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不是鸡汤,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可以教人如何能赚钱,同时也揭开一些惯性思维错误。

微信截图_20181229094404.png

《10000小时定律》前几年火过一阵的理论。它讲的是,世界上没有天才,也没有天资卓越的人,人们富有是因为付出更多的努力而获得的回报。“更多的努力”如果非要用个数字来加个期限的话,最少需要10000个小时。10000小时有多长呢?如果按一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那么10000小时最少需要五年的时间。换句话说,想赚钱,先在行业干5年。

《10000小时定律》是错的

举个例子:

在富士康,流水线有很多工人,他们日复一日的劳作(为了赶产量,听说富士康经常加班),每个工人每天都在流水线上做相同的动作。他们就像失去思想的机器,每天都过着复制粘贴的日子。5年,10年,20年一晃而过,他们每个人都至少积累了10000小时经验,但富士康并未使他们赚钱。反而在将来这些人还会面临失业,因为人工智能的兴起,无人化工厂的到来。

微信截图_20181229094414.png

所以《10000小时定律》其实是让大多数人甘于平凡,其实这正是大多数人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根源。

想脱离贫穷,就要了解贫穷

越穷越忙,越忙越穷拆开,可以发现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忙,一部分是穷。首先要说明的是“忙“没有问题,所以问题就集中在“穷”。穷是结果,也是起因,由于起点错误所以瞎忙,时间浪费后,回到起点所以依然穷。

上文中提到富士康的流水线时,讲到人们像失去思想的机器一样劳作。这说明他的的工作并非出自于思考,而是复制别人经验所得。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红海”和“蓝海”的说法,“红海”代表一个工作可以有很多人做,可以替换。“蓝海”则代表一个工作只有少数人或者只有你一个人做。所以当工作可以批量,复制给大多数人来做时,它本身的稀缺性就差,所以做这种工作的多是穷人,这就是“穷忙”的来源。

想跳出“穷”就要在“忙”之前,先要把“忙”的原因考虑清楚。这个过程就是“赚钱思维”,他并不是能直接学到的,要经过对环境,资源,事物现象的剖析找到核心的点,再用数字层层推演,形成的思维。

作为“思维”系统的核心,不能建立在假想之上,不能建立在预估之上,必须要拨开层层外壳,找到不可推翻的事实,在事实上进行推导。

这么说有点抽象,讲个故事。

有一名负责运输精神病人的司机因为疏忽,中途让三名患者跑掉了。为了防止丢工作,他把车开到公交车站,用免费搭车诱惑了甲、乙、丙三个乘客进入了精神病院。

后来三位乘客成功走出精神病院,记者开始对他们采访,问他们是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的。

记者首先采访了甲,甲说:我想,想要走出精神病院,首先要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所以我和医生说,地球是圆的,因为这句话是真理,我想没人会否认真理。但结果是,当我说到第14次的时候,护理人员就在我屁股上注射了一针。

微信截图_20181229094421.png

记者又采访了乙,乙说:我告诉医院,我是社会学家。我知道美国前总统是克林顿,英国前首相是布莱尔。但当我说到南太平洋各岛国领袖的名字时,他们就给我打了一针。我就不敢在讲下去了。

记者采访丙,丙说:我进医院后,什么话也不说。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当医护人员给我刮脸时,我会说声谢谢。在第28天的时候,他们就让我出院了。

甲,乙,丙都建立了系统,甲乙如果没有获救,会一直用各种方法尝试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但问题在于他们心中的精神病和事实不同,以至于他们越尝试就显得越像精神病(就是瞎忙)。而丙的系统建立在与其它病人不同,所以很快就被发现且获救。所以,预估假想不是事实,只有认真分析,拨开表面后,才能发现核心问题。

“赚钱思维”核心是什么

为什么“赚钱思维”要找到核心?比如,公司亏损了开全体大会审核各部门问题,销售部门说技术部活动页面不给力,技术部门说人员不足,人力部门说招聘人员成本上涨,财会预算不足,财会说销售不给力所以要省支出。什么是赚钱的核心?是产品能解决什么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找到“不可推翻的事实”,再进行决策和推导,否则只能原地打转。

不可推翻的事实怎么找?举个例子:在互联网发展初期,有人发现了一个问题:“人们互相汇款需要花费3天。”而互联网发展使得人们获得资讯的时间缩短了,那么互联网能否像缩短资讯时间一样去缩短汇款时间?然后就有了,Palpay,支付宝,微信红包等等。

“互联网会发展”、“互联网缩短人们获得资讯的时间”和“当时汇款时间需要3天”这都是不可推翻的事实,可用数据证明。所以基于这些事实,得出的推论“互联网能缩短汇款时间”这个核心才能成立。之后围绕这个核心点,再作决策依据,才能“忙”着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