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大学时,对校长印象最深刻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什么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大场合,而是一期一会的校长午餐日。因为,学生的反馈往往在这个时候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而其余经过什么上传下达的校长助理等“中介”的信息,要么石沉大海,要么因为转述不到位而不了了之。

微信截图_20181129162755.png

反观进入职场后的普通员工,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境遇。他们跟上司的距离远远不止从公共办公区到私人办公区那几十步路,还隔着“一顿饭”的距离!

在一次次正式会议中,员工俨然习惯了被拘谨束缚住想表达的意见,习惯了会议就是用来听老板“洗脑”的不可抗场合。会议的根本属性直接演变为“洗脑”和“布置任务”,这种现状显然不会是上司所希望看到的。

从会议的过程到结果都在向我们透露——会议这种“正式”的氛围不仅降低了沟通效率,甚至于一定程度上直接封锁住了员工的表达欲,在上司畅所欲言的同时,员工反而陷入想反驳而不能、想提建议而没有勇气的沟通怪圈。

但是,这个僵局并非无解。

李开复就曾在公众号发文阐述自己的“午餐会”沟通法。微信截图_20181129162814.png

他在深刻认识到与员工沟通、倾听员工心声的重要性之后,想出来这个最有效的办法,即午餐会沟通法。李开复每周都与十名员工共进午餐,在这个轻松的场合中,他能够与员工进行轻松的对话,对话内容包括询问员工的基本情况、了解员工的工作意见、让他们谈谈最兴奋与最苦恼的事情......当然,在此之前,他更是非常乐于分享自己最兴奋和最苦恼的事情,以此来引导员工畅所欲言。

之后,他还会将这些信息进行总结,写成邮件作为反馈发送给所有员工,并据此进行工作安排。

这是一种交互式的沟通,既照顾到了员工的感受,又能有效获取他需要的信息。

除了李开复之外,很多行业精英都会采取这种“非正式”的沟通方式,以最高效的方式获取信息。

比如,谷歌公司的沟通原则就是:员工和主管每个星期要进行一次一对一、面对面、持续30-60分钟的会面,而会谈的内容更是从工作状态、职业规划到工作之余的生活情况等等面面俱到。一则有效地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二则表现了公司对员工生活的关心,让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微信截图_20181129162827.png

这些非正式沟通的例子让人想起,很多重大的决策其实就是在餐桌上完成的。事实也证明,轻松的气氛、以及与对话者的亲密度在很多时候直接决定了沟通的效率。

正式的会议在现如今已经成为了许多员工的负担。当频繁的正式会议既浪费大量的时间,又取不到相应的效果时,管理层不妨就试试这种“非正式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