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企业米其林红了130年,但并未止步于此;持久焕发生命力,紧跟时代脚步,甚至引领时代,成为TA接下来必修的“攻坚课”。

紧跟潮流,烹饪“学习大餐”

 · 确定“菜单”,精准“上菜”

 · 为数字化学习添点“调味品”

 · “学习加油站”,在场学习

 ·  合理调用方法,“对症下药”

啃下业务的“这根硬骨头”

 ·“SUPPORT”师徒带教制度,走出带教文化

 · 克服团队协作的五种障碍,拧成一股绳

微信截图_20190415164053.png

提及米其林,你的脑海中或许早已浮现出浑身套满轮胎的“必比登”、星级餐厅……

作为有近130年历史的老牌制造型企业,品牌形象这门“学科”,Ta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当然,老牌企业米其林并未止步于此;持久焕发生命力,紧跟时代脚步,甚至引领时代,成为Ta接下来必修的“攻坚课”。

为公交轮胎安装智能芯片    ,通过数据实时保障车辆的安全性 ;思考3D打印技术与轮胎的关联点,推出适用于太空使用的新概念轮胎 ;加入联合国道路安全十年行动,为减少能源消耗建言献策……  
米其林星级餐厅评定的由来

“米其林星级餐厅”与米其林轮胎制造商到底有怎样的亲戚关系?其实,这正是米其林创始人早在100多年前为用户提供精致服务的一项创举。

最早,米其林的业务主要以提供马车轮胎为主。当时的法国,只有身处贵族家庭才有能力拥有一辆马车,依靠马车外出游玩、就餐是他们的主要娱乐方式。

而米其林创始人敏锐地察觉了用户的需求,于1900年将法国地图、加油站、维修厂、旅馆、餐厅等有助于人们外出的资讯合编在一本书中,此外,为了能够带来更好的体验,其中还根据不同用户的定位需求,对餐厅和旅馆进行评鉴,制作成人们可随身携带的小册子——《米其林指南》,人们可以在报亭、商场、超市和维修厂免费索取。这便是米其林星级餐厅的由来。

或许人们不敢相信,这些正是近些年米其林为迎接未来所做的努力。美食界的轮胎王,轮胎界的美食家,TA到底靠什么红了130年?

01、“紧跟潮流”,烹饪“学习大餐”

合作伙伴、专业化、绩效卓越、信息平台,这四个关键词是学习发展团队对自身的定位。

确定“菜单”,精准上菜

合作伙伴(Partner):与公司的业务部门紧密合作,以他们的需求为己任,“学习需求从业务中来,学习结果运用到业务中去”,支持组织要求和发展,人员能力及绩效的提升;

专业化(Professional):提升学习发展团队的咨询技巧、学习课程需求的甄别、设计学习项目、效果评估和转化,同时提高团队的电子化学习、混合式培训方法的设计能力,加强学习效果的转化等;

绩效卓越(Performance):掌握成人学习的特点,以及现代化学习的手段,结合课堂培训、在岗学习/实践、瞄准业务急需技能和挑战,努力做到“操之在我、知行合一”;有效提升组织绩效;

信息平台(Platform):建立员工可查阅、学习、分享的透明学习平台,员工和经理能查看能力要求、学习记录、课程简介及课程时间表,并可在线报名,充分体现“我的学习我做主,学习随时随地”的理念。

要实现与践行这四大定位,搭建多元平台、探索崭新形式,自然是学习发展团队的首要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相继涌现。

“然而,任何技术的出现都不是空穴来风,如何把握趋势,并利用这些新技术为学习助力,提升学员体验,正逐渐变成学习发展团队的工作重点。”负责中国区数字学习方案的徐卫兵说。

知识、信息无处不在,为让学习更加贴近业务,变得高效且有趣,学习发展团队提出“开启新的学习之旅”的目标,将学习嫁接于各项技术中,实现“TEL(Technology Enhance Learning,用技术引领学习)”。整个“TEL”理念包含数字化学习和依托新技术完成的线下实践两方面。

为数字化学习添点“调味品”

