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拼多多要抢的不止是淘宝市场份额,还要抢天猫的市场份额。细思极恐!我们可以对拼多多不屑一顾,但如果拼多多演化出一个“天猫”,我们还能如此淡定吗?

阿里与腾讯之争,争的就是未来,也许到那时候,才是阿里和腾讯的真正大战。

如果说许多媒体对拼多多的报道含有吹捧的意思,那现在我只能说,拼多多是开挂了,外界的毁赞没有任何意义,它只是用它的速度,证明着一切。

没错,拼多多刚刚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高达30亿美金左右,估值接近15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腾讯、红杉,腾讯为领投方。

不得不说,开挂了的拼多多,又一次震惊了整个电商界。

  • 开挂的拼多多

如果说拼多多没有金手指,没有开挂,我想是没人信的。要知道,拼多多全年GMV超过千亿仅仅用了2年3个月。

而淘宝用了5年,唯品会用了8年,京东却用了10年之久!

拼多多2015年9月上线;

2016年4月,日订单量30-40万,月GMV过2亿;

2016年7月,日订单量百万级,月GMV过4-5亿;

2016年9月,黄峥放弃拼好货自营模式,拼多多与拼好货合并;

2016年10月,日订单量小几百万,月GMV跨过10亿;

2017年3月,日订单量大几百万,月GMV跨过20-30亿;

2017年10月,日订单量跨过千万,月GMV跨过100亿;

而且,拼多多与拼好货合并后的“新拼多多”才是现在的拼多多模式,换句话说,拼多多月GMV跨百亿,实际就用了一年时间。

我想不止刘强东听到都得气的发抖,马云听了两眼都要发黑。

640.jpg

仅仅一年时间,速度之快,让刘强东和马云都还没反应过来。

借用马云一句话:“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

没错,现在已经是“来不及”阶段了。太快了,拼多多从正式发力到DAU和日订单量都超过了京东,仅仅用了一年时间。

  • 拼多多订单量赶超京东

从用户规模上看,拼多多用户规模3亿,和京东差不多一个量级。

640(1).jpg

再从GMV上看, 拼多多今年年初GMV已经达到400亿,而京东平均月GMV 1100亿左右。

这也意味着,拼多多GMV相当于超过1/3的京东。

而且拼多多的客单价仅是京东的十分之一,订单量早已超过了京东。

然而更可怕的还是增速。拼多多2017年年初GMV仅为20亿,年底达到了100亿,增速高达5倍。

而且2018年拼多多的GMV目标,将是冲击5000亿。按照这样下去,拼多多很有可能在2019年超越京东的GMV。

京东慌了,紧追其后推出京东拼购,用超低佣金吸引招商,主打价格还定位在9.9。

640(2).jpg  

在流量上,京东拼购还开放了京东,微信,QQ,小程序四大入口:

1、京东APP→品质时尚栏目→京东拼购;

2、微信→发现→购物→9.9元拼;

3、QQ→动态→京东购物→京东拼购;

4、“京东拼购”小程序

在招商门槛上,降低了进入门槛:

现有京东商家无需申请,通过在后台开通拼购服务直接参与京东拼购。此外,满足基本资质要求,拥有一定店铺运营经验,具备优质供应链的商家,经过招商人员审核,可以优先入驻京东拼购。

不仅京东慌了,淘宝也慌了。

  • 淘宝的慌不择路

淘宝慌了,淘宝重新打开了 19.9 块及以下商品的端口。随后在315当晚,立马上线淘宝特价版,马云还亲临现场督战。

640(3).jpg  

这几年,淘宝调整战略,淡化爆款,强调品牌与品质,用千人千面将流量碎片化,还搞了“极有家”、“有好货”等特色版块。

费劲巴拉要撕掉“廉价”的标签,走消费升级路线,现在搞个特价版,真的可以看出淘宝的无奈。

而且据业内人士分析,淘宝特价版是想从小B下手,通过用淘宝流量来吸引小B,对拼多多来个釜底抽薪。

然而这样做根本没效果。拼多多崛起的最大原因就是有微信的流量。而小B之所以去拼多多,也是因为它的流量。

淘宝特价版如果没有流量,那小B根本不会搭理;如果通过淘宝流量给特价版输血,则淘宝大伤!

结果,淘宝连拼多多一根汗毛也碰不到。我们不得不怀疑,淘宝特价版是淘宝慌不择路的产物,是一种原始本能的对抗反应。

如果我们不说这些未来,我们只看现实,那现实就是:

拼多多还活着,而且越活越精神,根本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快速死掉。

而且它还有巨大的低成本流量。那拼多多的低成本流量从哪里来呢?

