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种新型人才培养技术的发展,在线学习越来越成为有效的培养方式。但是,在线学习并不止于建一个平台,做几门微课,必须要与脑科学及成人学习的规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深入人心~

今天,我们来看看腾讯如何打造有效的在线学习~

本文根据腾讯学院在线学习平台负责人邓昊罡在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年会的主题演讲整理而成。

先来看看大脑的2个“急救措施”

第一个急救措施是降低认知负荷,这也是微课和短视频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

第二个是增强学习者的责任感,这需要在培训后建立起一种关联,因此培训后的措施就很重要。

这反映出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如何在学员听课以后建立后续的关联或者练习。

基于此,我们强调建立与大脑相匹配的教学方式,而在线学习就是这样一种方式,配合记忆曲线的规律,通过推送相关的内容去建立联系、巩固练习,改变学后即忘的现状。

微信截图_20190322164808.png

一、在线学习建设的5个关键词:轻量、有趣、个性、社交、应用

在以往“轻量、有趣、个性、社交”的基础之上,今年腾讯在线学习的建设新增了一个维度叫“应用”。

1、轻量:和“娱乐”竞争

注意力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随着IT崛起、信息大爆发,我们接触的信息平台和界面越来越多,量越来越大,以至于最后不知道该记些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面授课和在线学习都面临同样的挑战,即太多的内容会侵占学习者的时间。

就像我们内部所说的,在线学习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娱乐,因为大部分在线学习都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而业余时间我们更愿意做一些消遣的事情而不是去学领导力等课程。所以,把内容做得越来越轻量,让大家易于学习,并且能快速记忆和应用才是关键。

2、有趣:在不知不觉中学习

这可能是最有挑战的一点,因为我们希望改变“在线学习是一种学习”这个认知,要让在线学习泛娱乐化,能让人在一个有趣的体验中不知不觉学到东西。

比如TED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平台,能够打动人、吸引人,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学习的字样,但在浏览内容的过程中可以促使人们学习,这对我们也是一个很大的启发。

3、个性:量身打造学习内容

我们在做内部推送的时候发现,有些很精彩、有深度、有干货的内容学习量并不高。因为腾讯人的压力非常大,KPI负担也很重,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尽量考虑工作怎样去完成。

这种情况下,我们越来越强调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因为人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工作强相关的内容,甚至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内容。

4、社交:引爆受众群

在未来,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如果你想要学习拥有很广的受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社交引爆它。我们会发现当下很多的文章、产品都是通过转发、好友推送等这些社交手段,最后达到了“爆款”的效果。

5、应用:转化学习成果

这是最近我们新增的关键词,也是未来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更强调未来学习的学以致用,如果仅仅停留在“学”这个阶段,学完没有转化,那对于企业而言并无用处。

微信截图_20190322164758.png

二、腾讯学习实践的六大维度:体验、内容、形式、场景、大数据、生态

腾讯的在线学习是从2006年开始的,我们也经历了模仿学习、试错、再创新等一系列摸爬滚打的阶段,到现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实践体系。

1、打动用户的体验

第一点要能敏捷迭代

2006年开始,做在线学习网站之前,我们考察了很多国内外企业的做法,但事实上这些可以拿来即用的这些外来品的内容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因此我们进行了很多次改版。从首页最初着重呈现日程、新闻活动,到2012年开始大篇幅的内容呈现,再到2016年重构,我们越来越强调个性化服务,通过数据分析和采集把用户最常用的内容呈现在首页。

我们的学习网站上有一个“为您推荐”的板块,即根据用户的个性化行为推算他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内容,第一天看完第二天就会推送相关内容。还有社交关系链的推荐,即大家在看什么、你们组的人在看什么、跟你同职位的人在看什么。根据用户的洞察进行敏捷迭代,是大幅度提升平台流量的关键。

第二点是需要能抓准“主要矛盾”

举一个例子,腾讯有好几个团队在做直播,我们的团队起步并不早但是却走到了最后,为什么?大家都在关注怎么让直播设备简化、直播便捷、越来越多功能化,但我们始终关注的就是视音频的高质量,这是做直播最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

