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8).jpg

本文较长,为了方便你决定是否继续阅读,先附上预告内容:

1、EOS.IO 的由来

2、EOS.IO 的本质是什么?

3、EOS.IO 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4、EOS.IO 计划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5、EOS.IO 执行规划与当前进度

6、不确定的风险

1、EOS.IO 的由来

2009 年,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州,有一家叫做 Torc Robotics 的公司,主要从事的是无人驾驶车辆控制系统等软件开发业务,公司里有一个软件工程师,名字叫做 Daniel Larimer。Daniel Larimer 任性地把自己在 Github 上的昵称叫做:Bytemaster,简称 BM,中文之意是:字节大师,敢用这名字,可见他并非池中物。

同年,BM 发现了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创立在互联网上的比特币,他开始在比特币论坛上与中本聪进行沟通,并致力于推广比特币。

当时比特币价格才几个美分,但 BM 看到了比特币背后的强大力量,曾一度计划离开职场,研究比特币背后的技术,想要设计自己的数字货币,并创立自己的企业。

然而,在同一年,BM 却遭遇了离婚的打击。在整个离婚过程中,BM 认识到当时法院系统的虚伪与腐败。为了取得孩子的抚养权,BM 被前妻索取大量的抚养费。在法院判决离婚之后,BM 的前妻拿走了他超过一半的税后工资,BM 无钱独立生活,被迫与父母住在一起。

之后, BM 为了争夺孩子抚养权,打了持续两年的官司,这让他几乎精神崩溃,并花光了所有存款,接近破产。为了还清法院要求的抚养费,BM 被迫去继续从事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冷淡了心爱的比特币。

与此同时,比特币逐渐被更多人关注,其价值逐渐被更多人发现,价格开始涨起来。

但随后,监管部门却关闭了比特币交易所(Mt Gox),并冻结了银行账户,BM 对此事件感到很震惊。

从离婚事件,再到比特币被监管部门打击,BM 深刻认识到货币是政府权力的根源,政府有权在世界任何地方以暴力夺取与控制人们的财产。

深受奥地利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影响的 BM,希望找到一种方法,建立一个自由市场,来保障人们的自由和财产。

同时 ,BM 还发现,只有去中心化的交易方案,才能拯救比特币,他洞察到了人们的普遍刚需。

于是,在 2013 年 7 月,BM 开始 All in 区块链领域,并创立了一个叫做 BitShares 的网站。在他的博客上,BM 详述了 BitShares 是个什么东西:是一个软件,网络,分布式账本,公司,交易所,银行,货币,社区,甚至是一个国家。

由此,曾深受中心化国家监管的 BM,也确立了他人生使命:

找到自由市场解决方案,以确保所有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安全。

因为 BM 发现:任何能够找到方法将这些东西提供给市场的人,都可以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同时赚取很多钱。

在 BitShares 上,BM 发明了一个与美元挂钩的加密货币:BitUSD,并开始了他在区块链领域创业的大爆发。

在接下来的两年半时间里,BM 与他的团队致力于开发并优化一种成熟的,能够解决去中心化交易的区块链技术。

终于,在 2015 年 6 月,他们完成了全部开发,这套技术被称为:石墨烯工具箱。

石墨烯技术也使得 BitShares 成为了第一个生产区块间隔时间只需 3 秒钟的区块链应用,每秒最高可支持 10 万笔交易,实现了分布式环境下的高性能计算。BitShares 成为了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成功范例。

但不久之后,区块链行业发展得越来越成熟,相关政府监管条例变得更加清晰,中心化的交易所又开始被接受,好像没有了被关闭的风险。这时,BitShares 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同时,BitShares 如果想要持续增长用户数,就需要继续投钱开发,使得 BitShares 体验更好,而这时 BM 与他的团队已经把钱烧光了。

另一方面,BitShares 上开发者与社区激励的矛盾也开始显现出来。

BM 知道,只有重建底层架构,这些问题才能解决。

而 BM 先前为了活计,已逐渐出售自己的股份,在社区中的话语权越来越轻了。

重建 BitShares 的底层架构,难度很大,BM 已无心恋战,离开了 BitShares 团队。

庆幸的是,作为一个程序员,BM 在 BitShares 的创业经历学到了很多,包括在社区建设和经济学方面的教训。

而更为重要的是,BM 的大脑操作系统开始升级,他深刻认识到:

