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似乎对职场发展存在一些误解,其中最典型的一种误解莫过于——

“只要我好好干,把每一件小事干到极致,就一定能熬出头。”

事实上呢?

绝大多数的企业或组织都会有两个共同点——

1、在工作效果和价值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用人成本越低越好;

2、用熟不用生,很多时候,组织向你传递“你很重要”的信息背后,实则隐藏的潜台词是“在这个岗位上,想要花如此便宜的钱招到你这样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真的是太难了......”

从我们经手的职业咨询案例来看,很多人都抱持着最天真的想法,认为在职场中,我所有的努力终有一天会被看见,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如果我们把能力比作一棵树,扎根的土壤就是你所在的环境和岗位,而那颗种子则是你的特质,它携带着你的能力基因。

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基因毫无察觉,随便选了一个不适合的环境或岗位,这片土壤完全不能给到你需要的养分,那么等待你的,永远不会是能力之树的茁壮成长,相反,它可能连芽儿都冒不出来,更谈不上成长了。

这才是绝大多数职场人用千金难赎的青春换来的,最血淋淋也是最残酷的教训了。

1.jpg

1

看到小华(化名)的履历,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小华是一所985高校毕业的英文专业研究生,自述对英语不讨厌但也算不上有多喜欢,专业课成绩也很一般。

毕业后的她不想考英语教师,也不想从事编辑类的岗位(因为觉得编辑工资低),几经辗转,应聘到一家知名少儿英语培训机构,从事班主任的工作。

简单来说,班主任的工作侧重于售后维护,和家长保持沟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进度,如果维护的好则可以促成转班,可以拿到相应的提成。

但这份工作做了不到半年,小华却是深深的挫败感。

原来,小华被领导叫去谈了几次话,说大家反馈她说话不够热情,态度也不积极,导致转班率低下,领导希望小华好好反思下,后期能够在业绩方面见到实质性效果。

可惜的是,尽管小华也很努力试图变得热情,但不知为何收效甚微。

小华觉得自己大约不适合从事销售类工作,便辞去了工作。

受到打击的小华在人才市场更是一路碰壁,向她抛出橄榄枝的都是销售类的岗位,但小华实在不想再做和销售有关的岗位了。

在小华父亲看来,既然女儿不适合做销售岗位,那么辅助类岗位应该是可以的,考虑到女儿毕竟是研究生学历,这便动用动用关系,把小华安排到了一家国企做人事助理工作。

这一做就是五年。

这五年,完全不按小华原来的设想发展。

2.jpg

小华认为,只要在这个助理岗位上兢兢业业,就一定能够转为人事专员,再一步步从人事专员转到人事主管,直至部门经理。

但事实却是,她的职位毫无变动,连办公椅的位置都没有变化,工资从3500涨到了4000,每一天的生活一成不变,上班变着法子打发时间,下班更是绞尽脑汁不断寻找爱好。

五年来,小华的工作内容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成天忙着打印材料、做会议记录、办理员工社保、部门内部费用报销、配合财务部整理部门数据等琐碎的事务上。

小华感慨道,也不知从何时开始,年轻气盛的自己渐渐消失了。

一开始想离开,但考虑自己面临结婚生子,这份稳定的待遇让她不想离开;到后来她想离开,却赫然发现自己和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没什么两样,也没有什么过硬的职场能力,即便想离开,却发现早已无能为力。 

2

小华的案例是一个典型的职场缩影。

从过往的咨询案例资料来看,80%以上的职场人到了30岁上下之所以迷茫万分,无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1、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更不知道在职场中发挥什么能力、规避什么能力;

2、多年重复琐碎的工作磨平了曾经的斗志,等到意识到要改变的时候,却浑然不知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3、以为工作就是一份稳定的收入这么简单,却从来不曾意识到,个人和职业的关系更像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动态系统......

