造10万+标题的N个方法

◎原创图片故事,选题立足本地,关注时下热点、感人故事,用温暖的视角记录身边的人和事。目前我个人独立运营,累计发表图集529篇,累计推荐量破7亿,阅读量1亿。

双标题圆桌讨论:4位头条号优质作者分享打造10万+标题的N个方法

◎传递最新最全的体育资讯,也写一些评论文章。我喜欢鲁能泰山和国足,鲁能是橙色球衣,12号是球迷的代表,所以起名为忠橙12号。目前累计发文2226篇,累计推荐量破8亿,阅读量9638万。

想写出爆款标题,细节&关键词是2大利器

双标题圆桌讨论:4位头条号优质作者分享打造10万+标题的N个方法

Q:几位作者的双标题数据一直非常亮眼,可以分享下双标题的使用技巧吗?

  • SME科技故事:

我们一般以双标题中的副标题作为风格的另一种尝试,有时最终确定的标题并非作者本人最中意的,这时副标题会给其更多的发挥空间。一般来说,使用双标题时我们会尝试不同的方向或关键词,不仅是简单改动表达。

具体起标题时要坚持言简意赅的原则,也会有一些创意的玩法,不过最基础稳键的还是用关键词将意思表达清楚。

如这个标题《昆虫界的首席“建筑师”,小小的虫瘿就是它完整的世界》,“虫瘿”是个非常生僻的词汇,我们将它简化表达为“寄生虫让植物变异出的婴房”,更易懂,而另一个直接提及虫瘿的标题阅读量就很少。

双标题圆桌讨论:4位头条号优质作者分享打造10万+标题的N个方法
  • 影像记录者:

我主要利用3个技巧:

(1)善用关键词,将用户长期感兴趣的关键词融入标题中,有利于机器算法的识别,提升推荐量;

(2)标题中要有亮点,可用数字、标点、悬念、比喻、冲突、对比、共鸣等元素瞬间抓人眼球,激发用户的点击欲望;

(3)也可利用“热词实验室”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某个关键词在不同领域的热度;

  • 忠橙12号:

我认为标题多加细节更打动人心,具有画面感的东西易引起共鸣。

在体育领域,很多人看了比赛后会对一些细节感兴趣并搜索相关的关键词,恰当使用可迅速吸引用户,我的现场直击稿件经常阅读量超过10万+。

比如这篇阅读量14w+的《鲁能主力被动轮休,李霄鹏发现危险就果断出手,队长赛后举动暖心》,主要写鲁能赢球前后的一些细节,尤其是赛后蒿俊闵和刘彬彬交流,球迷在电视里看不到而我在现场看到了,写出来就是看点。

金敬道缺席也是读者关心的热点问题,我提问教练得知答案,二者均以独家内容吸引读者。

起副标题时我会更大胆的使用网络化语言,符合不同人群的阅读习惯,也可能会成爆款。

双标题圆桌讨论:4位头条号优质作者分享打造10万+标题的N个方法

Q:起标题时踩过哪些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经验吗?

  • 影像记录者:

我踩过最大的坑有2个:

(1)符号使用不当,给用户阅读带来障碍,引发歧义;

(2)关键词不够准确,导致推荐量和阅读量都不高。

  • 忠橙12号:

新媒体的标题要设置悬念,但太过的话会被平台判成标题党,这个很重要。

Q:在封面图的选取上,各位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吗?

  • 影像记录者:

我认为可以注意3点:第一,封面图质量要高,不能模糊;第二,现在是“看图时代”,使用色彩丰富辨识度高的图片,会瞬间吸睛;最后,封面图应体现整个图集的核心画面,最好不要拼图。

  • SME科技故事:

封面和配图是相通的,我们一般选清晰切题的图片照片,与大量重复的网络图片以及图库风格明显的制作图片区别开,尤其偏历史的选题一定会配上真实的照片,即便没有完全切题的也会保持风格的统一。

Q:头条号平台各领域作者群体都很庞大,4位如何摆脱账号及内容的同质化,从中“杀出一条血路”呢?

