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理想状态下,任何人都想分享内容,任何内容都具备广泛传播的可能性,任何文章都具备10+的可能;

有驱动力的内容都是从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上入手。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如果通过你的内容,用户看到是个令人开心的自己,那你的内容就会有驱动力,如果看不到自己,或者看到的自己不那么让人愉悦,就会被用户屏蔽。

没写公众号之前,老苗也是个不爱发朋友圈的人。

那时候发朋友圈好像更热,吃饭前先拍照,到个新地方晒一下,买件新衣服嘚瑟下,晒娃的,晒心情的,都比现在疯狂的多(也可能是因为现在我把那些爱晒的都屏蔽了)。

于是有朋友就问:“怎么不见你发朋友圈啊?”还有的问:“你们这些人是不是走高(zhuang)冷(bi)范儿啊?我也认识几个牛(zhuang)逼的人都不怎么发朋友圈。”

我说:“你们想多了。”

还看到有微信文章说,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都是“不浮躁”的人、“深度思考”的人云云。这纯粹就是胡扯了。

发朋友圈这事,有点像以前咱们成群结队去K歌,有些人喜欢做麦霸,有些人偶尔亮两嗓子,还有些人就是不唱,躲在一边默默喝酒或者跟人聊聊天。

那些不唱的人有极小可能是觉得K歌无聊,但更大的可能性是他不知道该唱啥,怕唱了反响不好、自己也不满意、或者跟自己固有形象冲突。

而不发朋友圈往往是同样的心理,为什么一些“大牛们”更不喜欢发朋友圈,是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包袱,更难找到适合的分享内容和展示内容。那些找到了适合内容、找到了适合语境的大牛们,发起朋友圈来往往也是“麦霸”级别(刘春雄老师无辜中枪,哈哈)。

0.jpg

老苗的公众号,经常有看官这样留言:

“你的内容很好,但我不想分享,不想让别人知道”。

“老苗撕营销是我唯一不想让别人知道的公众号”。

这样的留言几乎每篇文章都有好几个,甚至有看官都看不下去了,替老苗呼吁:“老苗写干货让大家提高营销水平,我们要转发帮助老苗提高影响力啊!”(大意)

在这儿,老苗先谢谢这些看官,但另外想说的是大可不必。

不排除极少数人想藏私,不想分享,但更多人说这话其实是一种玩笑,甚至是对老苗的一种变相恭维,这我在后台的数据是看得出的。

老苗撕营销文章的转发数跟收藏数之比基本在2:1到3:1之间,也就是说转发人群还是远远大于藏私人群的,收藏的比重当然比大部分号的文章要重一些,这跟文章性质有关,跟看官藏私没有关系。

养过猫和狗的人都知道,猫是独居型动物,基本是懒得跟人互动的,走的是高冷范儿;而狗是群体型动物,喜欢跟人互动,如果狗缺乏交流,甚至会得抑郁症。

人是更加典型和突出的群体型动物,是社会化的,都是想获得别人关注和认可的,展示和分享是人的社会本能。

0(1).jpg

所以,在完全理想状态下,任何人都想分享内容,任何内容都具备广泛传播的可能性,任何文章都具备10+的可能,当然外部环境的限制是一方面,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你有没有在你的传播内容中设置足够强大的驱动力。

所以,今天要讲就是老苗的互联网内容营销六要素之设置强大驱动力。

这是一个庞大的课题,首先建议看官们看一本书叫做《疯传》(留言中请不要问我作者是谁,哪里买到),这本书可谓口碑营销的经典书籍,而且通俗易懂,目前朋友圈和各种微信公众号里关于如何写十万+文章也好、如何刷爆网络、病毒营销也好,其基本的理论框架和工具都是来自这本书。

书中提炼了感染力的六原则:社交货币、诱因、情绪、公共性、实用价值和故事。对口碑传播有十分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关于社交货币,李叫兽就曾经写过一篇总结性文章,反响惊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建议看官们找来读读。

当然老苗不是给大家推荐书的,咱聊点别的角度。

这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图示,我们看看互联网哪些特定内容最容易满足人的需求,最容易产生驱动力。

0(2).jpg

毫无疑问,转发大部分内容并不能直接带给我们经济利益,不能解决我们的生存需求、温饱和性欲,同时最顶层的自我实现和尊重需求的驱动力往往来自本身,互联网的传播内容恐怕也无法进行满足。

所以有驱动力的互联网传播内容都是针对这两个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

网络谣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制造恐慌,针对的就是安全需求,这是最有驱动力的,人们会在散播谣言的过程中分散自己的恐慌感。

而我们现在恰恰由处在一个安全感十分匮乏的时代:过高的房价剥夺了很多人“居住”的安全感,高就业压力让人们就业缺乏安全感,大量各种形式的社交危及婚姻的安全感,教育、医疗、新型经济甚至创新,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特定人群的安全感。

