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年末,支付宝又出来“搞搞阵”了,继上次锦鲤事件之后,这次带来的,又是一到过年就可以看到的“红包”。

一开始我是没怎么当回事的,直到接连收到几条到“【支付红包】”开头的短信,我发现,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

假如你近期收到过类似这样的信息,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被马云爸爸(的孩子们)盯上了。

1.jpg

他们将无所不用其极,熟练运用各种人性的弱点,致力于诱惑你,打开支付宝,领取红包,其表现如下,如,利用“关心”感动你:

2.jpg

利用“色欲”勾引你(配图是认真的吗…):

3.jpg

利用“好奇心”引导你:

4.jpg

甚至利用“权威”,不惜动用“资本的力量”,只为让你,帮忙领个红包……

5.jpg

可谓是相当感人,以及十分具备运营的头脑了,而让这届网友们再次被逼出段子手潜质的,正是我们这次出手阔绰,豪掷亿金的壕爸爸——支付宝。

拿出不菲的 15 亿红包让全民瓜分,一反上次锦鲤信小呆事件(感兴趣可到后台回复「锦鲤」获取相关拆解文章),利用低成本坐收渔翁之利的姿态,是什么让支付宝做出了转变,看下去,也许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01

怎么用「支付宝」瓜分马云爸爸的15亿

使用方法十分简单,打开「支付宝」,于搜索框内输入“15 亿”:

6.jpg

点击搜索弹出相关信息:

7.jpg

点击信息条,即可进入活动详情页:

8.jpg

仅需 3 步,轻松搞定。本次活动分为两部分,分别为【赚赏金+领红包牟小利】以及【累积付款参与瓜分 15 亿】。

赚赏金+领红包牟小利

事实上,赚取赏金+领红包,只是作为这次“支付宝瓜分 15 亿”活动的一个“附属品”,可是有趣的是,真正让支付宝活动得以大范围传播,靠的反而是这部分的活动,具体怎么玩呢?

9.jpg

一方面,你可以通过点击“立即赚赏金”,获取自己的红包二维码、搜索码、直接分享、启动直接用手机号充当搜索码功能等等:

10.jpg

甚至还能免费领到带有专属二维码的红包贴纸海报:

11.jpg

这些二维码和搜索码的作用是,当别人通过扫描你的二维码或者打开支付宝进行搜索,获得相应红包,并在实体门店进行付款抵扣,对应的,你也就能够赢取“赏金”啦。

另一方面,“领红包”的功能同理,也就是你可以通过扫描或者是搜索别人分享的二维码或搜索码,对应获得红包进行使用,让别人获得“赏金”的同时,你赢得“红包”的优惠,因此这两个功能是相互配合存在的。

累积付款参与瓜分 15 亿

本次支付宝活动真正的重头戏:瓜分 15 亿,参与方式如下:

12.jpg

即在规定的时间 2018 年 12 月 1 日-12 月 31 日,31 天的时间内,确保至少有 15 天(不要求连续,累积即可),使用支付宝或花呗进行付款消费(满 2 元即可);

即可获得参与瓜分 15 亿活动的资格,瓜分结果将于 2019 年的第一天,1 月 1 日早上 10:00 进行开奖,另外据了解,瓜分所获得的奖励,将以支付宝红包的形式进行发放。

以上就是关于本次“支付宝瓜分 15 亿”的活动参与规则及方式。

02

「支付宝」红包狂欢背后都有哪些人受益

实体商家

本次活动中【赚赏金】的功能,很明显就是针对线下各种实体店及部分小微商家所开发的。

13.jpg

原因在于,首先这个群体天然具备优势,拥有一定量级的消费者群体。

其次,“赚取赏金”的功能,对商家而言,几乎没啥坏处,甚至还能牟取一些“蝇头小利”,消费者在店进行消费,通过扫描商家的二维码领取红包,在付款的时候进行使用,抵扣获得优惠;

一方面商家获得了“赏金”,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商家为消费者带来优惠,消费者更愿意去这家店消费,商家何乐而不为?

个人

对于个人而言,支付宝活动令他们受益的方面,更多在社交层次上体现。

14.jpg

每个人都能够在支付宝平台上生成自己的二维码或搜索码,并进行传播,可以喊上自己的亲朋好友帮忙扫码,甚至还能把对应的“码”分享到社交平台,让陌生人帮你扫或者搜索等等,于是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互联网上出现的各种“求扫/搜码”的奇观。

个人为什么愿意参与呢?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是,可以赚取“赏金”,原理与实体商家相同,只是数量方面没有商家那么多。

另外一个原因,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社交层面的,无论是出于想赚“赏金”还是纯粹想玩玩,编出各种有趣的段子进行传播,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能够促进你和你朋友之间进行互动的;

例如上周推柚子妹课程的时候获得好成绩,蚊子在群里冷不丁蹦出这一句,看到的人都大呼“人才啊…”

15.jpg

侧面增加自己的有趣值,让别人更愿意接触自己,这不是也挺好的吗?

