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你也在很多新媒体平台上写文章,但是你的粉丝都不多,每篇文章的评论、点赞、转发量也非常低。或许是你的文章写的的确不咋地,标题也不够吸引人,但更多原因一定是你不动运营。如果你是一个专业的互联网人或职业的新媒体人,建议直接读《运营之光》这本书。

微信截图_20190118111259.png

但如果你是一个所谓的斜杠青年,在下班时间兼职玩玩自媒体,自己有个小公众号,虽然可以不用了解太多专业的运营知识,技术层面如运营方法、运营工具、团队配置、人员能力等是有一定的门槛的,也需要经过不断的运营实践才能有更深的认知,而理论层面的问题,如三个关键的运营思维,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来学习。

微信截图_20190118111312.png

第一,场景化思维

举个例子,同样是写一篇关于“耳机”营销的文案,我们普通人可能会写:XX耳机,让你免受噪音的骚扰;让耳朵享受纯真的音乐;静听天籁,律动心弦,我们追求的不仅是音乐的品德,更是您的健康生活,XXX耳机,您身边的的音乐专家。

基本上这些也是我们常见的广告语,但转化率却很一般。而我们必须要把产品嵌入到用户日常所见的情境中,比如,带上XX耳机,犹如置身演唱会现场,XX耳机,耳机中的家庭影院音响配置。相对而言,这给用户一种非常贴切的、他可以想象到的场景,让用户感觉产品很贴近它的生活,而不是高高在上。否则,我压根就不熟悉,为什么要买。

另外一个场景化思维的案例。比如,你打算做一个买200送礼品的活动,正准备向别人介绍这个活动,你该怎么表达?如果只是这么单纯、简单、粗略的介绍:xx日购买xx东西超过200元的用户就有机会获得xx礼品。对方一定不会有很深的体会,或者对活动的嵌入感很低。而如果你的表述是:xx日购买xx东西超过200元的用户,如果你的订单尾号是1-3,有可能获得A礼品,如果尾号是4-6,有可能获得B礼品,如果尾号是7-9,有可能获得C礼品。这样,描述就更具场景化,对方也更能想象出活动场景,比如买完后就看看自己的订单尾号,看看有机会能得到哪个奖品,这样嵌入感就会很高。

微信截图_20190118111320.png

第二,精细化思维

其实上面那个案例,不仅是场景化问题,也是精细化思维的问题。精细化思维,就好比我们将一个大任务拆分成无数个小任务,或者我们将一个大问题拆分成无数个小问题,然后挨个击破,挨个解决。

精细化思维核心展现能力就是分解能力,你可以将任何事情,包括困难的工作,像疱丁解牛一般拆分成无数个你可以理解的、可以做到的小任务。关联到所谓的拖延症,解决拖延最好的办法也是精细化思维,将拖延的事情拆分成无数个小的事情,一口口吃掉它。

微信截图_20190118111326.png

运营也是一样,在运营里面的精细化思维就是要将一个运营目标、运营任务、运营活动分解开来。比如,你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要在一个月内实现自己的公众号涨粉1000。单纯的依靠写文章和朋友圈转发,效果肯定是非常差。但如果你用精细化思维,将目标拆分成很多项,比如

(1)粉丝自增长。平均每天涨粉5个,30*5=150个;

(2)同类号互推。找20个与自己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圈人多的,或者有公众号的人互推,帮忙转推,每次互推带来20个粉丝,20*20=400个;

(3)高质量内容。你可以在一个月内争取写3篇高阅读量文章,每篇带来50个粉丝,3*50=150个;

(4)转载爆文。可以申请转载5篇其他公众号的爆款文章,让别人给你授权,每次涨粉40个,5*40=200个。

(5)其他平台推广。比如自己挨个找朋友关注、在新媒体平台上多曝光等等,最终带阿里100个粉丝的增长。

虽然这只是1个例子,但通过这种精细化运营的方式,把目标或任务拆分,然后一步一步去做,就一定可以完成。

微信截图_20190118111332.png

第三,杠杆思维

阿基米德有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你要关注的不仅是那个杠杆,而是那个“支点”,找到支点才是最关键的事情。所以,我们业余经营自己的公众号,或者专业化、公司化运营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握那二八原则呢里的80%,或者关键用户行为、关键事件,通过单点突破,再以点带面。比如刚才的1个月粉丝涨1000的目标,我们拆分出了5个小目标,但其中,同类号互推是能够带来最多400个粉丝增长的任务。所以,这就是一个关键事件,就是撬动1000个粉丝整个目标的“支点”,你需要单点突破。

再比如,你发现新增用户很快就会流失,原因在于用户在每次留言之后,两天内就会取消关注,原来是因为你对留言不回复,不关心用户的存在,那么这就是一个决定用户流失的的“支点”,这就是关键事件,就要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一来开源,努力新增用户,二来节流,防止用户流失,两种方式双管齐下,一定可以完成1个月增长1000粉丝的运营目标。

或许,这三个运营思维不仅适用于小公众号、普通自媒体人去学习,也值得专业的运营人士去了解。但,运营并不仅仅是这三个方面,运营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知识领域,需要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和实践过程当中去完善。

正如这本书里讲到的,运营是一种信仰,运营,其实是有“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