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过载已成为当下新媒体的宏观背景,读者的时间非常有限,已没有耐心读完所有信息,读标题成了一种快速筛选信息的习惯,看不懂的标题,就直接放弃了。
因此,标题以最短的路径、最快的速度让读者看懂,并且产生“心动”的感觉,显得尤为重要。
如自媒体人咪蒙所言:
不能在一秒钟看懂的标题,不适合传播,不是读者理解不了,而是他只能给你一秒钟。
那如何让标题1秒钟拿下读者呢?
离不开这2个技巧:提炼多个关键信息点、补充修饰。
提炼多个关键信息点,可以增大标题信息,一来利于机器识别推荐,二来不同的人对信息的侧重点不同,信息含量越丰富,越能满足不同水平,不同需求的人。
补充修饰则指使用不同的修饰手法,组合或修饰关键信息,增强标题的吸引力。
今天的双标题精选,我们就来学习2位头条号创作者的优质爆款案例。

爆款样式:提炼多个关键信息点+疑问结尾

主标题:央视节目组再发声央视网也点评了,两次道歉的她能救回这局吗?

阅读量/推荐量:135742/2568201=5.3%

副标题:“魏璎珞”飘了?

阅读量/推荐量:123/3996=3.1%

微信截图_20190108150716.png

【案例分析】

副标题即我们在前文提到的超级浓缩式标题,“飘了”这一动词指代行为模糊,读者较难第一时间看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而主标阅读量翻了1000倍之多,优势在于:

1)提炼多个关键信息点,便于读者感知

标题中提炼的关键信息点,多以名词和动词为主,应让人一看就懂,避免过多留白让读者猜不透。

副标的关键信息为“魏璎珞”、“飘了”,包含的信息量较少,导致读者的理解成本过高。

相比之下,主标处理得更好,“央视节目组”、“央视网”、“两次道歉”、“救回这局”4个关键词,信息含量大,信息点关联密切,指向具体,能引发读者好奇,快速调动感知产生合理联想。

且“央视”属于大流量关键词,广为人们熟知,引用至标题中可第一时间引起重视。

2)疑问结尾,增强代入感

疑问的好处在于引发思考,将读者代入具体场景中,直奔文章主题。

主标题“央视节目组再发声央视网也点评了,两次道歉的她能救回这局吗?”以疑问结尾,将“她”设置为悬念点,并加上“两次道歉的”作为定语,既清晰传达了事件发展态势,又留以悬念引读者深思。

爆款样式:提炼多个关键词+悬念

主标题:澳洲幼儿园让孩子牢记这5句话,从小拒绝做校园霸凌的受害者

阅读量/推荐量:33512/386681=8.7%

副标题:从“为自己发言”,到对霸凌说“不”

阅读量/推荐量:1/1301=0.1%

微信截图_20190108150709.png

【案例分析】

副标阅读量一般,原因是标题过于浓缩,缺少相关事件、人物等关键信息,读者很难第一时间看懂作者想表达什么,无法确定这篇文章对自己的价值。

主标阅读量更佳,优势在于:

1)踩中多个关键词,标题定位更清晰

副标《从“为自己发言”,到对霸凌说“不”》第一眼看上去很难让人联想到文章的领域。

而主标提炼了“澳洲幼儿园”、“孩子”、“拒绝”、“校园霸凌”、“受害者”5个关键信息,将标题明确定位在育儿领域,精准圈定受众,迅速引起育儿类文章读者(家长)的重视。

且关键信息指代明确,清晰地向读者传达出这是一篇有关如何拒绝“校园霸凌”的文章,关心孩子的读者自然就被吸引了。

2)设置悬念,引发好奇心

设置悬念,是为了让读者不断地探究下去。

文案大师约瑟夫·休格曼曾说:“每个广告元素都必须非常引人入胜,这样,你就会发现你仿佛是从一个话题上滑落,无法停住,只能一滑到底。”

标题亦是如此,在提供足够的信息量之后,需要以悬念适当留白,作为吸引读者阅读文章的“诱饵”。

主标题以核心信息“如何才能不做校园霸凌的受害者?”作为悬念点,隐藏在“这5句话”中,激发读者好奇心,引其不断往下阅读文章,获得此方法。

总结

以上我们讲了2种让读者一秒看懂标题的方法:提炼多个关键词、补充修饰。

1.提炼多个关键词

在标题中加入多个关键词,能增加标题的信息量,降低理解成本,利于传播。

一般而言,可从文章中提炼读者熟知的大流量名词作为关键词。

ps.提炼的关键词应有原文作支撑,否则易沦为标题党。

2.补充修饰

提供足够的关键词,目的是为了让机器和读者“读懂”标题,但要让读者产生“心动”的感觉,还需要加入补充修饰,增加标题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