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小红姐的深夜产房」标题数据亮眼,故事感和冲突性很强。如这篇《深夜产房:宫外孕手术,探查腹腔,医生倒吸一口气,胚胎去哪了?》阅读量近30万,平日起标题有什么技巧可以分享?

第一,要把亮眼的信息前置,让90%的读者了解你要说什么;

第二,一定要有细节,只有细节才能让读者产生代入感,继续读下去;

比如这个阅读量18万的爆款标题,如果按照传统媒体的做法,标题应该是《剖腹产后什么时间怀2胎?》,但我先将“剖腹产怀二胎时间”作为亮点前置,吸引有这方面需求的读者,在加入具体时间的细节,“半年,2年,5年”,成功吸睛。

第三,最好有动词,动词能让文章站起来,否则只会趴下去;

第四,要隐藏读者最想知道的信息,突破剩下10%的界限,让更多的人打开文章。

具体来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各大要素,我们要选一个要素进行隐藏。当读者看到标题时会根据获得的信息决定自己要不要看,但是我们没有透露出所有关键信息,而是隐藏了读者最感兴趣的点,才能吸引人。

Q:育儿领域分享育儿知识的文章居多,标题不可避免的同质化,您认为打造爆款标题的必备要素有哪些?

1.好标题要制造冲突

2.不要让读者费脑子

3.要半梦半醒,留足悬念

4.不要轻易给答案

Q:您在起标题时有踩过哪些坑吗?

在实际操作中,我起过很多失败的标题,在这里也作为经验教训说一说吧。

1.不要做大学教师,过分高估读者的理解力,标题要让人清楚明了

2.要牢记家门口的原则,不要说离我们太远的事情

3.减少负面信息,多弘扬正能量

4.不要哗众取宠,超出人们的常识

单纯分享知识“不过瘾”,让读者“落泪”是关键

Q:自今年5月,您的账号开始发布以“深夜产房”为题的系列故事,一改往日单纯分享孕产育知识的文风,这算是转型吗,为何有这种改变?

是的,应该也算与时俱进。我感觉原来的单纯分享科普,对于口味日益“刁钻”的读者来说,可能不过瘾了。

从现在看,过去写的文章,人物和故事的纬度比较单一,人物无论是医生,还是孕产妇,都是为了科普而出生的,是两维。孕产妇的喜怒哀乐、生孩子的目的、家人的情况,都缺少展示的窗口。

深夜产房故事,借鉴的是日本的深夜食堂。深夜食堂,从食物中讲述普通人的心怒哀乐,我的深夜产房,则想从生孩子过程中,反应在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苦乐。

所以,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深夜产房」篇幅加长,基本上都在2000字以上。从内容上,也增加了人物的刻画和描写,故事更生动具体,更切合了时代的脉搏。

Q:“深夜产房”系列故事评论量高于此前文章,且好评居多,您认为读者“买账”的原因是什么?

生活中有很多让我们感动、悲伤、无奈、高兴的事,特别在产房里,狭小的空间和时间,集中了人间的至爱、生死、选择,把这些表现出来,引发人们的共鸣,人们自然就愿意评论、转发、吐槽。

说句文雅的话,我提供了一个酒杯,让人们浇着急的块垒。

*出自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以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意为通过描写或叙述其他的事情或人物,来寄托自己的内心情感。

Q:丰富的素材是写作的基石,但如何能从素材中抽丝剥茧提炼出一个爆款选题,同样需要功力。您在选题上有什么成功经验?

选题的出发点很简单,一是能不能让人愿意看,打动读者的心灵使其落泪;二是坚守底线,弘扬正能量,崇尚真善美,是小红姐产房故事始终的追求。

Q:不少读者好奇,现实中真的会发生这么稀奇古怪的产房故事吗,有没有文学加工的成分?

一位大文豪曾说过,我笔下展现的不及生活出现的十分之一,这也是我要说的话。说真的,产房里我经历的真实发生的故事,远比我写出来的严峻、生动、感人的多。

至于说到文学加工,更多的是出于篇幅的需要,压缩了一些过渡环节,或者把几个人身上的事情,集中到某个人身上。

Q:除了“深夜产房”,日后有推出其他系列的打算吗?

未来我想推出《产房食堂》和《产房侦探》系列,目前正在准备中。

Q:回顾一下,在运营头条号自媒体的3年里,最让您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什么?家人同事知道你成“网络大V”后,都有什么反应?

这几年通过发布科普文章,读者认识也认可了我。很多读者留言说,“小红姐,你在哪家医院,我一定要上你们医院生孩子,有你给我接生,我放心。”

记得去年,我在给一位产妇接生时,产妇认出了我:“啊,你是小红姐,我看了你的文章,明白了很多不懂的知识,太谢谢你了。”这种线下线上的水乳交融,是我最感动的事情,也是我们医护工作者最想得到的尊重。

家人和同事知道我写文章,都很支持我,有些还会主动提供一些素材案例。毕竟产房的实际工作和网络上的科普宣传,目的都是一致的,让孕产妇能够更好、更顺利的分娩生产,生下健康的小宝宝,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最后再给大家一个模板:

爆款样式:颠覆刻板印象+埋下悬念+动词让标题更生动

主标题:一部诚意写给中国人的片,却连豆瓣条目都没有

阅读量/推荐量:28685/192379=14.9%

副标题: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用钱买不来尊重,唯有用这种方式“喂饱自己”

阅读量/推荐量:475189/3396494=14.0%

【案例分析】

双标题推荐量均已破10W+,而副标阅读量却为何多出44多万?原因如下:

1)首句圈定用户层,颠覆刻板印象

「独特性」不仅仅意味着可以提出新颖的观点,也可以颠覆受众的刻板印象,打造落差感。

该例中,副标首先圈定中国留学生这类高讨论度的群体,让读者一眼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一篇讲述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生活状态的文章。

其次,在普遍的认知中,有钱人的阶级地位至少会比穷苦的人高些,自然会受到更多的尊重。

而副标却提出颠覆刻板印象的观点“用钱买不来尊重”,一来突出了部分留学生在国外困窘地位:想用钱武装自己;二来借此吸引读者去思考:钱买不到尊重,那他们要该靠什么才能获得尊重呢?

而主标借用转折构建了矛盾,形成了戏剧冲突感。但不足的是,信息点不明确。

首句“一部诚意写给中国人的片”给出的信息很模糊,影片的主旨、议题都没交代,削弱了标题的吸引力。

我们再看一例:延禧攻略=职场攻略?no!它其实是《走近科学》

同样是娱乐领域的标题,也借“...其实是...”形成转折。但该例中交代出的信息,就能让读者一眼了解,这是讲《延禧攻略》中科学知识点的文章。

2)动词的使用让标题更生动

在汉语中,动词是最富有主动性、活泼的元素。画面感、情绪共鸣、戏剧张力其实靠一个动词就能搞定。

副标中的“喂饱”,一来突出中国留学生迫不及待想用某种东西填充自己、武装自己的饥渴感;二来烘托了悬念,让读者不禁好奇,这种真正能“喂饱”中国留学生的东西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