学习发展团队设计了“Simulator(模拟仓)”“MLM(线上学习平台)上的电子学习课程”“E-One Point Lesson(一点通课程)”等数字化学习模式。

具体来说,学习发展团队将工厂实景搬移到线上,制作成“Simulator(模拟仓)”。该系统不仅涉及简单的工厂场景介绍,还包括各零部件信息、安全提示、考评测试等知识点及功能。

微信截图_20190415164114.png

每位员工进入该线上系统后,可360°观看工厂的实际环境,按照各场景和流程,点击嵌入其中的3D讲授视频,进行学习。这样,员工在真正走入车间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从而缩短后期培训实践的周期。

当然,这种学习方式注重理论学习,要想真正动手模拟,学员仍需走进虚拟教室——一个仿照工厂搭建的模拟操作空间,进行反复练习,只是其中的操作数据仅供学员练习使用,无法运用到真正的生产过程中。

同时,为全力推进中国区学习管理自动化平台的建设,学习发展团队成立项目组,于2016年初建成学习管理平台,即MyLearning@Michelin,包括线上学习课程,培训报名、审批、培训计划查阅等自动化平台,所有电子课程均免费开放给学员,推进自主学习的进程。

此外,学习发展团队在2017年开始与MOOC、樊登读书会等开展合作,开放更多学习资源,为员工提供多方面知识获取的渠道。

然而,身处注意力稀缺的互联网时代,快速、便捷、高效愈发成为人们行事的原则。为此,学习发展团队开始尝试转变思路,将传统40多分钟的线上课程转而设计成“E-One Point Lesson(一点通课程)”,即将优秀员工的经验萃取成一个个短小的知识点,简明扼要地向员工呈现,实现按需学习。

例如,一节关于“PPT中如何删除背景图的部分色块”的线上课程,仅用3分钟的时间,便可让学员轻松掌握。

“学习加油站”,在场学习

单纯提供线上学习课程,却不让员工动手解决实际工作难题,这样的学习方式显然无法实现效果的转化。为避免该现象的出现,学习发展团队将学习行为迁移到岗位旁,随之搭建了标准培训中心、学习加油站、实践中心等实践操作的场地。

除了在培训过程中,学员可有序地在这些场地内进行轮训外,当员工在工作中发现自身不足时,亦可走进其中,进行针对性练习,以补足短板。

一线技工倘若进入标准培训中心,便可多次模拟训练工作场景中标准、复杂的动作,减少对实际生产设备的占用,加快学习进度。值得强调的是,该培训中心就建在学员的岗位旁,为重复练习及师傅的带教指导提供了便利条件。

学习加油站则是基于“发现问题,逐个击破”的理念,提供“线上+线下”模拟工位。每位学员需先在工位上进行线上的理论测试,随之根据测评结果,就自身的不足,展开针对性的实践练习。

此外,学习发展团队通过搭建实践中心,为员工人为地设置一些故障,以锻炼他们化解难题的能力。在这里,学员需要将学习发展团队事先隐藏的故障逐一动手解决。

合理调用方法,“对症下药”

光有这些学习模式还不够,如何合理规划与安排学习场景,才是关键。每年6月份,学习发展团队要开始为下一年的培训需求“忙活”了。基于与各业务部门碰撞出的培训需求,运用FIR模型设计、匹配适宜的学习方法,是团队的一贯做法。

例如,学习发展团队用FIR模型对“了解工艺过程”的课程进行优化,使原来9天的集中课堂学习,缩短至3天。

FIR模型  

对于一些基础的理论和技巧(Fundamental),如果仅需对知识和理论进行了解,以在线学习的自学方式为主,这种形式适合于“单向沟通”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而需要大家一起学习、深化、互动的知识及技能(Immersion), 则需在课堂中学习、讨论、分享、练习,实现“双向沟通”;

