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对于地图类社交产品的新鲜感褪去之后,留存是难题。

“地理位置”与“社交”结合,出现过很多玩法,根据地图在社交产品中的功能重要性,其玩法主要类别为:

第一类:地图充当辅助功能。

如在微信中,地图作为镶嵌在其中的功能之一,用户可与好友共享实时位置。

用户也可以在发布朋友圈的时候,选择公布自己的地理位置。

第二类:地图充当关系链的“连接器”。

这类玩法主要体现在基于LBS向用户推送地理距离相近的好友,常体现在“附近的人”这一功能中。

第三类:地图功能被放大为社交主界面,以了解对方地理位置为社交出发点。

如层出不穷的地图社交产品——Spot,Zenly等。

地理位置功能在以上三类产品中的重要性依次递增。

在前两类中,地理位置主要是丰富和扩增社交产品的应用场景。

第三类社交产品中,地理位置则扮演承担社交产品核心场景的角色。2018年1月上线的地图社交产品Spot,就是一款基于地理位置与好友交流的社交软件。

但将位置扩大为核心使用场景的模式,在当下的社交环境中难以跑得通。我们以Spot为例进行具体分析,但玩了一圈地图社交产品后,发现最合适的使用场景可能是“查岗”。

1了解好友“此时此刻”在做什么

Spot的核心功能,基本都是围绕了解好友“此时此刻”在做什么而进行。

1 | 添加好友

一对一邀请:用户可通过短信、微信、QQ邀请。

碰手机加好友:打开Spot的两部手机相碰,可自动添加好友。

2 | 了解好友实时动态,“此时此刻”好友正在做的事情

1.jpg

产品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了解好友动态:

其一,基于地理位置进行排序:与多数社交产品,以类似“通讯录”的排序方式,对好友进行排列不同,Spot 以地理位置维度安置排列好友头像。

其二,查看好友发布的动态“我的一天”。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拍摄图片或视频,随机组合成自己的“一天”。

3 | 好友交流

交流模式有:

1)私聊(一对一)

除了能够正常交流之外,Spot提供的交流方式还有两点创新:

①阅后即焚

可以发文字,图片或视频。

接收方对阅后即焚内容截屏后,发送方会收到“截屏了”提示。

2.jpg

②提取对话文字生成相关音乐音频。

3.jpg

2)群聊(一对多)

与其它社交产品相比,Spot群聊模式不同之处体现在:

——用户选择使用群聊功能后,默认为面向所有好友,用户无法主动筛选群聊对象。

——匿名和好友的朋友们群聊。该功能可用于匿名与陌生人,讨论他们共同认识的朋友。

4.jpg

2地图社交类产品的应用场景窄

类似Spot的地图社交产品有:

5.jpg

总体而言,地图社交类产品,核心功能都是在地图上查看好友位置,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各类微创新。从中可看出,地图社交的产品用户群分为:

| 面向“熟人社交”

Spot——Slogan为“只有真朋友”;

活点地图App——Slogan为“好友就在身边”;

Zenly——Slogan为“挚友专属”。

| 面向“陌生人社交”

大茄来App等。

相比较而言,基于陌生人建立地图社交,成功的可能性高于基于熟人。

熟人社交类的地图App用户需求诞生于特定场景:同步打车路线给好友;

与好友开趴、聚会等,了解好友实时位置等。

但一方面,这类场景需求量较小,尤其国内用户没有国外群体的“派对文化”,且类似微信这类成熟的社交产品,已经覆盖实时地理位置功能,能够满足多数相关需要;

另一方面,熟人社交产品的关系链迁移成本较高。

陌生人地图社交则具备更广泛的使用场景和需求。

近两年,打车、外卖等App,已经培育出用户在使用App同时使用地图的习惯,但地图与陌生人社交结合能否成功,还在于:

1、匹配速度:用户使用密度是否足够大、互动频次是否足够高。这取决于产品冷启动策略,如何初期撬动足够多用户使用。

2、匹配准确度:地图能够帮助用户迅速了解陌生人的地理位置,提升线下交流的效率。

但如何在产品形态上,展示更多用户信息、设置合理的匹配和交流门槛,是精确匹配的重要因素。

而目前的地图类社交产品,用户信息呈现方式较散,标准化程度较低,更多的价值是给用户带来新鲜感,但新鲜感褪去之后,用户留存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