事实上,系统的职业规划的目的,就是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让个人与职业形成相互滋养的关系,最终相互成就。

在对小华进行咨询的过程中,我发觉小华性格中的犹豫不决其实另有隐情。

首先,我察觉到小华在说话的时候,能由一个点发散到很多点,这说明她的思维活跃,经常会有灵感乍现的时刻。

我把我的观察结果反馈给了小华,小华突然想起,自己在大学期间参加了一个社团,当时社团举办一次比赛,为吸引大家报名参加,小华灵机一动,设计了一张特别抓人眼球的海报,这张海报张贴出去,就吸引了很多人参赛。

这是小华为数不多的成就感事件之一。

其次,我还发现,即便是小华在叙述这段成就感事件的过程中,也很难见到她眉飞色舞的时候,她会不经意间嘴角上扬,面部表情变化十分细微,如果不留意,你几乎很难察觉出她的喜怒哀乐。

这足以说明小华的两大特点,一是她关注自我大过关注外在,甚至对外在的信息察觉反应能力较为迟钝;二是她不擅于表达自我感受,更在意观点及事实部分,以及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等等。

想想看,一个思维活跃、擅长逻辑推理的人在决策过程中,会想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同时还能分析出每种可能性的利弊,在这种前提下,如果这个决策没有时间期限,这种人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拼命想出尽可能完美的方案和可能。

这才是小华性格优柔寡断、行动力迟缓的重要原因所在。

3.jpg

3

经过系统剖析,小华的关注点在于自己身上,同时思维能力强大,尤其体现在发散思维上,所以就会对现实中的细节不够关注,同时对他人的情绪等察觉能力较为迟钝。

这种特质非常适合做事,很容易形成专注、认真的习惯,但缺点在于,一旦和人打交道,这种特质就会显得给人一种想法多不靠谱的感觉,并且想法多变,有些不接地气之感。

顺着这种特质,你就不难发现小华前两份职业是多么不适合她了吧。

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就需要对外界保持足够的敏感度,但对于自身可能没那么敏锐,所以你发现,做销售的人往往能和人自来熟,且多数是大大咧咧的性格;

正是这份源于不太关注自我的大大咧咧,他们在面对客户责难甚至挑剔的时候,依然能保持稳定的情绪的奥秘所在。

这不是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多强,而是这类人本来就不太关注自己。

一个优秀的人事人员,更是需要保持对人的敏感度,同时需要在和人的沟通中,具备较强的察觉力,能够发现对方的闪光点,这才能够为组织招到合适的员工,处理好组织和员工的关系,等等。

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小华恰恰是批判性思维,由于她的思维功能强大,同时很注重事物的因果逻辑关系,所以特别容易发现问题。

这个特质让小华给人一种冷若冰霜的感觉,不仅如此,由于小华眼里所见都是问题,说出去的话也总是不招人待见,这就是她“情商低”的根源所在。

毫无疑问,小华前两份职业,用的恰恰是特质当中的短板,所以职业无法和个人形成相互滋养的关系,根本谈不上相互成就,而是一种相互损耗的恶性循环。

如此一来,小华如何能获得真正的能力提升呢?

可惜的是,从我们经手的职业案例来看,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和职业相恨相杀,最终耗尽了自己的元气,换来了哀怨的一生。 

4.jpg

4

那么,小华这种特质真正的潜能有哪些呢?

1、创意和策划的才能;

由于她的发散性思维较强,能够设想出很多种可能,所以在创意策划方面,小华是具有潜能的,可惜之前的职业丝毫不曾发挥她的这一才能,导致挫折感满满;

2、思辨与分析的才能;

内倾加强大的思维能力,使得小华特别喜欢沉浸于头脑中的构思与思考,她特别喜欢沉浸在思维的世界里,同时视角客观,看待问题较为理性,所以如果后期能够从事思辨分析类岗位,一定会获得更快的成长;

3、一定的战略规划才能;

由于小华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得她在很多事情面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之所以说话不太中听,是因为她很容易看到问题的本质甚至未来潜伏的危机,这种特质在人际关系方面自然不讨巧。

等等。 

经过剖析,结合小华985英语研究生的专业学历背景,我给小华提出了几个职业建议,最终被她采纳的职业建议是:

基于小华对逻辑数字较为敏感,不妨学习下编程相关的知识(良好的英文基础很关键),可以考虑转型为类似JS前端工程师之类的岗位。

咨询后的小华经过了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如今成功面试到了一家公司的相关岗位,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前不久她给我发来一段咨询反馈,截取部分文字如下——

“20多岁的时间对于我而言,每天就像半截身子入了土一般,浑浑噩噩看不见未来;如今的我虽然30出头,却觉得每一天都新鲜极了。虽然比起之前的稳定,我不知道未来会遇见谁、又会出现怎样的际遇,但我笃定地知道,我是谁,我到底擅长什么。我相信,所谓未来,是靠自己一点一滴创造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