培训学习后期,还需通过经常回顾、回答问题、辅导和带教,专题研究(Study)或述职等方式,进行深化思考、学用结合(Reinforcement)。

FIR 模型可运用于新课程或学习项目的开发,即首先需要对学习目标进行定义,然后运用FIR,分析哪些知识需要大家一起讨论学习,哪些集中学习后需要强加练习并运用。同时,也可用来对现有课程或学习项目进行优化,步骤同样如此。

调整后,学员需在课堂学习前,通过4小时的在线学习和录像增强认知;而到了三天的线下集中学习时,学员便可带着在线学习的问题、任务和话题开展车间参观、介绍分享、培训师讲解、专题讨论等培训环节;

最终,学员需带着任务在带教师傅的帮助下动手实践,同时,一线培训经理与学员一同,对学习任务结果进行回顾和总结。这样不仅缩短了培训时间,培训效果也随之提升。

有趣的是,学习发展团队还崇尚让课程和    培训“下基层    ”——把知识和技能送到一线工厂中。    2016年开始,在安晓宏的带领下,所有学习发展团队的老师实地走访基层,与业务经理、各车间负责人深度访谈,为业绩下降、效能不高的部门找寻问题点及需求,并从中摘取出与员工能力提升的关联点,提供定制化的培训与学习发展方案。  

这里的培训并不是教员工“安全概念是什么”“零部件需如何安装”等基础知识,而是从实际生产的数据、员工实际工作中找寻问题,帮他们切实解决痛点。

负责工业技能培养的胡钢强调:“如果说之前的培训更多解决的是知识问题,仅仅将员工领进了门,那么这种方式则注重提升员工的实操性,师傅带教、线上学习、实践操作等学习的全流程均是在岗位旁完成的。”

02、啃下业务“这根硬骨头”

多样的学习形式是基础,但只有使其嫁接于业务实践中,才能见真效。

2009年起,米其林中国区在原有沈阳一厂的基础上,兴建沈阳二厂、上海工厂等,逐渐扩大一线业务的覆盖面。

微信截图_20190415164126.png

快速发展的背后,困难也陆续浮现:

  • 如何快速匹配新工厂的人员配置,促使他们掌握崭新的工艺技术、设备及管理系统?

  • 该怎样授权、赋能一线员工,让团队齐心协力战胜错综复杂的外部市场环境?

面对这些“难啃的硬骨头”,学习发展团队尝试从传统的方法中探寻突破口。

“我做、我们做、你做”的带教文化

为解决一线岗位技工的短缺,快速提升他们的生产技术,学习发展团队运用自主创新的“SUPPORT”师徒带教制度,真正将一线技工的培养扎根于工作岗位。

对带教师傅的筛选,除了有意愿的员工可自主报名外,学习发展团队还邀请业务一线的部门经理、培训发展顾问等提议和推荐,尽量将优秀员工全部“收入囊中”。当然,严格的内部培训与认证是一名优秀的带教师傅必须经历的过程。

“SUPPORT”师徒带教制度

System(机制):建立带教师傅选拔机制及带教结对流程,选拔技术好、有意愿、沟通表达能力较好的优秀员工,培养成带教师傅,并对带教过程进行支持与管理;

United(结合):除了每一阶段的培训考核外,带教师傅的反馈也成为带教结果的重要考核要素,将两者相结合,验证整个带教的成果;

Platform(平台):每年,学习与发展团队都会举办三次带教经验的交流活动,为带教师傅提供分享平台,让大家聚在一起,通过面对面的方式总结、推广带教成果和最佳实践;

Promote(宣传):通过内部公众号、杂志、网页、年度表彰活动等渠道宣传推动岗位技工学习氛围的建立;

Offer Career(职业发展):为督促带教师傅,公司将带教结果与岗位绩效挂钩,与职业发展关联,推动带教活动持续改进;

Reward(激励):明确激励机制,投入资源匹配物质奖金与荣誉认可,激发带教师傅的积极性与模范榜样作用;

Training(培训指导):通过创新“我做、我们做、你做”的实践技能学习辅导方法,培养并指导带教师傅在带教过程中进行技能传递。

微信截图_20190415164143.png

所有候选人员需接受通用带教技能、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要接受已经通过认证的师傅对他们进行的带教训练;培训结束后,学习发展团队与集团一同就他们的培训完成情况,为达标的师傅完成认证,颁发证书。每年,学习发展团队都要追踪这些师傅的带教情况,保证带教质量与数量。

