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里面有句话很经典: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当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思考了三天,虽然它只是一句台词,但是它已经道清了人和人之间最大的不同的地方。

我们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选择,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无论是选择,还是想办法解决问题。都跟一个因素很有关系。那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可以说是一种深刻的洞察力。

同样一个问题,比如处理人际关系、自卑、懦弱等问题,很多人会一辈子都找不到问题所在,但有一些人可能还是比较有悟性可能你说一次他就明白了。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里面六大高手决战光明顶上也说了句话: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适当的妥协并不是窝囊或者认怂,而是使事物的发展更接近自己的预期。那么曾国藩是怎么做的呢?他在其家书中如是说。

沅弟左右:接弟信,俱悉一切。弟谓命运作主,余素所深信,谓自强者每胜一筹,则余不甚深信。凡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此亦关乎天命,不尽由于人谋。至一身之强,则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孟子之集义而慊,即曾子之自反而缩也

惟曾、孟与孔子告仲由之强,略为可久可常,此外斗智斗力之强,则有因强而大兴,亦有因强而大败。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近世如陆、何、萧、陈,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终。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贼匪此次东窜,东军小胜二次,大胜一次,刘、潘大胜一次,小胜数次,似已大受惩创,不似上半年之猖獗。但求不窜陕、洛,即窜鄂境,或可收夹击之效。余定于明日请续假一月,十月请开各缺,仍留军营,刻一木戳,会办中路剿匪事宜而已。

意思就是说,沅弟左右:接到弟弟的信,知悉一切。弟弟说命运主宰一切,这个说法我向来深信。还说自强的人常常稍胜一筹,这个说法我不是很认同。凡是国家强盛,必须要有许多贤臣能士;家庭强盛,必须多出贤良子弟,这也是天命,不在人为。至于一个人的强大,不外乎北宫黝的勇敢、孟施舍的仁厚、曾子的义理三种,孟子仁义兼备而又非常谦虚,也就是曾子的反省自躬

只有曾子、孟子和孔子告诉仲由的那种强,才略微可以长久。此外,斗勇斗智的强,有的因此兴盛,也有的因此衰败。

自古以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这些人,他们的智力都绝世聪明,而他们的祸败也不同寻常。近世如陆、何、萧、陈都认为自己智谋超群,结果都得不到善终。

所以我们在自修方面求强是可以的,在与人争胜负时求强就不可以了。如果专门在胜过别人的方面求强,是否能强到底尚未可知,即使终身靠强横过安稳生活,也是君子所不屑的

贼匪这次东窜,东军小胜两次,大胜一次,刘、潘率领的部队大胜一次,小胜几次,敌人似乎已受到重创,不像上半年那样猖獗了。

但愿敌军不流窜到陕、洛,即使流窜到湖北境内,大概也可以进行夹击。我定于明日续假一个月,十月请求辞去各项官职,仍保留军营职务,刻一块方印,会同一起办理中路剿匪事宜。

所以,从书中可以看出曾国藩的自修处可自强,胜人处不可求强的修心之道。吾辈自当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