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5 月,运营研究社获得 1050 万 Pre - A 轮融资,隐瞒这个好消息长达 5 个月之久,小伙伴们都憋坏了。

得知今天终于可以公布,昨天,运营社套路编辑部采访了贤哥。

实话说,这个事情有点奇怪。虽然套路编辑部对运营圈的各种套路从来不手下留情,但采访老板这种事,还是头一回。

出乎意料的是,当贤哥得知编辑部全体成员一起出动采访他,也有些震惊,贤哥说:

“啊?要搞这么大阵势吗?还是第一次接受套路编辑部采访呢?”

我猜,贤哥是担心套路编辑部扒出他的猛料吧,哈哈哈。

1 能接单爆料一下这次融资背后的故事吗?

小贤:一开始与投资人谈的时候,投资人问我:

“小贤,你现在的用户量多少了啊?”

我说:

“15 万啊”

投资人就说:

“15 万怎么融啊?”

我接着说:

“没钱啊。”

其实当时也还有钱,但是好像干不了其他的事情了。就是想做大又不敢做,做小了吧,又不甘心。

后来投资人帮我打了个电话,打电话给拉勾网联合创始人。

那位联合创始人问:

“这个小贤是运营社那个小贤吗?是不是写《跟小贤一起学运营》那个小贤?这个小贤我是知道的,还有他做的运营研究社,这个公众号我是知道的。”

你会发现,运营社用户量不大,但是影响力还不错。

由于这个影响力,也可能跟那个电话有关,当时投资人就很给力的一下子帮我邀请了 4、5 个投资人。

他们第二天就跑到上海,组了一个饭局,我们几个人一起吃饭。吃完饭之后,大家就开始抢份额,抢着投资运营社。

2 融资后,运营社有什么新的打算?

小贤:计划和打算一直都是有的,现在有了资金,就可以更大胆地去做了。

第一,先解决我们现在短板吧。在技术这块,要加大投入,优化我们的学习平台。还有完善我们营销层面的工作,类似官网的搭建这些。

第二,继续发展我们的核心业务。在课程开发方面,我们还要投入更多的成本。目前有 2 个思路,一是找业内牛逼的大佬跟我们合作,二是招聘优秀的员工专攻课程开发。

第三,也想做一些更好玩的事情,像事件营销。希望通过这些好玩的事情,让其他人觉得运营人这个群体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跟来伊份合作,推出运营人专享的新年大礼包等等。

3 创业1年后,你觉得运营社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小贤:我觉得最大的改变还是需求上的改变。

最开始,运营社的需求是能把社群组织起来,能找到志愿者的支持,能让社群的服务更标准。

后来,需求变成了让公司活下去,这个过程中,让公众号的粉丝涨起来变得至关重要。

现在,需求不再是让公司活下去了,我们开始思考能够为行业做些什么,运营社开始肩负起社会责任感与行业责任感。比如这次峰会,就能帮助这个行业里的人有所收获。

当然,我也一直在思考,像我们之前做的课程、微课、写书,什么对有行业更有价值。观察下来应该是课程和写书。

通过我们做的事情,希望可以帮助整个行业,挖掘稀缺的运营牛人。

4 你觉得运营社能够给运营圈带来什么?

小贤:我们之前一直也在强调,我认为运营社能给运营从业者带来 3 件事。

第一件事是帮助运营人学技能。让我们的用户 10 天就能掌握一门可以用的技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业务问题,这也是我们开发课程的依据。

我们目前有 5 门基础课,未来还会深入研究,开发一些行业课,比如教育内容运营,更有针对性的帮助用户解决业务问题。

再往后我们还会开发一些比较深度的线下课,解决用户思维层面的问题,帮助他们思考业务发展底层的逻辑是什么。

第二件事是帮助运营人找人脉。我们目前判断运营人有 3 方面人脉需求:

第一是同行人脉圈,假设你是编辑,则同行人脉就是编辑圈。

第二是跨行业人脉圈,同样假设你是编辑,那么编辑以外的圈子,比如活动运营圈子、用户增长圈子。

第三是大佬人脉,比如百度、阿里等大佬。

我们希望成为一个资源对接平台,并且目前我们也确实有这个能力,通过帮助我们的用户打通 3 条人脉圈,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甚至是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资源。

第三件事是帮助用户涨薪酬,其实就是求职换工作。

这件事更加倾向于“用户个人定制服务”,比如你想换一份更好的工作,但是你比较迷茫,或者是不知道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个时候我们就能专门针对你的问题,给你出一些建议,帮你找到适合你、还能涨薪的工作。

5 创业给你哪些收获,给大家分享分享?

