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狐狸由于吃不到树上的葡萄,就用葡萄很酸这个理由来骗自己,以达到内心的平衡,这就是「酸葡萄心理」。

我们在面对挫折或者失败时,往往就会像这只狐狸一样,习惯性选择「逃避」。

工作推进中遇到了棘手的问题,日复一日地拖延下去,既不愿意想办法解决,又在逃避中陷入深深的焦虑。

不敢面对事实真相的逃避行为,其实是「心理防御机制」在发挥作用。

而一切防御机制都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

微信截图_20190408142332.png

一、逃避一时爽,一直逃避一直爽?

朋友公司几个月前入职了一位新同事。

快30岁的人了,对工作却比刚毕业的年轻人还要有热情。

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原来人家还有还有一份副业,收入是他工资的3倍。」

瞬间,他就酸了。

朋友一直都对写作、运营有一定的兴趣,想着何不去独立运营一个公众号?就这样兴致勃勃的搞起了副业。

但没坚持几天就放弃了。

原来,每次心血来潮即将行动的时候,他就开始犯困,丝毫提不起精神,转而选择用看视频,刷网页来逃避学习。

「工作是痛苦的,学习是痛苦的,我们总是会不自觉的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逃避学习,而保持待在“舒适区”的惯性。」

朋友也难逃这个魔咒。

副业算是夭折了,只是每次想到同事的副业还搞得风生水起,还是会艳羡不已。

「就像鸵鸟遇到危险时,不自觉地把脑袋扎在沙堆里,以为自己看不见危险就是安全的。」心理学家将这此称为“鸵鸟心态”。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自己不愿意去面对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也会倾向于选择用「转移注意力、拖延、否认、投射」等方式去逃避。

当我们选择用转移注意力来逃避痛苦时,那一刹那有多么爽,事后就会有翻倍的痛苦和悔恨。

二、习惯性的拖延,本质上是因为你害怕面对,惧怕麻烦

工作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日复一日地拖延下去,既不愿意想办法解决,又在逃避中陷入深深的焦虑。

老板让你负责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有点棘手,你想着等到理清思路的时候再开始执行。

等到真正开始执行项目时,进度是这样的:

还剩3个月,时间早着呐,优哉游哉;

还剩2个月,我开始认真啦,晃晃悠悠;

还剩1个月,东搞搞西搞搞;

还剩两周,开始慌了终日惶惶;

最后一晚,哭着骂着把活干完···

最后,项目黄了,职业生涯也赢来了滑铁卢。

「拖延」是我们常用的一种逃避现实的做法,这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遇见。

每逢遇到棘手的项目时,我们就会再度陷入“鸵鸟心态”,不自觉的选择无视困难,逃避困难,假装危险不存在。

无论是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逃避学习,还是用拖延的方式来逃避项目的执行,本质上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感受是全新的,甚至是痛苦的,这时就会感到害怕与恐惧。」

改变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好似你要面对完全陌生的潜意识,而那里多的是你承受不来的痛苦。

三、别到处说你的苦,没人愿听你的负能量

在工作场所你偶尔也会看到类似的情况。

  • 「老板今天早上感觉要吃人。」一大早办公室就传开了,大家都绷着神经做事;

  • 「能不能长点脑子!」掌握职权的人可能会这样辱骂他们的雇员,通过将个人痛苦施加给下属员工的方式获得一丝内心舒坦;

  • 在审判前夕备感压力的律师,会把他们的助理和秘书骂得狗血淋头。

这样的情绪投射在各行各业中经常可见。

「情绪的投射往往伴随着暴力与爆炸情绪,让身边每个人都痛苦不已。」当你倾向于以这种方式帮自己脱离痛苦时,其他人可能会避着你。

我们多数人都曾把自己的痛苦感受“发泄”在朋友或亲人身上,从而远离内心的痛苦。

本质上是在逃避痛苦的情绪,不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

然而,逃避的效果是临时的、短暂的,它很少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反而会使我们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19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开始在他的著作中提到「心理防御」的概念。

在弗洛伊德看来,「有时在面对一种想法或感受时,如果我们发现它会给自己带来痛苦,或从道德的层面上无法接受时,我们便会竭力避开,将之抵挡到潜意识中。」

这可绝非明智之举,因为那些令人不快的想法或感受依然会不自觉地冒出来。

心理学家指出,逃避的心态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范畴。

而「一切防御机制都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

u=3313388839,3826813180&fm=26&gp=0.jpg

四、告别逃避的生活方式,解除无益的心理防御

心理学家约瑟夫·布戈尔在书中《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提到了2种有效告别逃避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1. 对生活要有正面“刚”的勇气

首先要承认的便是,我们身上的那些防御机制不会仅仅因为意识到它们的存在而消失,它们是持续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来自外界的干扰,同时磨炼专注自我与身体的能力。

我们需要内在营造一个安静的空间,从而更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

「正念练习」是一种减轻身心问题的方法,包括应对焦虑和强迫症。

「每天在不同时间里,觉察自己的呼吸,试着让头脑里的想法安静下来。」把这种正念冥想融入日常生活中去,将观想呼吸作为你的日常练习,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从一两次呼吸练起,每天多次,坚持下去,你会越做越好。

认识自身的心理障碍以及特有的应对方式后,你才能开始成长。

2. 压力面前,不逃避,去面对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一书中,作者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接受过很多访客的咨询。

埃丽卡是一名中年妇女,在一家大型企业里担任副总经理的行政助理一职将近3年,她在工作中表现出色且尽职。

老板明显感觉到埃丽卡潜力无限,在有意培养她。

但她发现,「每当老板把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交给她时,她都很难圆满完成。工作过程中,发现自己无法理清思路;这些工作需要对数字敏感,而数学却是她此生最大的难题。」

这些工作使得埃丽卡压力倍增,甚感恼火。试图用「逃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沟通和治疗,埃丽卡逐渐意识到她为自身的被动所付出的代价——将近中年,时光已逝,机会亦所剩无几。

她最终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一直在回避,无心为之的事情;报名参加了一门会计课程,尽职应对在工作中接手的更大挑战。」

久而久之,通过努力,埃丽卡在生活中的各方面都做得风生水起,在经理的提拔下,工作很快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这一生中,我们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选择——「是要躲在沉重的防御盔甲里了却此生,还是努力突破常规,破而立后。」

当我们沉浸在痛苦的旋涡中时,是很难相信这一切都会过去,当我们面对一直以来借由防御机制逃避的痛苦时,总是担心它会将我们压垮。

逃避,短期有用,长期难受。

唯有全然接纳自己,不再一味逃避,活成内心无比强大的自己。

祝你能收获一个更加丰盛、更加清明与称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