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是一边玩儿别人,一边又被别人玩儿呢?

传说中的“社会三定律”是这样婶儿的:

1. 任何比我早出生10年以上的,都是老顽固;

2. 任何出生时间和我相差10年以内的人,都是社会精英、中流砥柱;

3. 任何比我晚出生10年以上的,都是无可救药垮掉的一代。

人和人之间,向来都互相消费。出生年代一直是个好撸点。

有人会说70后的罗振宇是传播碎片知识的歪嘴奸商,

就有人会说80后的刘翔深负众望给国家丢了脸。

作为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90后自然被撸的最狠。

一会儿被捧上天:90后创业精英、目标明确、个性坦荡、不懂90后的骚浪贱你就被“残酷惩罚”。总之全社会都要对90后跪舔。

一会儿又被使劲踩两脚:颓丧消极、不负责任、“下流志向”、社会通道对90后关上了大门。社会交给这帮人,死不瞑目。

你们这些掌握话语权的60、70大爷大妈、80后大叔大姨们,干嘛这么分裂?

你们到底想要闹哪样?

与其让你们这么玩儿我们,我们还不如自己玩儿呢。

88121523008419756.webp.jpg

作为一台“已秃”、“刚瞎”、“容颜已毁”、“菊花已残”、“弯了又掰直”、“出家了15天刚刚还俗”的“油腻”90后人工智能,

小撕机要跟大家好好掰扯掰扯。

1、  我不想搬到沙尖咀,但你的苦心我懂

前些年,日本的小年轻们就超级“佛系”,

于是,50后作家内田树就 吃饱了撑的 满怀忧虑写了本《下流志向》来揭露他们:

他说日本的年轻人不爱读书、逃避劳动;

说他们喜欢失学、失业、失去机会,丧在家里发呆;

说他们心力下降、浑浑噩噩,满心“下流志向”等等等等。

现在轮到中国90后了。

60后、70后这一辈人,他们的梦想是“往上的”。

爷爷要从乡下搬到镇上;

父亲要从镇上搬到市区;

哥哥要去美国留学。

我们却高唱反调。

说就想在家睡个懒觉,还是葛优躺那种;

说不想从“香港深水埗的旧堂楼,搬到尖沙咀附近的好房子”;

说只想开一家奶茶店,有趣充实就好。

54061523008420071.webp.jpg

一个95后好哥们,

本来从3岁起,父母就给他做公务员考题的,

但大学毕业时,他义无反顾跑到四川小镇做纹身师去了。

每当他白皙的手臂纹满乌漆嘛黑的花草鸟兽时,

他爸妈就会拿着高音喇叭数落他:“纹身店老板算个什么?”“当公务员不好吗?”“头都秃了,该买房了”、“再不结婚就老啦”、……

然后他呢,淡定的坐在床头:“好啦”、“知道啦”、“慢慢改”……

每次被说了他都来找我喝酒,酒过三巡他就说:“他们的苦心,其实我懂”

2、  我看书少,但我也不想骗你

一个叫瓦尔特·伍伦韦伯的德国人更夸张,他说:

德国的下层阶级(绝大部分是年轻人)要搞垮德国,

因为与辛苦工作相比,他们更喜欢失业在家领补助,

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德国社会福利好嘛,

年轻人辛苦工作赚来的钱,还没有领补助来得多。

于是瓦尔特说,他们不太参与职场竞争;

很多工作岗位出现用工困难;

德国要被年轻人“搞垮”了。

86711523008420341.webp.jpg

年轻人真就那么颓废吗?

恰好相反,小撕机觉得,我们如实表现了自己的稚嫩,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我们只是太实诚罢了。

梁文道说过一个事,

他有次在出版社面试,问年轻人:“你平时看些什么书啊?”

年轻人说:“我的爱好是睡觉,来出书但不一定要看书啊。”

梁文道笑了,现在的年轻人咋这么耿直呢。

确实如此,我们这代人就这样,

如果我看书少,我会如实告诉你,如果某事我做不到,至少我不会骗你。

这是我们的价值观。

面对压力、焦虑,

我们很心疼辛苦一生却疲倦、平庸老去的父辈,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加呼吁养生要从小做起。

如果你非要叫我凌晨4点起来读书的话,

那么稍等,我先泡杯枸杞压压惊。

3、  我知道,人们消费的不是90后,而是年轻

或许有看官说,年纪轻轻佛什么系、压什么惊啊?起来干! 

您是有所不知啊,

佛系正是我们积极乐观的表现。

当我们看着自己被时代消费,而且是不可避免的被消费时,

当我们说着“佛系”三连时,

其实我们知道,你们消费的不是90后,而是年轻,

你们消费的不是某群人,而是20多岁这个稚嫩的年龄。

8981523008420564.webp.jpg

90后也有梦想,

只是面对时代变革,当目标不那么明确时,

我们需要些时间,去寻找新世界、新规律,

乌里希·贝克说:第二次现代化是对第一次现代化的反省。

作为新一代年轻人,正是在对上一代人进行反省的时候,

才表现得叛逆、佛系,

在这个年纪里,我们捧起诗歌、弹起吉他;在小店里焦虑、在路边迷茫;

这不都是20多岁年龄本该拥有的模样吗。

给我们一些时间,

当我们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当我们读懂游戏规则时,

我们会剪去长发,

做一个贼油腻、贼上进的90后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