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8年逐渐接近尾声,一个惊天赌约到了快最后见分晓的时刻。赌约的双方,一个是中国互联网领袖雷军雷布斯,一位是中国制造业铁娘子董明珠董小姐,这场价值10亿的赌约,终于要到了见分晓的时刻,而雷布斯和董小姐,究竟谁能笑到最后?

10亿豪赌震江湖

回顾下这个著名的“10亿赌局”。

2013年12月12日,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同时获奖的格力电器掌门人董明珠和小米创始人雷军,约定了一个“10亿赌局”。

一方是传统制造业的优秀代表、领军人物,一方是移动互联网新经济的独角兽,董明珠和雷军在“传统产业和互联网新经济的发展前景”讨论中产生争执。董明珠坚定认为传统制造业是真正的经济,与互联网新经济相比拥有优势;雷军则认为互联网新经济终将超越传统制造业,并且首先立下flag——

当时踌躇满志的雷军说:“小米模式能不能战胜格力模式,我觉得看未来五年。请全国人民作证,五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总输我一块钱”。董明珠立即霸气回应:“第一,(小米超过格力)我告诉你不可能,第二,一块钱不要再提,要赌就赌十个亿。”

微信截图_20181210100533.png

自此,雷军和董明珠的五年“10亿赌局”展开,此后五年,媒体时不时翻出提醒,让这个世纪赌约荣升成为业界津津乐道的大话题。

眼看五年之约即将到期,所有人都在问,小米和格力究竟谁会是笑到最后的赢家?是近来顺风顺水的雷军赢下这一局,为其中国首富宝座争夺战再添10亿筹码,还是铁腕治军的董小姐顽强抗击对手,保存“实体经济”的颜面?

越临近时间点,这个赌局的最终结果就越引发外界关注。

成绩单上谁能笑到最后?

在媒体热炒的“10亿赌居”之下,格力和小米这五年均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高速发展。

尽管格力核心优势在空调领域,但是雄心勃勃的董明珠显然不满意格力的单一业务格局,于是,格力做手机、造车,遗憾的是均以失败告终;反观小米,在2015年达到增长高峰后,快速发展所积累的问题一一暴露,直接导致小米整个2016年的颓势。然而小米终凭海外市场的表现、生态链以及新零售的增长和米粉的支持,在2017年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重回高速增长之路。

微信截图_20181210095859.png

可以说,五年来,格力和小米各自努力,有低谷有高潮,最终,双方在“五年之期”的最后一个年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2018年,格力电器的营业收入增长超过500亿元。今年9月份就已经完成了去年全年的目标。格力电器在2017年的营收为1482.86亿元,也就是说格力电器在2018年的营收将达到2000亿元。

而小米的财报显示,小米在今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分别为344亿元、452亿元与508亿元,前三季度的营收合计1304亿元,距离2000亿元还有约700亿元的空间。

不过从营收增速来看,格力的营收增速为34.11%,而小米的营收增速则为惊人的64.1%,几乎比格力高出一倍。据此来看,依然有不少人认为输赢悬念尚存。

事实上,年均一倍的增长率,小米几乎已经连续保持了八年。10月27日,小米雷军发布微博称:“10月26日小米手机今年出货量正式突破一亿台。”数据显示,2017年小米手机全年出货量9141万部,2018年10月底,已经完成全年1亿部手机出货量目标,2018年前10个月的销量比2017年的销量增长9.4%。

从市值表现来计算,小米在2018年年中实现上市,让两者在市值上有了可以比较的数据,截至2018年12月3日收盘,格力的总市值为2283亿元,同时小米的市值为3351亿港元,根据当日汇率,小米集团的市值为2962.86亿元人民币,若从市值的角度来说,小米已经实现了对格力的超越。

微信截图_20181210095906.png

第四季度成胜负关键

看起来,小米要在第四季度实现700亿元的营收颇有些难度,但仍然存在可能。

来看看小米方面的赶超实力。小米在最后一个季度推出了包括米家新风机、折叠婴儿推车、电磁炉、小米电视、小米蓝牙耳机AirDots、新款小米笔记本等多款新品,预计在年末的销售旺季里将取得不错的成绩。今年双11当天,小米全渠道支付金额就突破了52.5亿,共斩获128项冠军,其中小米天猫品牌旗舰店更实现了参加双11以来的6连冠。