  • 拼多多的巨大低成本流量

拼多多的流量从哪里来一直众说纷纭。

第一个来源:手机绑定拼多多软件

步步高董事长段永平是拼多多的天使投资人之一,也与黄峥私交很好,段永平用OPPO/vivo手机,把拼多多设置为手机“预装软件”。

也有说在把拼多多设置为应用商店的前几名。结果就是成功帮拼多多拿下了3000万用户。

640(4).jpg  

第二个来源:狂吸微信流量

2015年,一元夺宝还不是“非法”的时候,这就是拼多多吸收的千万级最早期用户。

2016年,一分钱抢红包游戏风靡,拼多多最疯狂的时候是以0.1元/粉丝的成本吸收了微信1亿粉丝量。当然,这个漏洞很快被微信堵住。

2017年,靠的是“专业的诱导吸粉”。要知道,这一年是微信监管非常严厉的一年,封号无数,别说别人了,连腾讯投资的小黑裙,微信都不会放过。

然而就在这种恶劣环境下,黄峥依旧能为拼多多吸收大量微信流量。

据说,黄峥从微信的团队里挖了不少人,这正是关键点。

微信的人最了解微信内部条款,知道“漏洞”在哪儿,知道怎么玩不犯规,一旦锁定了方法,速战速决,打一枪换一炮,微信在明,拼多多在暗。

等到微信反应过来,流量已到手。

640(5).jpg  

同样都是电商人,黄峥作为淘宝代运营公司起家,在2016年看到聚划算被并到天猫,被天猫弱化,中小卖家哭成一片时,却只有他看到机会所在。能根据自己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冒着风险拉投资,请团队来做拼多多……

这一点难道不值得每位想赚大钱的电商人思考吗?对未来形势的正确判断,是成功的前提。

  • 细思极恐的拼多多版“天猫”

640(6).jpg

很多人把拼多多的成功归结于有个亲爸爸,但要知道腾讯投资的项目何止一个,而每个项目都想拿到腾讯的一级资源。

如果不是自己先拼出头,腾讯在今天又怎么会再次30亿美金领投拼多多。

所以,客观的说,拼多多虽然卖的东西有的很low,差评也很多,但不妨把它当作淘宝分裂出来的一部分。

2017年阿里市值最高达到过3000亿美元,拼多多这个小淘宝估值150亿美元,还是货真价值的。

然而,如果拼多多一直是拼多多,那阿里和京东也不必担心什么,大中型商家,也可以完全不理睬甚至鄙视这个“坑多多”平台。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当初淘宝进化,脱胎出了天猫,那拼多多就不能继续效仿淘宝,进化出一个拼多多版“天猫”吗?

据业内消息称,拼多多不只是要抢淘宝的市场份额,还要抢天猫的市场份额。细思极恐啊!

如果说我们现在还能置身事外云淡风轻看这些事,但拼多多一旦进化演化出一个“天猫”,我们还能如此淡定吗?

阿里与腾讯之争,争的就是未来,也许到那时候,才是阿里和腾讯的真正大战。

未来变数很多,希望商家能看清楚现状,看清自己的优势劣势所在,为不远的未来早做准备。

延伸阅读:

拼多多爆红背后的真相与机会

来源: 聪聪说零售(ID:gh-3a6ea9c56ea6)

  • 一、低价在三四五线城市大有市场

低价拼团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9月,拼好货成立于同年10月,两者商业模式类似:用户向朋友、家人、邻居等发起邀请,拼单成功后即可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优质商品,最初从生鲜品切入,后迅速扩展到其他品类。两家平台因业务模式相似且有相同的投资方高榕资本,于2016年9月宣布合并。拼多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低价:拼单意味着用户和订单大量且迅速涌入,而丰厚的订单使之可以直接与供货厂商(或国外厂商的国内总代理)合作对话,省掉诸多中间环节,价格优势由此实现。

640(7).jpg

成立不到三年,月GMV突破百亿大关,APP活跃度居电商前三。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9月,拼多多的用户规模仅1亿,月GMV仅为10亿元,然而2017年1月,月GMV就突破了40亿元。截至目前,拼多多活跃用户数稳定在一亿左右,仅次于淘宝和京东,月GMV已突破百亿大关,而京东花了整整六年时间才达到这个销售额。2017年12月拼多多的渗透率为19%,直逼京东的20.7%,渗透率同比增速高达1508%,远远高于其它综合电商APP,各项数据都位居电商前三。

640(8).jpg


     

640(9).jpg


     

640(10).jpg

低价打法瞄准低线城市女性。对比拼多多和京东的用户分布,不难发现拼多多65%的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而京东的用户一半来自一二线城市,一半来自低线城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拼多多通过低价策略瞄准新入网的低收入人群,实现野蛮式增长。此外,拼多多的用户中70.5%为女性,25-35岁年龄段的用户占比超过57%,这部分用户多为已婚妇女,对生活精打细算,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她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拼团。

1524125206(1).jpg


     

640(12).jpg


     

640(13).jpg


     
  • 二、低线城市居民对价格敏感,时间充裕和互联网渗透助其追求低价

1.低收入者仍然大量存在

虽然我国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国仍然存在严重的收入差距。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17年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58988元,北京以57230元紧随其后,而排在最后的西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5457,不到上海的1/3。此外,有21个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5000元,可见低收入者仍然大量存在,收入水平限制了他们的高品质消费,这部分人对价格往往较为敏感。