每个带来价值的人都应该得到一份回报,而群体带来的价值会远远大于每个个体价值的总和。

因此,在 2016 年 1 月,BM 再次应用石墨烯技术,与人合伙建立了一个去中心化的在线社区:Steemit。

在 BM 眼里,Steemit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平台,人们可以在上面注册,发表自己的见解,生产内容,这些见解内容如果被别人认为是有价值的,发布者就会得到回报,而发现有价值内容者,也会得到相应比例的回报。回报会以平台代币的形式体现,通过平台代币的使用,来促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加密货币。

所以他们鼓励人们加入 Steemit 在线社区,不收取任何人费用,还会奖励每个人在社区里的付出与贡献。他们主张社区成员长期作出贡献,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由和财富。

在 Steemit 社区中,BM 希望利用区块链技术来建立新的市场,保险,扶贫社区和司法系统,使整个社区不再受压于政府权力的监管。

但是,当 Steemit 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BM 发现它始终只是一个社交平台,没有办法在上面建立更多的区块链应用,来实现真正的自由市场。

同时,另一个区块链项目以太坊( Ethereum)开始大放异彩。作为一个开源的具备智能合约功能的公共区块链平台,以太坊上面可以扩展很多应用,一时间受到了很多政府、公司的青睐,被人们称为继比特币之后的第二代区块链技术。从 2014 年创立至 2017 年初,短短 3 年时间,围绕以太坊已形成了较具规模的商业生态圈。

这一切,BM 都看在眼里。

他终于明白,只有打造一个底层的区块链基础架构,让不同的人参与进来,使得去中心化的应用可以横向和纵向的扩展,才能逐渐实现他的人生使命:找到自由市场解决方案,以确保所有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安全

随着以太坊平台的扩张,BM 发现它存在两个致命的问题:

1、用户每次交易都需要承担不少的交易费。

2、平台的计算能力有限,不能处理庞大用户群数据,严重阻碍了大规模应用。

看到机会之后,BM 开始了第三次创业。

这一次,他决定用尽全力去创建一个理想中的通用系统。

在 2017 年 4 月,BM 作为 CTO 加入了 Block.one 公司。

BM 吸取了前面两次创业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在 Block.one 公司启动了一个叫做 EOS.IO 的项目。

EOS 全称是: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直泽就是:企业操作系统,光听名字就不明觉厉。

EOS.IO 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2、EOS.IO 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EOS.IO 技术白皮书里的摘要,就很好地概括了 EOS.IO 是干什么的:

EOS.IO 软件引入一种新的区块链架构设计,它使得去中心化的应用可以横向和纵向的扩展。 它通过构建一个仿操作系统的方式来实现,在它之上可以构建应用程序。 该软件提供帐户、身份验证、数据库、异步通信和跨越数百个 CPU 内核或集群的应用程序调度。 由此产生的技术是一种区块链架构,它可以扩展至每秒处理百万级交易,消除用户的手续费,并且允许快速和轻松的部署去中心化的应用。

作为 CTO,BM 也曾对于 EOS.IO 给出了定义:一个基础构件,可扩展的,可在上面开发应用的,可编程的,高性能的,底层商用操作系统开发平台。

对比现在互联网中已有的存在,类似于安卓或 macOS  的 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

再总结一句就是:EOS.IO 相当于一个操作系统,开发者可以在上面轻松构建、启动和管理一系列可扩展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

应用 EOS.IO 官网上的一句话:

The Most Powerful Infrastructure for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

去中心化应用最强大的基础设施。

这样看来,EOS.IO 就是为了区块链大规模应用而生。

3、EOS.IO 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既然 EOS.IO 是一个底层商用操作系统的开发平台,那么它的主要用户应该是各种企业与开发者,用户们要在上面开发区块链应用程序,类似于今天很多公司在安卓或 macOS 上开发很多 App。

所以,EOS.IO 想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是区块链应用程序开发者们想要的需求。