拥有了强大的后备“军团”,一个个具体的带教过程便可顺利展开。

每位技工在开始两个半月的带教培训前

  • 首先会拿到一本带教流程书,其中包括带教师傅的介绍、需完成的任务点、可使用的学习工具和平台等;

  • 两周系统的课堂学习后,带教模式正式开始,师徒二人全程坚持“我做、我们做、你做”的理念——早期,师傅为徒弟示范动作;

  • 随即师傅带领徒弟一同完成任务;进入带教后期,所有任务全部交由徒弟一人完成,师傅只是在一旁观看与辅导。这是一个“让师傅逐渐放手,敦促徒弟快速成长”的过程。

这样的带教机制在帮助一线员工提升技能的同时,也为带教师傅带来了荣誉感。随着“带教”文化深入基层,诸多带教师傅提议,比起物质奖励,更想获得漂亮的证书、奖状,将其摆在自己的工位或家中,用来回顾并与家人分享这一光荣的带教历程。

拧成“一股绳” ,聚为“一团劲”  

除进行单点培养外,企业仍需依赖对一线员工的赋能与授权,将大家柠成“一股绳”,提升团队活力及凝聚力,共同对抗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然而,学习发展团队在一线调研中发现,部分团队成员间很难建立信任,有话不说、不敢说,甚至不敢提不同的意见;在执行队决定时各扫门前雪,只专注个人或小团队的目标与利益等。

基于此,学习发展团队借鉴美国管理大师帕特里克·兰西奥尼(Patrick Lencioni)“克服团队协作的五种障碍”的模型,设计了提升一线团队活力及凝聚力的学习项目,运用工作坊的形式,分五大模块展开。

克服团队协作的五大模块      

第一模块:建立团队信任

各团队成员一同思考并分享“什么是团队信任”“怎样建立团队信任”,随后,每位成员进行个人经历练习,即团队领导带头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说出自己曾经历的最尴尬、最糗的事情,从而增进了解,促进关系更近一步。团队成员还一同分析各自的优缺点,以便提升协作能力。

第二模块:掌握冲突

学习发展团队引导成员说出“我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冲突方式和冲突中的行为”,为了在团队中发展建设性的冲突行为,大家一同讨论、约定团队在冲突中的行为,即“冲突契约”,以便在今后的会议和团队议事中进行运用。良性冲突会让团队的决策质量更高。

第三模块:明确承诺

大家在工作坊上切实讨论与明确,未来的半年中团队最重要的工作目标,同时,每位成员需承诺为此需做出的努力,并马上逐级传达确保能够落实。

第四模块:共担责任

为了克服不愿为他人提供批评意见,以及听到他人批评心里不舒服的现象,学习发展团队组织成员开展团队有效性练习,即每人逐一表扬他人,同时提出批评指正。表扬需做到描述行为、提炼动机、表示感谢;而批评指正要做到描述行为、阐明影响和表达期望。

第五模块:关注结果

真正要持续关注团队的目标绩效时,会遇到诸多干扰,如成员以自我为中心,于是,通过对“哪种团队更具有优先权?”“自己领导的团队,还是自己属于其中的一员?”等话题的讨论,大家明白了,为取得团队预先设定的绩效结果,切勿忽视团队的“大我”,并就如何克服干扰项,提出措施,如制定团队会议条例、团队计分板等,将团队的目标与实现过程可视化。

微信截图_20190415164155.png

目前,该项目已深入销售、生产等一线业务部门,为他们开展了百余次工作坊及培训,让员工在团队中释放能量,拥抱组织的同时,也为学习发展团队支持公司战略和提升业务部门绩效找准了方向。

风起云涌的外部环境致使内部人才培养的任务依然严峻,在回顾过往战绩的同时,安晓宏带领的学习发展团队要做的则是,潜心探索,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