我们一直致力于把最关键的部分做精、做好,让用户有高清流畅的体验,所以现在腾讯内部公司级的各种大型直播活动都由我们承担。

第三点就是要与时俱进,让学习体验不断跟上技术的变化

微课、翻转课堂、慕课、案例闯关越来越普及,我们会了解、尝试、跟进一些对自身有价值的内容,比如慕课。

我们自己研发的慕课,里面有录像、互动答题、情景演练等,以多个微课小视频的形式出现。学员学习完课程之后可以交叉互评,也可以做社群交流,线上线下结合。当然,社群是有门槛的,学员必须完成固定数量的内容学习,并完成作业提交和交叉阅卷,达到所需分数,才有机会进入这个微信群。因此大家更有动力,更愿意去学习。

2、有趣有用的内容

海量的学习内容对于用户来说其实并非是好事,因为他往往不知道自己到底该选哪一个,该从哪开始,所以我们现在提出了“四库全书”项目。

“四库全书”项目体现的三个理念:

第一,品类全,“找得到”;

第二,数量精,帮助用户能“找得快”;

第三,通过智能的个性化推荐,让用户“找得准”。

我们崇尚多元化的课程形式。除了微课、面授课、慕课,我们也会做一些情景剧。在腾讯产品运营过程当中,有些问题会带来客户的投诉,于是我们跟客户服务部做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情景剧。很多人主动传播、学习了这个情景剧,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产品因此改变了自身的设计,最终投诉率下降了25%。

微信截图_20190322164752.png

3、易于社交的形式

除了学院公众号推送的微信图文可以轻松转发或分享到朋友圈外,APP中的考试我们也特别设计了考试结果的趣味性展示,不仅支持分享到微信群和朋友圈,且可以根据项目对头像和考试结果文字进行自定义,比如“学霸”“学渣”等,还可以根据具体考试或培养项目的需要个性化定制,从而提高对参与者的吸引力,是他们更有分享转发的意愿。

除此之外,我们APP中还有一个“学习地图”功能,即各个培养项目可以根据需要定制自己的学习地图,配置学习关卡,完成每个关卡的学习完内容后就可以参与答题闯关,闯关的结果也可以轻松分享到微信群或朋友圈,吸引更多的人来共同参与。

4、基于应用的场景

应用场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不论是做内容还是做运营,都要特别强调学以致用。

例如绩效考核后会有部分人面临职级晋升的机会,充分准备晋升的面试答辩,那接下来这三步就很重要:

第一步是让你的思维更加结构化,让你的组织更有逻辑;

第二步是做出一个PPT;

第三步是提升演讲技巧。

很多人并不擅长这类晋级答辩,而我们抓住这个场景,给大家推送相关内容,大家就会很愿意去学这些以往可能不太会主动搜索的内容。

学以致用重在“用”,因而,强调应用场景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关注的重点。

5、研究喜好的数据

我们做了一个24小时学习曲线图,下午五点、晚上十点到十一点是网络课程学习的高峰,晚上九点是微信公众号学习的高峰,而APP的学习则是在晚上十一点之后,APP的内容在白天基本不会被学习。

这就揭示了一个问题,大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学,等车或者排队的碎片化时间大家更倾向于看微信或者做其他的事情,因此我们推送相关内容的时间点就很重要,推的时间不对会导致点击量低迷。

我们在鹅厂的学习数据中发现,坐在桌子前面学的人占了61%,排队时学习的只有9%,23%是躺在床上学的。这就能证明PC端学习依旧占主流,且用连贯时间学习的人占大部分,碎片时间学习的人其实是很少的。

基于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现阶段在线学习建设重点仍然是PC端,移动端只是补充手段。其次,我们的精品内容推送都集中在下午四、五点或者是晚上八点左右,避开排队、等车等碎片化时间,以便大家可以静下心来学习。

微信截图_20190322164745.png

6、推动循环发展的生态

以前做在线学习,可能更多的焦点都在着眼于解决如何可以快速、广泛的去传播学习内容,而未来我们希望能打造一个完整的学习生态:从分享到学习,到实践,到经验沉淀,到自己也能成为知识分享者。

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借助碎片化、游戏化、情景练习等手段推动知识的内化;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出机制、搭平台、造氛围、识达人 鼓励大家把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归纳沉淀,鼓励知识的传承;同时我们会定标准、出指南、造工具、给模板,帮助大家降低分享门槛,使得知识的传承能自然的动态扭转而不仅仅只是依赖培训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