免费使用:EOS.IO 要让开发者免费使用它的软件平台,这样开发者才能用得爽,进而奔走相告,开发者才会峰拥而至。

支持大规模用户:试想一下,如果日活跃用户数高达数亿以上的 Facebook 要在 EOS.IO 上开发一个 App,EOS.IO 得保证 Facebook 的 App 能够运行顺畅吧,因此 EOS.IO 需要保持大型可扩展应用可以将工作量分配到多个 CPU 和计算机之上,实现并发高性能。

低延时:同样,EOS.IO 得保证 Facebook App 的用户使用时能够在数秒内就收到可靠的反馈,这样才能与已有的非区块链 App 竞争。

简单升级与 bug 修复:针对开发者与企业方,应用程序开发、管理与升级,也必须足够简单易用,对于 bug 的修复,也要具备足够的灵活性,EOS.IO 也预计可以满足这些要求。

特殊的高时序性能:一些应用程序因为顺序依赖关系的执行步骤,而不能使用并发算法实现,比如交易所,这就需要足够的时序性能来处理很高的交易量,因此 EOS.IO 也得保证具备高时序性能处理的能力。

在 EOS.IO 项目的官网上,列出了它的三大特性:

1、扩展性:可支持数千个商业规模的 DApps 并行执行, 可实现异步通信,验证与执行的分离。

2、灵活性:可冻结并修复损坏的应用程序, 使用 WebAssembly 编程语言,定义不同角色权限。

3、可用性:提供用于接口开发的 Web 工具包,开发者可自行描述接口、数据库方案与声明性权限方案。

这三大特性如果最终能够实现,将会使得 EOS.IO 上的区块链应用带来堪比已经存在的中心化服务的用户体验。

想想都让人激动不已,但它真能实现吗?不妨来看看它的解决方案。

4、EOS.IO 计划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稳定安全的 DPOS 共识算法

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互联网,本质上是信息互联网,依靠二进制代码 0101 来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

而被认为会颠覆现在互联网的区块链,本质上是价值互联网,依靠记录交易区块的信息来传递各种各样的价值。

所以,区块链技术最为核心的环节,是交易区块的记录。这个记录要达到安全、快速、不可篡改,背后的共识算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共识算法执行的过程,就是商定确定性交易区块顺序和过滤无效交易区块的过程。

来看看目前存在的共识算法们。

1、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就是工作越多,回报越大。这里的工作者是全网络节点,工作就是记帐,具体是指争先恐后猜哈希数字,谁能最快猜出这个唯一的数字,谁就能做为记帐人,从而获得回报。因为是全节点竞争,去中心化最彻底,安全可靠,但最终只有一个节点胜出(通常是算力越大,越容易胜出),有很多节点会作无用功,消耗大量电力。所以总体看,POW 记帐成本高,记帐速度慢。每秒只能完成 3-4 笔交易的 BTC 就是采用这种共识算法。

2、POS(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就是权益(持有 token)越多,回报越大。它类似于股权凭证,谁拥有股权越多,谁就说了算。毕竟持有大量 token 的节点属于少数,少数人决策快,所以 POS 的共识算法执行时间短,消耗电力少,总体看记帐成本较低,记帐速度较快。每秒可以完成 20-100 笔交易的 ETH 就是采用这种共识算法,但它也容易演变成寡头优势,失去公平性,变成中心化。

很明显,无论是 POW 还是 POS,都存在记帐速度慢的问题,无法实现前面所介绍的 EOS.IO 上大规模应用之需求。同时,寡头形成的中心化记帐,也带来了不安全的隐患。

因此,据 EOS.IO 的技术白皮书中介绍,它采用的是第三种共识算法:DPOS(Delegated Proof-of-Stake,委托权益证明)。

BM 作为它的发明人,曾对 DPOS 作过详细的介绍:

https://steemit.com/dpos/@dantheman/dpos-consensus-algorithm-this-missing-white-paper

局长看了三遍也没有完全搞懂,只能传达一个大概:

