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除了直播行业的大火,伴随着走上风口的还有短视频。在papi酱papi酱贴片广告拍卖最后落锤2000万后,更是激发不少的视频创作者的热情,一波又一波网红爆发,陈翔六点半崛起,办公室小野也在2017年开始受人追捧等等,他们不仅赚了眼球,还有这不菲的收入。

在短视频相继爆发的同时,对另一部分短视频的团队来说,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短视频的生存与发展并不乐观,相对的竞争倒是越来越大,而生存环境却变得越来越难,甚至变得残酷,投入成本越来越大、运营门槛高、但是盈利却不很理想。那么对于短视频而言,怎样才能变现?它有哪些商业模式?怎样实现可持续运营?
短视频火爆,变现模式有限国内不缺乏优秀的短视频创作者,比如野食小哥、大胃王密子君、阅后即瞎、陈翔六点半等等,他们崛起的速度相当的快,在短视频行业里成了第一批红利的受益者。
看似到处是金的短视频战场,对于大多数的创业团队而言,那些运营成熟的团队,已经在短视频各个领域已经形成头部,品牌打造已经完善,再入的搅局者或是创业者的未来更是难上加难。
从视频的播放量可以看得出,在UGC平台贡献的内容中,头部的PGC却能带走90%的流量。真正的短视频品牌需要的是花时间、精力和耐心去慢慢打磨,变现成持续发展下去的核心诉求已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目前短视频变现的模式很单一,基本就靠着平台分成和补贴、广告、粉丝打赏等。在平台补贴和分成方面,每个平台的策略各有千秋。首先我们以腾讯为例,腾讯为了给优质账号提供保底资金扶持推芒种计划。
同样的曾经今日头条为了吸引和鼓励更多用户的进行短视频创作,就推出过一千人一万元的保底计划,目前这个计划已经被停止,更多的收入来源于流量分成。
当然这场浪潮里,阿里也携大鱼号入局,大鱼号采用的策略更多偏重奖金激励,每个月提供一万的现金。据其6月收益数据显示,短视频总体收益上升78%,月度奖金总额1866万元。而奖金在众多短视频创作者里的覆盖还是比较广泛的。



不仅国内如此,国外对于对于视频的支持力度更大,以全球最大的视频平台Youtube为例,在一条视频中,如果Up主同意Youtube在视频前面插播广告,那么Up主将会得到平台55%的广告费分成。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广告分成对于创作者来说有更大的诱惑。广告会通过伙伴项目和MCN公司,分配给UGC视频内容方。而再看看国内的视频平台,在给用户分成上并不像Youtube一样明确。
从收益的角度看来,通过广告变现所获得的收益,一般都比平台分成或是补贴能得到的多得多。但是目前短视频的广告市场并没有达到成熟阶段,我们以TalkingData为例,在今年5月发布出的16年行业报告就能看出,在说有的广告形式里,最受人推崇也是最受人欢迎的还是信息流广告,而视频广告智能占据1/3的位置。换句话说就是,短视频的商业模式并不清晰明朗。

创作者如何收割行业红利?

商业模式的不清晰,带来的也是问题就是创作成本过高,对于平台的发展造成一系列的阻扰,这个时候平台就会推出一系列的奖励机制刺激创作者产生更多更好的内容。在目前的大环境下,那些短视频的团队怎样才能及时的收割行业红利呢?主要有一下两个方面:
1、选对方向比连续的内容输出更重要在美拍上个月发布的《短视频达人发展趋势报告》中不难看出,目前在某一垂直领域细分的达人,往往是变现最容易的那一类。但不论什么何种商业模式,能吸收大量流量和变现的,都属于那些优质内容产出的创作者。而这些作者的领域,往往是高度垂直和细分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行业的竞争也在日益加剧,而越大的品类越不容易脱引而出。比如美食类短视频,在早期发展起来的日食记、日日煮,大胃王密子君之后,能脱颖而出的美食类视频,基本都在大品类下再度细分的,比如野食小哥主打的是户外自食其力、野外餐宿,办公室小野主打办公室奇葩美食做法等。
2、与其全面撒网不如适应平台单单的选择创作方向,让内容垂直化并不一定能成功。因为除此之外更应该研究平台规则,适应平台规则才能有更好的出路。在还没有明确商业模式的今天,对于那些短视频的创作者来说,能先活下来,才是发展的第一步。
目前国内有明确补贴政策的平台包括腾讯企鹅号、今日头条、阿里大鱼号、百度百家号、微博秒拍等等。在这些平台中,腾讯推出的保底扶持 广告分成模式,不仅让视频能在平台播放,还能通过腾讯视频、腾讯新闻、天天快报等多个渠道让大众所看到。
反观今日头条,内容主要针对用户人群早已定位画像,属于大众草根型。而今日头条上创作者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流量分成,当然后来还有了另头条广告分成,另外短视频电商模式也进行了尝试等等,但所有的都只是才刚刚开始。
今日头条除了在拥有头条外,旗下的火山视频也成了扶持的重点,采用的也是流量倾斜扶持,再进行分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火山视频只适合几十秒的小视频。
UC在2014 年被阿里全资收购后,大鱼号平台产生的内容,由于阿里文娱的大平台,分发渠道和补贴模式相对更为多样些,包括了基础创作奖金、短视频专项奖金、UC、优酷、土豆等多个平台分发收益、有流量和广告分成,还有视频的边看边买等,但毕竟大鱼号实现融合只有一月有余,实际收益效果,还需要时间持续观望。
平台能持续吸引更多创作者的核心竞争力大致都离不开多渠道分发,多种补贴模式的组合。目前而言,不论是腾讯、头条、大鱼号还是短视频平台和渠道都在形成矩阵化。这个时候对于短视频的创作者来说,能做的就是根据每个平台不同的规则,尽可能的且针对性的抓住一切眼前能收割的红利,利用平台的支持下让自己先活下来。
短视频商业壁垒形成还在于品牌IP化虽然目前短视频很热,但是短视频的全面爆发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要走。不同的短视频呈现形态,不管是创业者本身还是平台,广告主来说,都是一个不可预判的机遇和挑战。
▲“办公室小野”的另一面
当一个创业团队的内容形成IP之后,团队才有更大的可能实现商业变现,才能有机会去得到广告赞助、转播费、门票出售、品牌授权、周边商品等更多变现。“在内容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大家都是以流量为主。未来内容的价值、IP的价值会越来越重要。”可以预见,在未来,垂直领域的大IP会有更大的变现价值。
▲《陈翔六点半》剧照
也也就是说。办公室小野出现后,再难出现下一个办公室小野对其进行颠覆。假使真的能对小野进行颠覆的,绝对不会是更奇葩的办公室美食做法,更好吃的东西,更豪华的办公室环境,因为小野的出现已经让人眼前一亮,再次出现能泛起的水花也只是少之又少。
打造一个强有力的IP,除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想法外,最终到的是专注点需专注于某一个小细分领域,了解所在平台的属性,也更善于打造自己的IP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