某教授说,你买不起房子不是你的错,而是政府要赚地价,买不起房者就会找到一个宣泄口,通过大骂政府让自己更有安全感一些。

另有教授说,你穷不是你的错,而是社会分配不均,本来你的钱被那些富人和权贵拿走了,同理又会引起一些人强烈共鸣。

有人说,你的企业不好做不是你不行,是因为税收太高了,或者是被马云砸了饭碗,阿里祸国殃民,很多没做好的企业老板安全感就增强了一点。

安全感是互联网内容传播中的最大驱动力。

其次是社交,这点《疯传》里关于社交货币的章节讲述的比较详细,总之就是你的内容并不是要真正有价值,而是要给顾客提供“钱”,可以在社交中使用的“钱”:能够帮助别人、能够展示自己的高价值、能够提供谈资、能够证明自己正确、更够装逼等等。

这是老苗谈的第一个点,有驱动力的内容从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上入手。

第二点是关于驱动力的用户检视。我们创作一篇互联网传播的内容,不光是关注内容本身用户感不感兴趣,有没有价值,还要看,用户传播了这个内容,会在别人眼里对这个用户产生什么样的印象。

苍老师的表演艺术,很多人都喜欢,但即便法律允许,应该也不会有太多人转到朋友圈;因为会让人觉得低俗猥琐。

但杨绛一去世,即便连《我们仨》都没看过的人也纷纷点起了红蜡烛。因为它会让人觉得自己是个逼格满满的人。

前几天有看官给老苗留言:“顶着被人骂装逼的压力,分享了老苗的文章。”我猜测这位看官处在一个营销执行团队中,大家更多表演的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靠谱是这个世界是最优秀的品质”、“聪明人拿5000块干5000块的事,智慧的人拿5000块干10000块的事”,这时候突然有人分享“营销=传播”、“人品比能力更重要是胡说八道”,就显得很不合时宜、很“装逼”。

第三点是“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说的笼统点是用户视角(太笼统,没啥鸟用),说的具体点是:用户在你内容中要能够看到他自己。

如果通过你的内容,他看到是个令人开心的自己,那你的内容就会有驱动力,如果看不到自己,或者看到的自己不那么让人愉悦,就会被用户屏蔽。

“内心不那么强大、过着小憋屈生活但也想快意恩仇”的普通人,尤其是女人,咪蒙替她们开骂,骂得很有快感,于是成了“教主”。

一个很胖但仍然很勤奋的朋友,湖南快乐惠的任总说:看老苗的文章,两个感觉,一是,我艹,还有这角度,耳目一新;二是,我艹,还能这么表达,我怎么没想到。

任总这两个快感其实都是来自自己,老苗触动了他头脑中固有内容而已。所以那些后台大赞老苗的看官们,也要稍微悠着点,其实你也是在夸自己,夸太过我会觉得你很不谦虚的。

有个骂老苗的也很有意思:

这位前看官貌似是个开影楼的,看了老苗的文章特别激动,不停留言,还要我个人联系方式(不是美女所以没要到),大讲看了我文章后的感想,还说自己将如何调整经营,后来又说取得什么样的进展。其实我完全没看明白,也没做太多沟通。突然有一天,这哥们在后台愤怒的留言:“咋一看很牛逼,看久了发现什么用都没有,你就不能写点实际的?”然后愤然取关而去。

他经历了什么,相信有些社会阅历的人都能大致猜到。

(PS:最近骂老苗的明显减少,颇为失落,还没红呢,就有点过气了啊!)

第四个点,还是要重点强调下情绪和本能,这是根本的驱动力。

0(3).jpg

《疯传》中有一章讲述“情绪”的,什么样的情绪容易被传播,如何唤醒情绪,都有较详尽描述。

老苗要补充一个元素是“本能”,这个可能是更重要的元素,可参见老苗之前的三篇文章,《走肾比走心更重要,“黄赌毒”是最强大的市场力量》、《老板:说来惭愧,营销老总年薪百万,却不知道营销真正的驱动力》、《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没有伤害哪有什么买卖?》。

真正的理性人是不存在的,人人都是情绪动物都是本能动物,这由人的生理特点和结构决定的。重温里面的重要结论:

  • 人的行为绝大多数是自然而然的反应,是本能中心做决策,不需要理性思考中心的参与。

  • 一个理性信息从思考中心进入情感中心,如果不能引起情绪上的反应,就不能进入本能中心,也就不能影响人的行为。

  • 情绪可以瞬间传染人,而道理不行,普通的信息也不行。

  • 面对欲望刺激,人的抵制能力要比自己预期低很多甚至无能为力。

  • 一旦欲望被激起,人的行为反应也比预期不冷静的多。

  • 社会本能——竞争和攀比是比生理本能更加强大的力量

学习报喜鸟,提供让人兴奋开心的谈资;学习心理按摩师,一方面刺激人的不安全感,一方面表示感同身受,让它宣泄;学习预言家,让一切不确定因素,变成貌似确定的因素;学习领袖,会煽动大众情绪,会制造矛盾焦点。

任何一个因素学好了,你的营销内容都会具备强大的传播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