  • 儿科医生鱼小南:

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把自己的优势内容传播出去。

我们账号有2点优势,一是我们在其他平台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和粉丝量(微博73万+粉丝、出书等);二是我们以漫画的形式转化枯燥的育儿知识,更简单有趣、轻松易懂。

  • SME科技故事:

在政坛有“鹰派”和“鸽派”之分,前者强硬后者温和。科普领域同理,“鹰派科普”倾向于专家站台给出权威结论,“鸽派科普”更喜欢把内容讲成有意思的故事,我们属于后者。

虽然我们没有很强的专业背景站台,读者开始会有些抗拒,但我们以读者角度去探究问题,更知道用户兴趣点和知识盲点。

不做“名不副实”的权威,而是把知识挖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自己去看严谨的求证过程,而不是知识都没看完就轻信所谓的“权威”。

“克制”是我们信奉的原则,它贯穿于文章的观点与表达,不浮躁自然就不会有吊儿郎当的气质,读者都看在眼里。

目前领域内其他账号对科学体系发展的理解,以及对跨领域知识的融会比较缺乏,我们想输出一个庞大的科学世界观,现在尝试去做。

  • 忠橙12号:

我一直认为内容是根本,有些人写的快但易出错,久而久之会“掉粉”。

尤其是比赛前后发布会,其实教练说得都差不多,但你要做的是自己把内容串起来,这很关键。

我喜欢赛前赛后提问,问出自己想知道的内容,标题的点也就出来了。

我发现一部分标题党也有阅读量,但还是真实一些,坚持自己的风格比较好。

Q:各位可以分享下自己总结的领域内热点选题吗?

  • 儿科医生鱼小南:

目前育儿领域最受欢迎的题材有早期教育,睡眠,情绪管理,妈妈自身保养等。

  • SME科技故事:

对于本身就关注科学科技领域的受众而言,生物医学相关的内容最受欢迎;一些科学史丑闻或走过的弯路(即所谓的“黑历史”)也较具有吸引力。

但普通用户更关注一些贴近生活的话题,健康、生活、灾难事故、人物故事等题材更受欢迎。

但追热点我们会有选择,不碰敏感、争议极大的热点,这可能会让作者处于费力不讨好的窘境。

  • 影像记录者:

可根据每年节点性事件、节日寻找选题。若外地发生某个热点事件,可在本地寻找具有共性的选题进行拍摄。但自媒体切记不要触碰敏感、负面话题。

Q:热点选题有很多,但如何抽丝剥茧转换成文章才是打造爆款的关键一步,可以分享下提炼选题的成功经验吗?

  • SME科技故事:

很多选题来源于生活中的思考,稍加查阅一个选题就产生了。比如上边举例的关于植物虫瘿现象的爆款文章,就源于阅读时发现的陌生知识。

  • 儿科医生鱼小南:

我们大部分选题都来自于爸爸妈妈们的提问。我总结读者反复提出的热点问题改写成文章,吸引大家点击文章获得答案。

  • 影像记录者:

我有一个习惯:拍摄前了解被采访者或当地的背景,做好“功课”。这样会预想出一些可能出现的画面,构思拍摄思路,如何用简洁而又丰富的画面语言将故事串联起来。

到了现场也不急于按快门,因为实际情况与事先构想会存在一些出入。因此,要先取得被采访者的信任,多看、多想、多问,可能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

一般来说,一个题材会跟2天左右。若遇到非常棒的题材,可能深入挖掘待的更久,这样才会把故事讲的更精彩。

举个例子,这篇阅读量10w+,推荐量75w+的爆款文章《子债父还!老人种80亩西瓜为亡子还债,制定“三年计划”谢绝捐款》 ,选题就来自于我的朋友圈。

联系发布者并了解详情后,我脑子里立即闪现出了“子债父还”、“谢绝捐款”、“80亩西瓜”等关键词。接下来我前往该地拍摄,成功做出爆款。

微信截图_20190105110014.png

总结

看了4位大神的专访,相信大家一定受益良多,再复习一下干货:

1.体育领域,若写现场稿可提炼细节作为亮点置于标题中吸睛,尤其独家内容。

2.图片领域,选题拍摄前要做好“功课”,捋清拍摄思路再按快门,盲目拍摄会削弱图片之间的逻辑联系,立意不高。

3.育儿领域,可将文章内容多元化,单纯文字会加剧读者视觉疲劳,运用漫画插图等多媒体内容可使内容更有趣易懂。

4.科技领域,硬科普对普通用户门槛较高,可用有趣的科学故事、人物轶闻等吸引读者,但内容要保证科学性,不当所谓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