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海通恒信(01905.HK)在香港挂牌,作为从海通证券分拆的平台,被称为首家上市的券商系融资租赁公司,开盘报1.9港元,盘中在1.87港元横盘两小时,跌破发行价1.88港元。

上市首日,海通恒信收盘报1.88港元,成交量5577.56万股,总市值154.82亿港元。

海通恒信赴港IPO聆讯历时两年、申请三次到期。2017年6月27日,海通恒信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根据港交所规定,六个月未进入上市听证阶段则申请到期,海通恒信上市申请分别于2018年2月28日、2018年9月21日、2019年3月25日重续。

2月22日,中国证监会核准海通恒信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三个月后,海通证券正式从海通证券分拆并招股,拟发行12.35亿股H股,招股价每股1.88港元至2.08港元。由于发售认购严重不足,仅768万股被认购,最终以下限定价。

5月22日,强生控股(600662)公告,计划参与海通恒信H股基石投资,投资金额不超过3.2亿元。据公开信息,其他认购海通恒信的基石投资者包括SBI香港、国盛海外控股(香港)。

根据海通恒信在港交所披露的信息,其2016、2017、2018年收入总额分别为31.64亿元、40.37亿元及53.3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8.49亿元、12.51亿元及13.11亿元人民币。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其总资产规模为821.1亿元。

海通恒信的收入主要包括融资租赁、保理、委托贷款及其他贷款的利息收入,其中融资租赁收入占大头,对海通恒信的营收贡献占比70%。

海通恒信约三分之一的营收来自交通物流业客户。

据披露,截至2018年12月31日,海通恒信客户涉及746家政府部门及大中型企业、25万小微企业及个人客户;营收来源以政府及大中型企业客户为主,相关生息资产达422亿,小微业务客户及个人客户的生息资产(包括应收融资租赁款、应收保理款、委托贷款等)分别为46亿及236亿人民币,占总体比例的6.5%及33.6%。

招股书显示,海通恒信主要客户来自交通物流业,交通物流客户的生息资产占总额的36.9%,收入占年度总收入的36.3%。其余客户涉及的行业包括工业、基础设施、建筑房地产、医疗、化工及教育等。海通恒信介绍,其于2011年开始提供商用车融资租赁服务、于2015年上线乘用车租赁业务,报告期内,以汽车租赁为代表的零售业务投放超总投放的一半。

海通恒信未披露具体的客户名单。就公开信息,海通恒信开展业务合作的汽车集团包括华菱星马(600375);此外,海通恒信曾与上市公司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庞大集团,601258)于2016年12月签订融资租赁业务合同,以试驾车、维修类设备等为融资标的融资约2.44亿元,租赁期限36个月。由于共计9952万元逾期或未偿付,2018年10月,海通恒信提出上诉,要求冻结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所持庞大集团全部股份。

除此之外,海通恒信还卷入北讯集团(002359)债务危机中,其曾就融资租赁合同纠纷要求北讯集团支付4855万余元;而其提供给辉山乳业(06863.HK)旗下辉山丰源的应收融资租赁贷款已被分类为不良资产,涉及金额达3亿。企查查数据显示,海通恒信涉及的融资租赁合同法律纠纷超300起。

据招股书,海通恒信不良资产自2017年底的5.28亿人民币增加25%至2018年底的6.6亿,其中交通物流行业不良资产有所增加至2.72亿、不良率从0.88%增值1.05%,2018年的总体资产不良率为0.94%较去年同期0.93%小幅上升。海通恒信在招股书中提到,由于乘用车租赁业务是新业务,存在风控风险。

关于海通恒信汽车融资租赁业务,据百度百聘,海通恒信招聘海通亨运外包催收管理专员。企查查信息显示,海通恒运国际租赁有限公司(下称 “海通恒运”),系海通恒信交通物流事业部,或负责海通恒信汽车金融业务。

海通恒信汽车金融业务遭到用户投诉,根据21聚投诉、及部分法律咨询网站,用户投诉主要集中在被拖车以及手续费等问题。有用户贴出相关图文信息表示,其补缴逾期费用后被暴力拖车,根据图片信息,海通恒信按照合同约定拖回车辆,用户表示售后服务处理存在困难车辆尚未找回,相关投诉显示尚未解决。5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曾提及汽车金融公司违规收费、不当催收等问题。

除汽车金融外,飞机租赁业务在海通恒信的交通物流业务布局中逐渐凸显。此次募资所得被披露,也将用作发展境外飞机租赁业务。根据招股书,海通恒信海外业务在2018年全年完成五架飞机租赁,投放金额26亿。

就资金端,招股书披露,海通证券对其注资达50亿人民币。海通恒信透露,其借款主要包括双边贷款、银团贷款、收益凭证及关联方借款,截至2019年3月31日,海通恒信在流动银行及非流动银行的未偿还账面值分别为167亿及140亿人民币,在63家国内外金融机构合计授信额度760亿人民币,未使用额度为355亿。

海通恒信的历史可追溯至2004年,由日本NIS Group Co.,LTD成立,2005年或商务部批准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几经更名,公司名称在2009年变更为恒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直至2014年,海通证券间接以7.15亿美元代价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TPG Global旗下公司协议收购。

目前,海通恒信已从海通证券分拆,在此之前,海通证券的融资租赁业务营收占比正不断扩大。

海通恒信即海通证券融资租赁业务经营主体,其前身为恒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2014年被海通证券收购全部股权,2014年至2017年,该业务营收分别占海通证券总营收的5%、4%、6%及7%。根据海通证券2018年年报,融资租赁业务2018年融资租赁业务营收28亿,约占总营收的12%,利润占比17%,报告期末融资租赁合同余额为6.65万亿。

招股书提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计,2018年中国融资租赁市场规模为6.6万亿,共有1.1万家融资租赁公司,其中仅69家获得中国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融资租赁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港上市的融资租赁企业包括恒嘉融资租赁(00379)、远东宏信(03360)、中国飞机租赁(01848)、环球医疗(02666)、融众金融(03963)、中银航空租赁(02588)、国银租赁(01606)、富银融资股份(08452)、富道集团(03848)、易鑫集团(02858)、紫元元(08223)、百应租赁(08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