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为子隐——这一传统观念正在遭遇空前的法律挑战。

父亲为儿子隐瞒劣迹甚至违法犯罪行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毫无争议的潜规则,是被认为维系血肉亲情的题中之义。

一旦破坏这个规则,古人还用了一个明褒暗讽的成语来形容——大义灭亲,一方面赞扬你所持的正义、公义是伟大、博大的,另一方面却挖苦你对亲人的指控的是残忍的、绝情的。

近期人民网报道的一则父亲状告亲儿子借钱不还案,就引发了极大争议。

微信图片_20181022095059.jpg

贵阳的小张因做生意周转不灵、现金流紧张,先后8次向父亲借款400万元,并立下了借据,约定了还款日期和利息。但是仅仅支付了几个月利息后,小张就本息一概不还了。

经多次催收无果后,老张把亲儿子告上了法庭。面对两份民事判决,小张居然还是置之不理,案件执行期间,小张明明收到1000余万元收款,却迅速转账到其他账户,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老张被迫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鉴于小张有能力执行却拒绝执行法院判决,情节严重,他被判有期徒刑一年。认识到触犯刑法后,小张主动认罪、认错,偿还了部分欠款,并得到了父亲谅解,二审改判缓刑一年。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亲兄弟,明算账。尽管有这些亘古不变的理论依据支撑,把亲儿子告上法庭,老张的行为仍然不被很多人理解:父子之间有话不能好好说,道理不能好好讲,非得把儿子送进监狱才甘心?

从法律和公理来讲,老张的做法无可厚非,但在“父为子隐”的传统观念下,他就成了有些人眼中唯利是图、六亲不认的“坏爸爸”了。

我们可以做两种假设来分析:

假设一

老张对儿子欠钱不还的做法不闻不问,那么小张可能以后继续欠钱不还,毫无个人信用,小则影响个人商业信誉,大则可能被债主雇人灭口。

假设二

状告儿子,以父亲的严厉和冷酷,教会一个未成熟的成年人要遵守规则,讲求诚信,以代价不大的惩罚让他买来终生受用的教训。

如此看来,老张的做法应该被认可,简直就是一股时代清流。相反,那些包庇纵容乃至溺爱无度的父母,则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慈母多败儿”的悲剧。

小时候村里有个小孩,惯于小偷小摸,每次被揪住后都是他母亲上门跪地求饶,说他还是个小孩子,如果报警会让他一辈子抬不起头,事情往往就这样平息。后来,这孩子长大了就从小偷变成了大偷,终于犯下了一件大案,案件告破,被判五年,轰动当地,全家蒙羞,媳妇也跑了。

勿以恶小而为之,绝不是一个普通人的自律可以做到的,需要长辈悉心教导,教导无果的后果就是法律制裁。如果这位母亲明白事理,在孩子恶习刚刚养成时就及时劝阻,哪里会发生后来的事呢?

微信图片_20181022095111.jpg

我们反对大义灭亲时的决绝无情,争取一时的息事宁人,却忽略了积重难返的长远恶果,换来终生的悔不当初。忍不了大义灭亲的短痛,就要承受法网无私的长痛。

大义灭亲,我们该重新认识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