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刷朋友圈、微博热搜多长时间?快手、抖音呢?是否经常刷剧?是否习惯性的浏览各种新闻客户端?追最新的综艺节目么?

这些内容对你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和改变?它们会对你的人生有什么积极、消极的影响?它们有没有削弱你的思考力?有没有破坏你的行动力?

我最近在看《娱乐至死》这本书,打算从一个内容消费者、内容创作者、内容创业者的角度分享一下我的思考。

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出版于1985年,当时是蒸蒸日上的电视时代,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它领域的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类将会遭受外来压迫,失去自由。

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

正在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这篇文章希望你耐心阅读。

01、新媒体时代充满现代技术麻醉的时代

技术不是中立的,每种技术,都有倾向。

我算是那种自控力很强的人,但每次打开DY后我就会无一例外的失控,本想刷十分钟就睡觉,但一刷起来好像就失去了感知时间的能力,不知道刷了多久,只是觉得眼睛累了,退出DY的第一反应就是:卧槽,都2点了啊!

有段时间,我喜欢凌晨写稿,四五点,打开DY刷一下,然后那些热门视频的评论区,经常有这样的评论:「凌晨4:36,我不相信还有人没睡」。

通常这样的评论会被点赞到好几万。

经常刷DY的人应该都有过一刷好几个小时的经历,尤其是晚上下班回家瘫在床上,或者周末宅在家里时。按照大象公会黄章晋老师说法,刷这样的内容,你停下来的理由无非是:第一,你觉得内容不好看。第二,有事情突然打断你。

DY这里的机制,不会让你觉得不好看,因为它的推荐机制本来就是「只推你喜欢的」。因此,只要没有事情打断你,你就会一直刷下去。

DY的同门兄弟产品JRTT也是如此,你刷到的新闻都是特别能抓住你眼球的,你喜欢什么,就一直喂给你什么,前几年老板一直以「人均沉迷时间76分钟」为荣大肆宣传。

大家讨伐时,老板说:技术是中立的。

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中说:只有那些对技术的历史一无所知的人,才会相信技术是完全中立的。

技术创造了媒介,而媒介即内容。

一种新的内容模式,它以怎样的方式生产、分发内容?它鼓励怎样的智力倾向?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它会产生怎样的文化?

每种技术,都有倾向——

DY上的几乎每一个15秒视频,都是精心设计的,画面美丽的,剪辑精彩的,令人愉悦的,每一个视频都是根据你的喜好推荐的,每一个都是在一轮一轮的赛马机制中从流量池中胜出的,偶尔碰到一个不喜欢的,轻轻滑一下,下一个就是你喜欢的,而切换只需零点零几秒。

同时,15秒是一个专注于制造沉迷的产品经理的职业洞察。从工程心理学角度来分析,15秒刚好是人的专注力最能集中的时长,如果太长,注意力的聚焦度就会减弱,而15秒的时间,刚好能够让人形成片刻的印记。

这样的内容模式下,我们的眼睛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屏幕上一直有新的、精彩的内容可看,要么你会不停的重复看一个视频很多遍,要么会不停的看下一个。

你一个小时刷上百条内容,却不用动一点儿脑筋,你只是得到了情感上的极大满足。

如果你昨天刷了几个小时几百条内容,你今天能回忆起来的实际上寥寥无几,你根本不记得昨天看了些什么,那些也快乐没有任何持续性,当你关闭DY时,快乐就随之停止,你回到现实中,现实没有任何改变。

WB热搜榜,实时呈现50条热搜,每分钟更新一次,但从上往下看,值得看的有几条?你进来能看到什么,是被设计好了的,你也不会去判断值不值得看,反正你打开就情不自禁的刷起来了,因为虽然没有实际价值,但每一条的标题取得太让人欲罢不能了。

WB评论区的呈现方式也很有技术,它会让一个理智的人瞬间情绪化,它会瞬间调动一个人的八卦欲、攻击欲、表现欲,而且评论区很容易制造出大家在即时讨论的幻觉。

各种冗长的综艺节目、真人秀、连续剧,都通过各种手段,让你不觉得长,让你欲罢不能。很多人晚上追剧经常熬通宵,这不需要坚持、不需要付出。不用动脑子又令人愉悦,干嘛要停下呢,一时追剧一时爽,一直追剧一直爽,千万不能停。

很多令人讨厌的广告也是精心制作的,悦目的图像常常伴随着令人兴奋的音乐。甚至可以说,广告的制造水准很多时候是高于正片的。

各种新闻客户端,只适合传播转瞬即逝的信息,因为马上会有更多更新的信息取代它们,这些信息后浪推前浪的进出人们的意识,不需要也不容你稍加思索。

90%的内容毫无生命力,也不需要生命力,反而需要稍纵即逝的斑斓夺目,很多内容形式决定了它必须舍弃思想,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适应娱乐业的发展。

02、我们的「信息—行动比」已经极其不健康

我们喜欢侃侃而谈,但越来越少付诸行动。

作为一个内容创业者,我常常思考写作的意义和内容的价值。

我跟内容团队说,写作的意义,在于提供价值,价值的表现在于——它推动了人的行动,改变了人的行为,改变了人的思考,让人变得更好。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指出:不管是在口头文化还是在印刷术文化中,信息的重要性都在于它可能促成某种行动,人们了解的信息具有影响行动的价值。

这里引出一个重要概念:信息行动比。

我们每天刷的内容,有多少提供了需要改变一天计划的信息?或让你决定采取本来不准备采取的行动?或帮助你更加了解你需要解决的问题?

