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艺术家模仿,伟大的艺术家剽窃。

毕加索曾经说过这句话,之后乔布斯又肯定了这句话。

initpintu_副本.jpg

一位是一幅画可以卖出几千万美金的伟大画家,一位是以创意颠覆世界手机格局的科技大佬。他们都这么说了,那我抄一下也不过分吧?

不少人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脑子里从来就没有什么侵权的概念。特别是在要撰写大量文字的自媒体行业,直接拿走不说来源也就算了,甚至还无耻地标上“原创”。

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事例了,因为黑市商学院的很多原创也是这样被盗走的。

一些自媒体人,他们脑子里是知道版权这回事的,但是他们仍然乐此不疲的到处盗用他人的文章。难道他们不怕被原主起诉吗?

当然怕,但是他们更怕自己的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号/微博号没有流量。

a3f95c6cb48eabf93c39640eb260a327.GIF

所以这些自媒体人经过“修炼”,发明出了“伪原创”。简单来说,就是拿一些优秀文章,特别是阅读量几百万+的那种爆文进行改编,目的当然是为了引流。

先改个标题,再改个开头和结尾然后发布。这是最低端的伪原创,一般比较难吸粉。

把文字改成动画的形式进行说明,引流效果还行,毕竟有技术含量,但这也只能算中端。

比较高端的做法是:把文字转化成影视作品。这种成本最大,引流效果也是最好。

举个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例子:拍《西游记》系列电影。

《西游记》这个大IP不知道催生了多少富翁,要是吴承恩老先生可以在地下收版权费,不知道要烧掉多少个亿才够。

有的人喜欢读小说,有的人则喜欢看电影。所以,高级伪原创就会根据小说拍出电影,把那些小说爱好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这边。

201622416144938224.jpg

还是以《西游记》为例。书只有一本,但是电影可以拍上好几十部。要是拍成电视剧,还可以分什么前传、正传和后传,每部几十集。

如果这时有人说一句:这部剧拍得比原著还好看。啧啧啧,你自己想想效果吧。

当然了,这种可以暴力吸粉的伪原创,一般都是有授权的。

没有经过授权,直接一字不改盗用他人的文章当成自己的,能不能蹭热度吸粉?当然能,但是可能第二天就被封号了。就算你一夜之间吸了一亿粉丝,又有什么用?

所以脑子比较灵活的自媒体人又发明出一个新的套路。

他们抄袭的时候不会一字不改,而是会大幅改动,但还是能明显看得出抄袭痕迹的那种。然而就坐等撕逼,狠狠地撕。因为,有人来撕就会有流量。

6ddb06d2ly1fsx1twwkgxj20a708g0t5.jpg

还记得当年那部成为过街老鼠的抄袭剧《*生*世*里桃花》吗?

虽然几十位原作者联名上诉,抛出各种各样的实锤。但是抄袭成性的伪原创作者*公子和她的团队、以及她的粉丝们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一一否认。

大家都整齐如一地加入了撕逼的行列:我们就是没抄,你能把我们怎么地?!

当时无论是微信、微博、知乎还是百度还是QQ空间无一不在讨论这件事。唐*公子的脑残粉和广大群众的撕逼战场遍布中国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你能想象有多少流量吗?

6ddb06d2ly1fsx1tv2kw4j20k00kr402.jpg

再举一个例子,也是和电视剧有关的。

《爱*公寓》在中国的火爆程度,比起《*生*世》尤有过之,成为大批青年男女的“青春物语”。然而可惜的是,《爱*公寓》是彻头彻尾的抄袭剧,连台词都不带改的。

正是因为这部剧在国内有大量的粉丝,所以当抄袭实锤出现的时候。创作团队不但没有任何不安,反而和粉丝们一起讨伐广大网友:不是我们拍《爱*公寓》,你会知道《老友记》?

又或者说:抄袭又怎么样?好看就行了,不管怎么样它都是我的青春。

还有的说:抄袭关你什么事?你小时候没抄过作业吗?

45d1ce1b9d16fdfac0e6ccb4b48f8c5495ee7ba4.jpg.gif

有了这种颠倒是非的弱智言论,你还怕没有流量引进来吗?

电视剧领域还有一位大妈,把金庸的作品改得妈都不认识,然后就突然火了。再然后就开始抄袭剧本,惊动了在海峡那一头的琼瑶奶奶,一怒之下法庭相见。

当时互联网上也是各种针对这位大妈的讨论。有人说他有新意,更多人说他抄袭无耻,其撕逼程度比诸葛亮舌战群儒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尽管如此,如果他现在放话要拍一部新戏,仍然会有投资人砸大把钱进去,流量为王嘛。管它黑猫白猫,能赚到钱的,就是好猫。

我又想到一个科技界的著名例子,这个例子当中涉及到的两家公司都是世界知名企业,一家是三星,另一家是苹果。

苹果的iPhone 3G(第二代)在2008年发布之后,三星抄了它的外形,推出Galaxy S。然后漫长的官司就开始了,打了差不多十年。

Samsung-Galaxy-S-iPhone-Copy.jpg

最终美国那边的法院判定三星向苹果赔几亿美元,众果粉大呼胜利。

苹果胜利了吗?从维权和赔偿损失方面来讲,苹果的确是胜利了。但三星输了吗?未必,因为他们成功蹭到了iPhone最火那几年的热度,后来成为智能手机界和苹果平分市场的头号竞争对手。几亿美元,就当是打官司那几年的广告费用了,而且广告效果奇佳。

从这个角度来看,三星当年也是胜利者。

你从这些案例当中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