小贤:创业这两年,无论是在工作技能还是创业经验上,我都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先说说给广大小伙伴的建议吧:

首先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但其实这只能保证保住你的饭碗,想要你想成为这个行业的 20%,成为金字塔顶端的人,一定要主动去思考,怎么样做得比老板还好,或者比自己以前能更好。

第二,运营技能的边界逐渐模糊,因为现在运营已经不再是“支持型”岗位,而是“主导型”或者“效果型”的岗位,所以运营人应该以结果为导向,要运用各种技能达成效果。

第三,一定要有三样东西:

有一样自己擅长的技能,并且能将底层方法研究透;

有一些自己实操的案例,这些案例最好差异化,有自己的思考理解,说出创新点在哪里;

还需要有自己的方法论,或者自己比较相信的东西,比如现在我相信的是社群商业化的东西是好的,然后不断去强化它。

再说说给创业者的建议吧:

第一点是要找一个自己比较擅长的事情,并且这件事能够随着时间积累能增值(有价值),甚至是形成时间壁垒,不仅仅是通过钱就能解决。

就像运营社一直在做这件事就是写书、开发课程、做公众号。

第二点,想办法让自己成为某个细分领域的第一,即使不能成为大领域的第一,也要成为分领域的第一。

而且一定要保证口碑,不能只是说销量第一而口碑不行,否则很难获得同行、投资者的青睐。

第三点就是人,一定要重视员工。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一座高楼大厦,那么员工就是这个高楼大厦的基石,基石不稳,这座高楼会稳吗?

微信图片_20181019095842.jpg

答案是没有稳定的基石,这座高楼会不稳,有可能会瞬间崩塌。

6 创业九死一生,你看过类似文章后有何想法呢?

小贤:当时感想是自己很幸运。对,还蛮幸运的。为什么呢?

我先说一下我为什么创业吧,坦白讲,我觉得我成长最快的还是自己创业的时候,因为之前在公司的时候,会想:又不是自己的公司,反正还有人给我做决策,或者说,反正我还有很多路可以选择。

后来离开公司之后,发现自己去大公司也不想去了,自己做自由职业者也没有意思,当时也是很迷茫,当时拿着一个PPT 去找投资人。

当时投资人看完 PPT 说:

“小贤,你这个项目我不会投,你这个项目我看不懂,天花板也比较矮。”

当时聊了半小时,投资人说:

“你这个人还蛮有意思的,那我先拿 100 多万给你玩一下。”

当时打动投资人的点是什么?就是比较好玩吗?

简单讲,也可以认为吧。

他们就是会觉得,欸,这个 90 后挺有想法的,虽然这个项目我看不懂,但是觉得你很有想法。所以说,其实还是蛮幸运的,可能很多创业者就没有我这样的幸运吧。

你可能会好奇,这样的投资人怎么找到的?

我有一个特点,喜欢去帮助别人。虽然说自己过得比较苦,但是在自己过得不太好得时候还是喜欢帮助人。

当时帮助一个小伙伴做公众号,还有就是社群,专门给他提建议,帮他分享朋友圈。他就觉得我挺靠谱的,就把投资人推荐给了我。可能也是由于朋友的信任背书吧,投资人会觉得你还蛮不错的。

另外一个点,我还是比较理性的,在招人上很慎重。现在虽然人比较少,但氛围很不错。目前来看,还是一个比较轻松幸福的阶段。

7 创业后,你的生活和以前上班时又什么不一样吗?

小贤:我觉得没什么不一样。噢,你们觉得这个回答很意外?

可能我比较特殊,我一直都是这样的,所有的时间都在工作,包括以前在别的公司上班的时候。

但我最大的变化就是,以前上班都是自己冲锋陷阵。而现在是躲在幕后了,不像以前那样亲力亲为去做事情,更多的是允许不完美,让员工做决策,这样员工才会有成长。

还有一点,我会花时间和员工沟通我看到的一些比较新奇的玩法。

另外,在以前我会比较关心自己挣多少钱,现在更关心员工处于什么阶段该涨工资了。

所以说,生活上没什么太大的不一样,更多的还是工作上,或者说工作思维上的转变。

8 你已经很成功了,为何一直说自己是逆袭者?

小贤:我自己是比较逆袭的,我上大学那会,很多以前的同学都开“沙县小吃”了,也有的买房买车了。那时候经常被拿去和他们比,他们都挣钱了,只有我还在花钱。

在大学里,那时候我很小白的,很害怕和懵懂,一开始各种不被认可。大二的时候想要进社团,没成功,只能进基本上没什么门槛的志愿者协会。

那时候心里很受打击,后来我就开始联系京东、百度,想去做他们的校园大使。他们说我们学校渠道太窄,不愿意做。

再后来百度百科来招校园大使的时候,我成功面试上了,然后找了一些小伙伴去做社团,用一年时间做了很多社团,大三、大四的时候就成为校园红人。

整个过程中我也算是屡次碰壁了,但是我还是一定要去做出一番成绩。其实并不是因为我多有理想,我只是不想被瞧不起,想要证明自己,或许这就是我的理想?

最近也有人问我,你已经达成现阶段的目标了,会不会就此颓废,不再干别的事情了?

肯定是不会的,不能说融资融完 A 轮就成功了,大家分一分钱就解散了。

一个目标完成了就定一个新的目标。我们还是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比如课程还需要开发,用户数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我们的小伙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的小伙伴数量还不够多。

现阶段不是想证明自己了,我想去帮行业做点什么事情。

运营行业相比于广告行业至少差个 7、8 年,广告行业应该是运营应该去对标的。

广告行业有很多门户网站,有很多奖项,有很多牛逼的机构,有很多大家向往的人和公司,有很多书籍,理论啊,机构啊,这些都是运营行业的很多倍,我希望至少可以让运营行业变成广告行业这么牛逼。

最后想说的就是,运营社很特别,它不会想怎么赚钱,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让用户获得成长。

以后我会尽量争取既能让员工拿到不低于同行业工资的情况下,又能让用户享受到质量感人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