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到现在,差不多也有近三年时间了,他们说95%的创业公司都活不过三年。

还好,我们还活着,现在看,未来两年内也不会挂掉;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再上个台阶。

我们可爱的马云老师,经常在演讲的时候说,别看我们公司现在做得不错,创业公司犯的错误,我们当年全都犯过,我们运气好,活到了现在。

当年我听这句话的时候,觉得马老师又在装B了,就像一个亿万富翁,动不aa动就和别人讲我当年没钱的时候呀。

但是现在,真心觉得:一个公司要活下来,需要各项能力都不错;但是想要毁掉一个公司,往往一个重大决策失误就够了。

这篇文章,和大家掏心掏肺地分享我在创业路上踩过的坑,不夸张地说,价值至少1000万。

1.jpg

1

创业踩坑不可怕,

可怕的是踩坑成本太高,代价太大

很多初级创业者,都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总觉得自己做的这个项目,成功率很高,应该不容易失败。

于是高举高打,想着估计得有三五十人的规模呀,于是租个300多平米的办公室,一个月租金8万;

于是大量招聘员工,从外面挖高管和职业经理人,三个月就招满30个人,一个月薪水三五十万;

这不是最坑的,因为哪怕发现项目有问题,可以裁员,可以退租,大不了损失些钱嘛。

最坑的是,一开始投入的项目,哪怕失败了,也无法全身退出,项目由资产变成了负债,烂尾了。

有些人可能没明白什么叫“资产变负债”。

比如说我一个朋友创业,做教育培训,收年费会员制,每个月交付一个导师的课程,一年时间交付完,作为年费会员的交付产品。

他们预算了一下,只要会员人数达到5位数,会员收入就会很可观。于是,他们兴奋地发布了这个年费会员产品。

但是,没想到的是,招募会员数远不及预期,只能勉强覆盖成本;

这就尴尬了,如果这时候放弃这个项目呢,前期已经付费的会员就没法交代;但是后面的交付,要搭上时间和精力,关键还挣不了钱,甚至亏钱。可又没有办法,前期已经承诺了。

所以,这就是典型的创业者会犯的错误:对项目预计过于乐观,一上来就高举高打,给自己挖坑。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项目没有验证的情况下,先不要收年度会员,而应该用更低的价格,收季度会员,测一下市场的反应。市场反应好,就继续做;如果市场反应不好,就可以及时止损,也就一个季度而已。

这就属于可进可退,给自己留后路。

创业这件事呀,千万别孤注一掷,给自己留后路很重要。

这里多提醒一句,不要相信那些口头上支持你的人,他们并不会掏真金白银支持你;那些愿意给你付费的人,才是真正支持你的人。

这个方法论,就是我们所说的MVP法则,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执行单位产品),就是用最小试错成本去做事。

我把这一条当成科学创业法则的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所以,如果你们在创业的时候,请切记,不要高估自己的创业能力,也不要低估创业项目的困难程度。

因为从概率上来说,项目成功是运气,项目失败才是正常的。

2

越合作,越失败

创业者极容易踩的第二个坑,就是老想着和别人资源合作,觉得资源越多,合作的事情越多,公司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

来,看我的口型,我必须要告诉你——这是妄念。

创业路上,最大的诱惑之一就是:将来我们可以资源互换,合作合作。

99%的资源互换和合作,都没有合作价值,且合作一般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而且合作项目因为精力投入后,还拖垮了原来已经稳定的主营业务,因为时间和精力被分散了。

我身边各种合作导致失败的案例,太多了。

所以我昨天的文章才说:我不去饭局,不喝烈酒,不谈合作。

有些人会反驳说,那如果不合作,不对接资源的话,企业就无法规模壮大了呀。

企业壮大是要有规律和节奏的,要把自己的优势基因作为底层,把现有业务的第二曲线作为方向,把企业的使命和愿景作为引擎。

这三点,缺一不可。

比如我们公司基于新媒体的流量获取能力,开辟了知识付费和线下培训课程,然后又有公司自营和渠道的后端产品,形成了一个生态的闭环。

而且每一步并不是一开始就全做的,而是基于目前的现状一步步开拓的。

同学们,创业不是凭着一腔热情,一定要科学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