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时,“抽根香烟很快的”,“我就补个口红而已”,“接个电话无妨”......诸如此类的侥幸想法,让交通事故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悬在驾驶员上头。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驾驶者在开车时使用手机可能造成交通事故的风险是不使用手机时的近四倍。 
12.jpg    

如果在分心驾驶的一瞬间,驾驶员就能得到警告和相应的建议,那 90% 以上由分心驾驶导致的事故就不会发生。但身边人的提醒是有限的,一个时刻警觉的人工智能伙伴,或许能填补这一空缺。

13.jpg     

如何抓住分心驾驶的市场痛点?一个嵌入式机器视觉模块的开发团队——由 Plug and Play 成功投资的无门科技给出答案:用人脸鉴权和行为识别技术打造的分心驾驶检测系统。     

驾驶员正常行驶时

无门检测系统显示“nothing”(一切正常)

14.jpg     

驾驶员打电话时

无门检测系统马上显示“calling”(打电话)

15.jpg

瞳孔检测、眼皮双唇检测、姿态识别……无门科技具备车内视觉检测的关键基础技术,在行为识别的细节领域深耕。针对具体应用场景,基于公司的系统架构,全栈优化算法,适配硬件,设计解决方案。

而除去提醒分心驾驶的功能,人脸鉴权和行为识别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场景。无门科技的一大盈利模式,就是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个性化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及智能模块。

比如共享汽车的安防需求。

16.jpg 

顺风车问题频发,使得共享汽车领域对人脸鉴权和行为识别技术有迫切的需要。

6 月12日,上海交通委员会发布《上海市小微型客车共享汽车管理实施细则》,上海多家共享汽车加快了“改造”的步伐。细则规定,共享汽车不仅要是“纯电动汽车”,还要安装“安全三件套”——GPS、人脸识别和应急报警装置。

而目前人脸识别在共享汽车上使用的不多,车载识别率不高;人脸鉴权时,活体验证的问题难解决;车机系统运算力有限,如使用大厂商的方案,价格高昂,普及速度大大受限,与目前法规的要求无法匹配。

从共享、网约车这一场景出发,2010至2017年商用车市场存量2700万辆,计算人脸鉴权需求规模达到 100-300 亿元人民币。

17.jpg     

针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存在的问题,无门科技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 使用嵌入式视觉智能模块,使得能够在本地进行实时环境感知与人机交互;

  • 对行为识别算法进行优化,在保持识别率的基础上,降低运算量,减少对硬件的依赖;

  • 通过实时的监测来解决活体验证的问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无门科技的优势集中体现在成本和领先的技术上。

  • 无门可以在无车机平台的情况下,将硬件成本降低至 300-400 元以内;

  • 可进行人脸鉴权、行为识别;

  • 正确识别准确率高于 99%。

本文自:科技创新加速器 ,作者:PLUGANDPLAY

*转载本文仅供参考交流,不做商业用途,如有疑义请联系本文账号发布人删除12号字号,灰色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