支付宝(发起方)

本次活动的受益方,最值得一提的,应当要属本次活动的发起方:支付宝。

首先,活动亮出的“15 亿”大额奖金(去年全民参与的“集五福”活动,支付宝拿出的奖金 5 亿,仅占本次活动的 1/3),成为噱头,更有利于活动的宣传和推广;

其次,本次活动对于个人使用方面,所添加的社交属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人们在小范围内进行传播分享;

以上两点最终达到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在生活中更多地 Po 出「支付宝」这块“招牌”,提高品牌曝光度。

16.jpg

另外支付宝举办这次活动,还有一个“大心机”在,就是,为了潜移默化地培养用户使用支付宝的习惯,这对于充当着线上支付领域“两大龙头”之一的支付宝,简直意义非凡。

具体怎么实现呢?在行为心理学方面,有一个效应称为“21 天效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21 天重复一个行为能够对应养成一个习惯”,简言之,即重复的力量。

那么对于参与本次“瓜分 15 亿”活动的用户来说,一个月内,他们至少会不间断地打开支付宝 15 次,这还只是个人方面主动会做的支付行为;

另外在商家方面,他们出于为了让消费者得到优惠进而对店铺生出好感,同时又能为自己带来“赏金”,他们也会不经意地鼓励用户使用支付宝,这样你来我往,一个月内培养出一定量级的“习惯”使用支付宝的“使用粉”,按道理并非难事吧?

这个月还没过去一半,从搜索码的位数可以大致判断,参与本次活动获取个人的搜索码,已经达到了以亿计的程度了,在这么大的一个基础量级对用户进行培养,对支付宝方面而言,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了……

03

「支付宝」红包因为什么而成功?

双赢互利

本次活动中,几乎每位参与者,获得的利益几乎都是双向的;如在实体商家方面,商家得“赏金”,消费者得优惠;在个人方面,自己和朋友,都能各自获取自己的些微利益;

更不用说发起方和这些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支付宝付出的可是整整的 15 亿,对应获得自己的品牌曝光自然无话可说。

每个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都产生了各自的价值获得感,进而催生了动力,更愿意将活动的相关内容分享出去,帮助品牌传播。

17.jpg

这在很多裂变活动中,是很值得参考的一个要素,裂变说到底想形成的一个结果,就是为了能够进行更大范围的进行传播,靠的是个体间的分享接力;

那这些个体为什么要传播?在裂变的机制设置中就要注意了,怎么才能够让别人愿意点开看,以及怎么才能让别人看了愿意分享,总的来说就是要满足“互利”这个点;

你搞裂变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流量,那对于这些帮你分享传播的人,他们能得到什么“好处”,这点你就要认真想下了。

提供社交货币

前面提到的“互利”,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更多地是偏向于相对具体的、物质方面的提供。

在相对抽象的层次上,人们之所以愿意转发分享,进而引起传播,其实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个人”受益方面所获得的“社交”层面的满足,简言之,即为别人提供,可供社交/交流的素材,这些素材也就是“社交货币”。

18.jpg

“社交货币”,由于是存在于交谈这种情境下的,因此它所要求具备的特点,大多是要有“话题性”,也就是能让人感到兴奋;

而在日常的对话中,能够引起人们兴奋的话题,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大部分都是“有趣”的?再回过头来看看这次支付宝红包活动中,被广泛传播的话术,如开头引入所放的截图所示,不正是都是些“有趣”的话术吗?

游戏化+低门槛

继续深入讲讲“有趣”这件事,本次支付宝红包活动,为了扩大“有趣”,它在界面上还进行了一个优化,即使用了“打卡/通关式”的方法,将活动升级游戏化。

19.jpg

这样有什么作用呢?首先你会觉得有趣,其次在不知不觉中你会被激励,觉得都玩过一次了,继续玩下去也没什么,顺便还能看看会有什么更多有趣好玩的。

另外促进参与者愿意继续玩下去的,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点,也就是参与的“低门槛”,正如文章开头所介绍的,仅需 3 步,即可生成自己的搜索及二维码,之后再把它传播出去使用就可以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促进用户形成愿意“继续玩下去”的想法,更好地保证了用户的参与度。

04

最后说两句

事实上,支付宝搞红包裂变,已经不算是个新鲜事了。然而为什么这次红包活动依旧能够形成大规模的、自发的传播和影响力呢?

我觉得归根究底其原因在于:用户的成熟。

怎么理解呢?去年 12 月,支付宝同样借“双十二”,推出支付宝红包,相较于去年,支付宝在规则上其实仅做了微调,但是却同样引起了轰动,甚至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

仔细观察两年活动的区别,你会发现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出现:去年的用户是跟着支付宝规则走的,而到了今年,用户开始变得“主动”了起来,发现更大利益的用户深度参与了红包活动的运作,会帮着想段子,变着花样地“玩得更嗨”,从而促进传播。

这就是所谓“用户成熟”的表现,经过一年时间,用户对支付宝红包活动的规则日渐熟悉,在熟悉的事物加以创新相对容易,于是也就最终形成了这个相对良性的发展局面。

支付宝通过红包活动,一步步把大家从小白用户变成了“深度用户”,这买卖做得实在是精明。

指不定支付宝的工作人员正在哪个角落里偷笑着:这届网友,还蛮好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