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个“输出”者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输出”,无论是演讲、写作和沟通都是我们对外界的表达。高效地输出可以让外界认可到我们的价值。而伟大的企业和大企业的区别就在于品牌的输出力,在广告无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印记的碎片化时代,营销已成为强弩之末,为什么伟大的企业总能使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长久的印象?

1.jpeg 

近年来,在“品牌强国”战略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品牌的价值,自觉将品牌思维融入到企业经营与管理中,不断塑造和提升企业形象,推进品牌的国际化进程,大大提高了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思维转变,是一种对产品品质和服务的更高追求,更是一种认知的成长和成熟。

中国市场的从文化、消费、商业和科技四个层面的核心变革驱动力为各品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帮助品牌建立长效有益的关系,在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有所作为。但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首先了解如何驾驭这一独特市场,并与中国消费者建有意义的联系。

美好的品牌形象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

知乎、Boss直聘、马蜂窝的“洗脑式广告”,在今年的俄罗斯世界杯期间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有网友表示,“仿佛一下回到了脑白金的年代”。在消费者吐槽的同时,品牌方确实收获了更大的流量,但品牌的“路人缘”却降到了低谷。这些广告最大的争议是因为这些品牌的广告形象做得不好,受众觉得这种广告简单粗暴,缺乏基本的审美。因此,对于品牌来说,如何建立美好的品牌形象,在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之间做好平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

毫无疑问,不尊重受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也好,无视品牌建设的基本原则也罢,这些广告所折射的品牌思维是对中国品牌战略的巨大伤害,因为这背后更深层次反映的是一个关于赢得消费者信任的问题。美好的品牌形象的打造,是为了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好的品牌认知,在满足消费者物质和精神双向需求的同时,建构良好的“品牌-消费者”关系,这是打造健康的品牌生态的关键。如果在错误的品牌逻辑之下,中国品牌战略将会落空。

图片7.png

品牌战略的双重意义

品牌是产品价值、质量和信誉的标志,甚至是一个国家对外输出的文化符号。而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的一大短板,就是缺乏优质的世界知名品牌。品牌战略的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品牌强国战略实际上折射出国家经济战略的重大转变,即发挥品牌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进我国供给侧改革。

从供给侧来看,品牌战略是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让品牌创造更大产品附加值的战略举措。一直以来,中国虽然是一个出口大国,但实际上获取的利润和经济附加值却非常低,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其实也是长期存在的问题的一个显性化。所以,面对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和国内经济附加值偏低的综合背景,中国通过品牌来改变经济运营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从消费侧来看,品牌战略的提出也是希望通过品牌提升品质,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因为品牌消费往往反映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品牌的升级,不仅要求满足消费者的产品或者功能性方面的需求,还包含了品牌的情感价值和体验价值。只有具备这种多元价值的优秀品牌,消费者才会愿意为其支付溢价。

无论是国家经济转型的必然需求,还是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中国品牌战略的提出都应时而需。

品牌战略建设的畅想

不可否认,我们的品牌对标国际大品牌,在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塑造的手段等方面尚存在差异,但是我们也应当明白,不是所有的国际品牌都做得很好,一些品牌可能也没做好,只是我们看不见,所以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其次,品牌的发展有一个成长的阶段,目前国内中小品牌还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基础做好,不能急功近利。

2.png

如何走好品牌之路?

需加强品牌战略的顶层设计。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品牌战略的顶层设计包括品牌平台的创建、品牌价值观的建立、品牌战略定位以及整体品牌架构设计等方面。只有系统的品牌战略,才能在实践中以清晰的品牌思维为引导,基于不同的品牌目标,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合乎整体品牌逻辑的传播手段。将长期性之思考融入品牌实践,避免短视行为。

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建立品牌。在移动互联时代,品牌创建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数字化世界里,基于“用户生成内容”的特点,普通消费者与企业共同决定了品牌的建立。基于UGC模式的内容生产,往往能让消费者参考他人评价做出消费决策。但与此同时,用户对于品牌的评价和态度对于品牌形象乃至整体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有利于打造“自下而上”的品牌建设路径。

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包括不断锻造和提升“品牌-消费者”关系的质量。品牌建设的终极目标就是建立品牌忠诚度。与西方相比,信任是中国人际关系建立的心理起点,信任感在建立消费者和品牌关系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其中,用品质让消费者安心、用数据和证据说话、把群体影响当作武器、以悠久的历史背书、打造企业社会责任感等均是建立消费者信心所不可或缺的。

不妄自菲薄,不急功近利,以明确的品牌思维为指导,才能扎扎实实推动更多优秀的中国品牌走向国际。

来源:黑市商学院 作者:品牌塑造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附上出处和文章链接!未按规范转载者,黑市商学院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