同时,从海外市场来看,小米手机在全球最重要的新兴市场印度市场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出货量居首,而且同比增长率超过30%,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在欧洲市场也表现强劲,短短一年内小米在西班牙市场的占有率就已高达14.5%,排名第三,其他欧洲国家的市场也在稳步推进。

所以,从牌面上看,小米最后一个季度是值得期待的。

再回看格力,从财报关键指标来看,增长情况也相当良性,但是,格力存在一个颇大的“隐患”,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太依赖于核心产品,格力旗下空调的销售对格力主业贡献营收达到83.22%,成本占比78.01%,利润占比93.88%。

相比之下,其它的生活电器和智能装备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空调的发展周期是跟随房地产走的,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下行,格力的主业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同时,因为空调产品的季节性原因,格力电器每年第四季度营收水平均要显著低于第三季度。而对手机行业,第四季度通常是重要财季。综上,小米在第四季度要超出格力电器并非毫无希望。

因此,雷军与董明珠、小米和格力之间的“10亿赌局”,双方差距可能是毫厘之间,具体结果如何,围观群众只能静待双方最终的年度财报发布之日。

微信截图_20181210095912.png

淡化赌局成就双赢

事实上,在“10亿赌约”被舆论放大之后,雷军和董明珠曾不约而同在各个场合弱化过这场赌约。

早在2013年底,雷军就在微博上称,“董明珠是我尊重的珠海企业家,格力是珠海支柱性企业。以后,只谈小米自身发展,不谈10亿赌局了。”此前,董明珠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赌约是“媒体炒作,没意思”,便不再多言。

今年两会期间,董明珠与雷军在代表通道上同台,赌约再次引发一波议论。对于小米业绩紧追格力的情况。董明珠表示,“差一分钱也是差距。我觉得这个比较根本就不是在一个平台上,因为他基本上是以代工为主。”

微信截图_20181210100004.png

2018年12月2日,在2018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期间,董明珠表示,与雷军的赌局“已经基本胜出”。但董明珠也同时强调,与雷军的赌局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两者不具备可比性。因为格力是做实体经济的,而小米是做互联网的,属于轻资产。

由此可见,两位企业家也许并没有将十亿的对赌放在心上,反而是围观群众在媒体的不断“煽风”下乐得观战。

尽管董明珠和雷军都在淡化“赌约”的事情,但是小米和格力两家企业确实在过去5年间不断在寻求业绩“突飞猛进”。

刚立下赌约时,雷军创立的小米手机刚刚销售两年,而董明珠也刚刚独立执掌格力电器。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小米手机产品出货1870万台,销售额316亿元;格力电器2013年营业收入1200亿元,接近当年小米营收的4倍。作为一个初创型互联网企业,小米敢于和当年已是行业巨头的格力叫板,这种勇气已经让人惊叹。

经过5年的高速奔跑,雷军带领的小米,从实力对比悬殊追赶到接近格力营收的阶段,可以说创造了商业奇迹,雷军在小米起步阶段夸下的海口,如今看来也并不夸张。

5年来,小米凭借着轻资产的互联网模式跻身国内手机巨头之一;格力电器也开始业务多元化,比如拓展冰箱业务、进军芯片产业等。两个“网红企业家”在赌约之后,铆足了劲冲刺业绩,甚至互相涉足对方的主营业务市场,格力在2015年发布了手机,而小米也推出了自己品牌的空调。

但双方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各自面临自身的问题。5年时间里,小米营收增长逾3倍,手机之外的产品生态战略逐渐推进,却依然没有改变毛利较低的局面。而格力电器业绩保持着高位运行,但在产品多元化的路上尝试不尽如人意,甚至引起不少争议。

无论是如董明珠所说格力“已经基本胜出”,还是雷军带领的小米“能否在第四季度赶超”的尘埃未定,对于两位领袖和各自代表的企业来说,这个“10亿赌约”都是双赢的——它们赚够了流量,也在各自领域证明了自己是一家优秀的企业。

整场赌局,或许只有谁赢得更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