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开工的第一个周五,滴滴在月度全员会上宣布,将做好过冬准备,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涉及 2000 多人。 

1.jpg

就在一个月前 12 月 14 日的全员大会上,滴滴宣布,因为 18 年业绩表现不如预期,公司高管集体没有年终奖,普通员工年终奖减半。现在看来,年终奖缩水竟是裁员的前兆。

有人说,滴滴裁员并非是行业问题,而是因为滴滴 18 年亏损 108 亿人民币,本身业务出了很大的问题。

这样说固然有道理,但是对于广大就业者来说,仿佛是裁员的浪潮并没有随着 18 年的结束而平息,反而好像要在 19 年更加汹涌。

当 TMD 这样的大厂都开始大规模裁员时,这个行业是不是真的不好了?身处其中的我们到底能做什么?

1

大厂不再是寒冬里的避风港

就在春节期间,还有朋友跟我聊,说寒冬的现状,还是在大厂能够安稳地活下去。如今来看,大厂也不是绝对安全的避风港。

其实这样的想法不是此情此景才有,回顾去年的裁员情形,大厂在寒冬中也不乏自保措施,其中第一环基本上就是缩减人员支出。

比如说,京东在去年年底被爆大面积裁员,每个团队淘汰 10%-25% 不等,虽然之后京东辟谣是正常人员流动,但有大量员工被裁是不争的事实。

2.jpg

京东辟谣裁员的消息

华为在去年 10 月内部发文,称原则上停止社招,随后该消息被官方否认。

还有锤子从裁员 60% 到手机事业部发不出工资;知乎裁员比例或达 20%,后官方称是人员调整和结构优化;乐视全员降薪 20% 等于变相裁员;杭州美图关门……

3.jpg

脉脉上的知乎裁员消息

与以往大公司裁员不同的是,滴滴的业绩亏损藏不住,裁员数量太多藏不住,不得不“广而告之”,不能否认或者找借口。

显而易见,整个市场行情不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但是我相信,这种不好并非是互联网行业不行了,或许是有泡沫,或许是行业在调整,远远没到离开的时候。

大厂也裁员的事实不过是告诉我们: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

2

什么样的人容易被裁 ?

其实,除去行业周期影响,还有 4 种人特别容易被裁:

1)非重要项目的成员

公司在寻求发展的时候,会试着发展很多项目,比如滴滴的新项目:滴滴洗车、滴滴单车、滴滴公交等,但 8 月顺风车事件之后,滴滴不但暂时停止了对外卖等业务的探索,国际化、车服等业务也受到影响。

4.jpg

滴滴外卖员一天的订单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你是这些参与这些项目的员工,是很难避免这次裁员的。

另外,滴滴的洗车、单车、公交服务,不是滴滴擅长做的。滴滴是平台公司,做的是匹配和平台业务(供需两端变动),公交系统属于固定不动,有固定的线路的,对这部分业务比较擅长的有其他地图导航软件。

所以,在入职公司或参与某个项目前,要弄清这个项目成立了多久,项目在业内是否有一定的地位,是否适合平台目前的战略、是否是平台擅长做的事,以免成为裁员大军中首当其冲的一批。

2)还在试用期的人

除了项目本身等客观因素外,员工自身因素同样决定了是否能在公司长久地“存活”下去。

不要以为过了面试就万事大吉了。在试用期表现不好或者表现平平,都是很有可能被辞掉的。

因为试用期辞退员工的成本最低。

所以,在试用期的小伙伴,一定要积极争取表现自己。即便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能力,也一定要让领导,同事看到你在努力争取。

3)没有独立成功项目

当然了,除了试用期容易被裁,如果一直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也是比较危险的。

这个时候,你可以评估一下自己,进入公司后是否有成功的项目(行业级项目、公司级别项目)。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离职了,是否会在短期内让公司收到影响。

5.jpg

如果一直是帮其他同事打辅助的话,那你就危险了。

所以,要积极参与能为公司创造价值的项目,让自身价值尽快展现。

4)不主动承担责任

如同我们评估一个项目的好坏,领导也会评估员工是否愿意担负责任,是否是个愿意主动成长的人。

其实,不管你做了什么领导都会看在眼里,员工有没有责任心领导一清二楚。

如果你逃避责任,擅长甩锅,有什么工作都躲得远远的,能让别人做就让别人做,自己却躲清闲。长此以往,领导就会觉得你这个人不靠谱,没有上进心。这样的员工也是很容易被辞的。

那怎么做,才能避免呢?比如领导布置任务时,我们积极争取并拿下,并表示有信心做得更好。如此一来,领导会觉得你是个积极努力的员工,项目成功后,你的价值也会被凸显出来,会再一次得到认可,何乐而不为呢?

3

裁员环境如何自保?

从 2018 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寒冬已经在圈内引发一轮紧接一轮的震动。面对大环境的动向,我们凭一己之力无法扭转,但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却也能助让我们在寒冬中实现自保。

1)互联网急刹车,心态调整

大方向来说,相对于之前互联网遍地是金的时期,现在的环境确实导致员工更容易被裁,这是所有互联网人都同样面临的残酷现实。

在运营研究社 2018 年举办的运营人年终聚会上,著名投资人卓福民老师曾发表一篇题为《经历3次互联网寒冬,给年轻人的 3 点建议》的演讲,他在演讲中举了一个互联网泡沫的例子:

一个乞丐拿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乞讨”,但周围走过去的人,没有一个给他钱。第二张图,这个乞丐把“乞讨”两个字改成“乞丐.com”。第三张图,路过的人就都给了他钱,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谁建个.com ,风投就给钱。

如今互联网急刹车,往日遍地是金的景象已经沉淀下来,各大公司裁员过冬也成为必然,由此,我们每个互联网人都应该调整好心态:裁员可能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提前检测自身处境,认清自己的价值;即使被裁也并非万劫不复,不可妄自菲薄。

2)评估自身价值,分析溢价

认清大形势的走向后,我们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便是评估自身价值,认清自己脱离平台后到底还剩下什么。

举个例子,IG 夺冠后,运营社写过一篇文章《王思聪怒怼腾讯,IG夺冠后腾讯做错了什么?》,当前这篇文章在运营研究社平台的阅读量是 2.7W+。这篇文章发文当天被虎嗅公众号转载过,半小时就破了 10W+ 的阅读量。

6.jpg

我想说这就是平台的溢价,很多时候由于平台的光环和资源等,大平台产生一篇 10W+ 并非难事,于是很多人就会误将平台当成自己的能力,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知。

这种情况下如何评估自己的价值呢?可以尝试与自己的同事进行对比,在同样的平台和资源背景下,你发布的文章与同事发布的文章相比,孰优孰劣?

3)储备职场实力,自我保驾

职场建议千千万,最终还是回归于终极的一条:想要让自己不被裁,不求天不求老板,只靠自己;想要让自己加薪,不求天不求老板,只靠自己。

我们看到很多人被激烈的职场竞争淘汰,很多人被公司的组织架构调整后抛弃,但我们也看到那些优秀的人才,依然具备挑选公司的资格。

最近,知名美国电子游戏开发经销商动视暴雪在电话会议中确认将会裁员近 8% 的员工,消息一出,微软、索尼、R星、EA、2K 等等许多游戏公司以 #gamedevjobs# 为话题在推特发布招聘岗位信息,向暴雪被裁人员抛出橄榄枝。

7.jpg

大厂发布的招人信息

所以,对于具备职场硬核实力的人来说,被裁只是从一个机会换到另一个机会,有实力的人才有自由选择的资格,行业再动荡也不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