640(14).jpg


     

2.互联网渗透,低价电商极具吸引力

近年来以Vivo、OPPO、小米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下沉至三四线及以下城市,通过大卖场和夫妻老婆店等渠道将智能手机出售给广大低线城市用户。截至2016上半年,四线及以下城市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达到45%,较2014年一季度提高了3%。智能手机的普及也提高了互联网在农村的渗透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我国农村网民达2.09 亿人,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也从2007年的7.4%逐年提升至2017年的36.1%。低线城市用户触及网络为拼多多这种主打低价的电商平台带来巨大流量,很多三四线城市4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通过社交电商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网购。

640(15).jpg


     

640(16).jpg


     

3.小镇青年时间充裕,无需追求高效

一二线城市居民面对生存压力疲于奔命、努力工作,时间成为最宝贵的东西,所以便利店业态在一二线城市高速发展;反观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他们的时间较为充裕,生活不那么紧张,比起追求高效率买贵的东西,更愿意花时间网购或者去超市、大卖场,所以目前便利店业态尚未成功下沉。日前极光大数据报告公布的不同城市等级手游用户APP偏好也印证了这一点,下图反映出:一二线城市手游用户偏好效率类APP(共享单车、滴滴出行、外卖、网盘等),而三线及以下城市手游用户偏好的APP几乎全部为游戏、娱乐类;一二线城市居民想要节省时间,而三线及以下居民更多想要消磨时间。

640(17).jpg

  • 三、小镇青年崛起,长尾效应值得关注

2018年伊始,拼多多月GMV破百亿元大关,趣头条也即将以30亿美元的估值申请美国IPO,被主流平台边缘化的“屌丝需求”强势崛起,这一群体基数大,价值观鲜明,与一二线城市居民有着不同的需求,背后的长尾效应值得关注。

1.低线城市人口基数大,叠加人口回流

低线城市人口基数大。2016年三四线城市城区人口为1.68亿人,超过了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城区人口总和,是二线城市城区人口数的近两倍。考虑到还有129个五线城市,以及低线城市的城区人口占比更低,总人口数方面三线及以下城市将远远高于一二线城市。

1524125328(1).jpg

一二线城市高生活成本推动人口回流。2017年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18万人,较上一年同比减少0.1%,这是继2015年后上海第二次出现人口负增长。该种现象同时在北京发生,2017年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万人。北上等一线城市的高房价和高生活成本迫使外来人口逃离,近几年北上两地的外来常住人口逐年减少,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在就近的低线城市就业,低线城市人口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640(18).jpg


     

640(20).jpg


     

2. 一二线城市获客成本陡增,小镇青年成为新一波流量红利

这两年,高线城市的线上流量红利基本见底,主流软件的获客成本陡增。2017年阿里获客成本高达到310元/人,为2015年的近两倍;京东的获客成本虽然略低于阿里,也达到了225元/人,一二线城市里尚未被微信、阿里等大平台转化的消费者少之又少。与此同时,以OPPO和VIVO为代表的企业将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到三线及以下的城市和乡镇,超过2亿的“小镇青年”崛起,成为新一波的流量红利。

640(21).jpg


     

3. 关注被主流平台边缘化的“屌丝需求”

主流平台关注核心用户,“屌丝需求”被边缘化,需要新平台得到满足。出于对用户价值和商业化机会的考虑,主流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会向一二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倾斜,即平台上的核心用户,这种倾斜是商业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必然趋势。受地域环境、收入水平、生活方式、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小镇青年与一二线城市居民的消费、娱乐需求有很大不同,被主流平台边缘化的“屌丝需求”需要新的平台来得到满足,拼多多、快手、趣头条这类APP应运而生。

640(22).jpg


     

640(23).jpg

短视频、直播类和游戏类APP受小镇青年热捧,下沉趋势明显。前文已经提过,三线及以下城市人口表现出需求分级的特点,体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个性、体验、效率、品牌等;比起一二线城市居民追求高效率,小镇青年的碎片化时间亟待市场满足。另一方面由于三四线城市网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比起文字,他们更喜欢视频、语音,因此短视频和直播类APP受到了热捧,呈现出明显的下沉趋势。今年1月的数据显示,快手、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三个APP,超过60%的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同时,根据极光大数据报告,新增手游用户中超过60%都来自于低线城市,可见小镇青年成为游戏市场的主要增量。 

640(24).jpg


     

640(25).jpg


     

640(26).jpg

零售领域的长尾效应值得期待。2018年伊始,拼多多月GMV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业界神话。随后淘宝推出“淘宝特价版”,目标人群主要定位于三五线城市以及老年人。可见当一二线城市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用户转化越来越难,曾经被主流平台边缘化的“屌丝需求”逐步重回舞台。见证了短视频、直播、游戏类APP百花齐放的盛况,有理由相信,零售领域将会涌现出更多瞄准这一群体的平台和企业,由此带来的长尾效应值得期待。

声明:电商分析网公众号每篇文章,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进行联系。

来源:电商分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