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黑市商学院爱看书的正元,每天一本精神食粮,助你轻松创业!如题所示:大家都很好奇腾讯的发家史,所以今天给大家推荐《腾讯传》。

微信截图_20181018170114.png

推荐人: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

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有2个:

易读:这是一本记录腾讯发展史的书,也是80、90后的回忆录。腾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8090后的成长,时间轨迹是一样的,所以每到一个时间节点,其中的代表性产品,总能勾起回忆。喜欢读小说,又喜欢商业的朋友,一定会喜欢这本书。

真实:马化腾邀请吴晓波创作此书时,曾保证不干扰晓波的个人创作性。马希望借助吴的创作,让大家了解到一个真实的腾讯,所以书中的内容是客观的。晓波带着“为什么是马化腾笑到现在,而不是其他人?”的疑问,进行了为期5年的探索,最后给了自己一个答案,也给大家一个答案。


下面也给大家分享一点我的读后感:

1,马化腾从小对天文很感兴趣,他在15岁的时候,拍下了哈雷彗星的照片,并投寄观测报告到北京,拿了一个观测比赛的三等奖。

在此之前,他曾向家里索要一台700多元的天文望眼镜,这可是他父亲4个月的工资啊。父亲拒绝了,马就写日记,说父母扼杀了一个科学家的梦想,后来父母还是咬咬牙给他买了。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马化腾的数学成绩非常好,在大学里,还是机房的病毒高手。调皮的他,总喜欢编程病毒程序,整蛊机房的电脑,连老师也佩服得很。大学毕业实习,他编程了一个炒股软件,卖了5万块。


我爸曾给我讲过一个道理:“穷人总是越来越穷的,因为他们没时间去搭理孩子,所以一代比一代穷。世界上不存在成功的野孩子,要是真有,还谈什么教育。”爸爸的话,无非是想说明教育的迭代性。人才,是教育的迭代的产物。马的父母从小很注重对孩子的培养,这种培养不是传统家庭里面的主观控制,而是开放性的培养。从他父亲愿意花4个月的工资给马买天文望远镜的行为,可以看出,马的家庭教育是很好的。而马的父亲的观念养成,也是来自于上一代人的教育,教育在几代人的迭代中不断前进,不断积累优良素质,最后培养出了马这样的人才。

教育的迭代,而不是金钱的堆积。为什么在前几年,经常看到败家的富二代公子?这是因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人赶上了时代的机遇,赚到了一大笔钱,但思想和教育还是停留在底层,表面上家族的财富在积累,但思想和教育没积累下来,这样的财富迟早有一天会被洗空。


2,马化腾1993年也应聘了一个软件工程师的职位,该公司做的是寻呼台服务。后来马又结合寻呼机的知识,开发了一套新的股票行情接收系统,卖了几十套就不了了之了。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有一个叫惠多网的东西,当时全国不到10个站点,1995年,马就开通了深圳的站点,成为了马站长,在网上,人们一般叫他的英文名:Pony,同年,现任网易CEO的丁磊,辞职于马相识。那一年4越,31岁的英语教师——马云,创办了“中国黄页”在马的协助推动下,全国的惠多网站点越来越多,1996年,雷军也开通了一个站点,同年5月,王志东创办了搜狐,7月丁磊开发出了一款免费的中文邮箱系统,卖了119万,让马很面目。


1997年,“微信之父”张小龙独立写出了Foxmail,很被看好。1998年,刘强东创办了卖光磁盘的京东,同年,李彦宏创立百度,周鸿祎也开发了一个叫3721的搜索引擎公司。很奇怪的发现,现在各大互联网公司的CEO,在那几年,都纷纷进入自己的创业历程,他们有的公司后来倒闭了,有的转型了,有的成功了,但不管怎么样,最后这批人,还是撑到了现在,而且做出了丰功伟绩。成功,是因为有“背景“我们现在调侃一些成功人士,总会套上“有背景”的帽子。好像在说:“我失败是因为我没背景,不然我早赚大发了”。对,他们确实是有“背景”,但这“背景”不是不劳而获,那都是自己日夜拼搏积累下来的经验。周鸿祎那时候做搜索引擎,后来被打败了,创立了360,这算有“背景”吗?刘强东在那时候创立了京东,卖磁盘,也算有“背景”?


3,没有中国企业家的中国,将是一个乏味和贫穷的中国;没有不同个性的企业家的中国,将是商场上一潭死水的中国;没有不同商业模式和激烈竞争的商业世界,将没有今天热火朝天的中国活力。企业的发展和竞争、企业家之间的冲突和合作,是中国社会活力和繁荣的重要源泉,是一把把火种,让中国社会不断燃烧和沸腾。

在互联网初期,他们走在一个未知的行业,前方的路是直的还是弯的,他们也不知道,只有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挨就是十几年,直到今天,他们也还是挨着,不知道明天是怎样。这种成就,绝对不是偶然的。


4,这本书最好玩儿的地方是,所有QQ号在8位数及以下的人,基本都完整的亲历了整本书描述的每一个阶段,换句话说,我们就在书中,我们见证了一切。

我们见证了QQ免费注册,后来QQ必须要用声讯电话注册了,后来有了移动梦网,后来QQ又能免费注册了;我们也经历了QQ秀换各种衣服,后来QQ游戏取代了联众游戏,QQ空间各种装扮;我们也感受过了全民偷菜的疯狂,腾讯抄一个死一个的无耻,360和腾讯必须卸载一个的“艰难决定”;当然,包括微信、包括公众号的自媒体,包括互联网金融、包括各种钻与会员、包括资本收购与扩张……这些我们都经历了,就发生在身边,非常亲切非常熟悉。

但是,这些对于我们这些旁观者而言“只道当时是寻常”的瞬间,对于主角腾讯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这本书告诉了我们,有些旁观者看上去的理所当然的背后,其实藏着当事者的险象环生。


结语:

《腾讯传》这本书很厚,其实我最终还是坚持看完了。其实这本书不同于什么工具书,能带给你什么立马能用上的知识,吴晓波更多的是在写一个历史,描述一个真实的腾讯发展史。

只有静下心去,听这个故事,才能从别人的成败中,挖掘出一些你需要的元素。我相信,每个人看这本书,感悟都不一样,但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话: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