答案是,大部分内容,最多能帮我们提供一点儿谈资,却不能引导我们采取有益的行动。

新媒体时代,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好看,越来越能随时随地消费,于是大量与我们生活工作毫无关系但包装得极其又吸引力的内容,让我们的「信息行动比」已经变得极其不健康了。

浸泡在这样内容里,我们变成了行动上的矮子,喜欢侃侃而谈,但绝少付诸行动。

你每天刷各种新闻,面对一系列问题,珠峰的环境保护,中国的芯片安全,儿童教育问题,高考改革,中美毛衣战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你准备采取什么行动?

答案是:你什么也不打算做。

当然,你可能打开键盘,来几句情绪化的评论。

不过,内容的机制不会让你留下来真的思考,可能你上一秒正在为某个科学家的去世悲伤难过,屏幕一滑,下一秒你被一个搞笑的短视频逗得哈哈大笑,上一秒你还在华为呐喊,下一秒你已经开始想XXX明星真是个渣男,老婆这么漂亮干嘛还要出轨。

除了以上问题,在个人成长上,你也越来越丧失真正的行动力:

你可能喜欢滑板,你每天在DY上刷几十个上百个滑板小视频,每次刷都热血沸腾,像是自己在站在滑板上做那些炫酷的动作,但你可能一个月也不会提起滑板来去室外滑一次。

你可能喜欢吉他,每天在DY刷谈吉他的小姐姐、小哥哥,你关心多久能练成那样,你关心新手是否可以先买个便宜的吉他,但你关掉DY后后绝对不会行动,即使你家里有吉他也不会练。

你喜欢跳舞,你喜欢旅行,你喜欢看书....你在网上消费无尽的相关内容,但你不会行动。

有的人觉得自己有必要学习,学摄影、学PS、学PPT、学剪视频等等,然后发现DY有很多教学视频,像是发现了宝藏,天天刷,刷到最后,光会喊「卧槽」,自己也压根没有去实操过哪怕一招一式。

当然,内容本身的呈现形式也压根不会引导你去真的行动,它们做这些,目的也是让你满足、让你愉悦、让你双击小心心。

同时,DY上真是做什么都简单,滑板,弹琴,跳舞,拍视频,摄影,美食,手工… 你看一遍,脑子说“我会了”,若你去行动,手一定会告诉你“不,你不会”。

内容生意上,生产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但只是为了展示你看,不是让你得到,你刷得越多,越得不到。

真正美好的东西,得到的过程都没那么美好,因此它不展示门槛,只制造向往。

03、毁掉我们的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为什么这么说?

吸烟、酗酒、赌博、纵欲....人人都知道它们危害极大,不需要什么明辨能力就能知道,于是大家可以去恨它们、抵制它们。

正因为此,我们很难被它们毁掉,我们时刻警惕。

但若危害我们的东西不好分辨呢?悄无声音呢?甚至是让你喜欢的呢?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指出:

让人怀疑和仇恨的东西很好辨认,我们会站起来反对。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听到的痛苦的哭声呢?谁会拿起武器去反对娱乐?当严肃的话语变成了玩笑,我们该向谁抱怨,该用什么武器去反对娱乐?当严肃的话语变成了娱乐,我们该向谁抱怨,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抱怨?对于一个因为大笑而过度体力衰竭的文化,我们能有什么救命良方?

大的内容平台,都在依靠技术和大数据,让自己变成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的「解忧丸」。

内容生意在今天如此赚钱,大平台的创始人当然明白:

只有给用户他们想要的东西,你才可以得到市场占有率。

但用户会想要让自己痛苦的东西么?不会。

于是就等同于:只有提供让用户爽的内容,你才可以得到市场占有率。

没有人进电影院、刷剧、看综艺、刷新闻、刷短视频是为了难为自己,都是为了舒服。

一个人每天浸泡在这样的内容环境里会成长么?

不会。想要获得卓越的思辨能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艰苦的战斗,学习的本质就是不断地逃离舒适区,想要舒服就别学习,想要学习就舒服不了,想要跳过这个受苦的过程,轻轻松松地获得学校里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获得的知识和思考方式是不可能的。

内容平台上,你不能放一些很难的东西上去,它追求的是「低阶顺应」,天然要照顾那些水平最低的人。如果让大多数人都看不懂,那用户的切换成本是非常低的,马上关掉APP,或者切换页面,所以如今内容平台上呈现的内容大都是不需要记忆、不需要思考和不需要忍受的东西,它们一定要以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

而且大部分内容平台上,不同作品在内容、背景、情绪上都前后毫无关系,没有任何连贯性,也许是为了让用户可以随时开始或结束观看。

内容商人最照顾的是用户的满意度,而不关心用户能否获得成长。

这是内容平台追求市场占有率天然导致的一个结果。

快乐,是那么容易得到:在这些致力于让你快乐的内容平台上,哪怕你现实生活中混得再差,打开这些APP,你也能过上莺歌燕舞、醉生梦死的生活。有人给你跳舞,有人给你唱歌,有人给你表演,有人给你讲故事,有人给你报新闻,有人对你说么么哒,隔着屏幕亲你,喊你老公老婆....

奶头乐,就是如此。

这些内容的真实价值有多少?

按英国诗人科勒律治所说就是: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可以喝。

但现实是,我们在大口大口的喝,这些唾手可得的快乐,让我们沉醉其中。

我们渐渐爱上了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喜欢思考,更不爱行动。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充满技术麻醉的世界,造成精神堕落的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

所以,真正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它们看起来人畜无害,毫无攻击性,却用一种面带笑容的方式毁掉我们的精神、思考和行动。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试图告诉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