在 EOS.IO 软件中,会有 21 个主力见证人节点作为生产者来记录区块。

在每一轮记录开始时,这 21 个主力见证人节点由所有 EOS token 持有者投票选出,同时还会选出 100 个备选见证人节点。

这 21 个主力见证人节点的区块顺序由系统随机设定,并且随时会变,这样既能有效率地升级,同时也能避免硬分叉。

同时,EOS.IO 还独创了一种叫做默克尔证明(Merkle Proofs)的区块验证方法,大大降低了参与验证的门槛,使得全网中的任何人都可以设立轻节点,运行全节点数据来验证他想要验证的交易区块,所以理论上 EOS 中可以有无限数量的验证节点。

以上这种 DPOS 算法,让每个 EOS token 持有者都具备投票权,将使全网的控制力更加分散,从而让整个系统可扩展性与安全性大大提升。

同时,投票选出的 21 个区块生产者将更专业,他们可能是数据中心,比如 Facebook、Google 等这些大型互联网公司,这些数据中心本身就拥有更高性能的硬件和服务器集群,他们作为区块生产者也不会产生额外成本。

所以,可以预见,那些在 EOS.IO 上运行最大应用程序的节点,会被投票成为区块生产者。

总体上看,DPOS 算法类似于现实世界中的代议民主制度。

在代议民主制度中,议员由全体选民投票选出,代理他们行使相应权利。选民之所以会参与投票,是因为他们想这个国家变得更美好,本身有他们的利益在里头。议员之所以会参加竞选,因为他们也会收获名与利。

在 DPOS 算法中, 区块生产者由 EOS token 持有者投票选出,代理他们进行验证和记账。Token 持有者之所以会参与投票,也是因为他们想整个生态变得更大更好,Token 会升值。大节点参与区块生产者竞选,也会收获到系统给予的少量代币作为奖励。

在现实世界中,代议民主制度是成功的。而在区块链世界里,DPOS 也曾被证明是可行的。BM 之前创立的两个项目 BitShares 与 Steemit,已分别成功运行四年与两年多,曾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网络条件和软件错误,始终安全运行,从未被成功攻击过。

这里,可能唯一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保证 EOS token 持有者足够广泛且坚定持有?

再来看看 EOS token 的使用模型。

巧妙的 Token 模型与资源使用法则

如果把 EOS.IO 这个平台比喻为一个国家的话,那这个国家的 “法币” 就是 EOS token(是的,代币的名称就叫 EOS),为了让这个国家的 “公民” ( token 持有者)尽可能多,EOS.IO 项目方启动了一个类似于挖矿的 token 公募项目,下面是这个项目的简介:

EOS token 初始发行量为 10 亿个 ,其中 1 亿个归于团队基金会,余下 9 亿个对外公募。

公募项目分发的 token 是 ERC-20 代币,公募将持续一年时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 7 天(2017 年 6 月 26 日 UTC 13:00 — 2017 年 7 月 1 日 UTC 12:59:59),分发 2 亿个 EOS。参加公募者需要使用 ETH 来认购。

第二阶段为 350 个周期(2017 年 7 月 1 日 UTC 13:00 — 2018 年 6 月 1 日 UTC 22:59:59),每个周期持续 23 小时,分发 200 万个 EOS,总共分发 7 亿个 EOS。参加公募者需要使用 ETH 来认购。

公募项目结束后,EOS token 每年会增发不超过 5%。

由此可见,EOS.IO 项目方通过长达一年的公募,让不同的人参与进来,以公平平等的机会获取 token。更为厉害的是,这样做就使 EOS.IO 项目受到了广泛且长期的关注,据现阶段统计,已经有超过 20 万的 token 持有者地址。

根据 EOS.IO 软件的设置,这超过 20 万的 token 持有者们将拥有 EOS.IO 里基础设施的使用权(虽然他们持有的还是 ERC-20 代币,还不是真正的 EOS token。)

具体的分配方案是:资源使用权重与所持有权益的比例正相关。

换句话说,如果你持有 1% 的 EOS token,你就可以动态使用 1% 的全网带宽、计算储备与存储资源。在这种保证之下:

当网络顺畅,同时其他人不占用太多资源时,你就可以使用到多于你原本能使用的系统资源,就像是深夜回家你包了个公交车,司机一路站点不停,直接送你到达目的站,比平时肯定快很多。

当网络拥堵时,每个人能用的系统资源上限比例都会下降,下降到他们持有权益的份额比例,就像是上班路上你在挤公交车,无论多挤,都会有你的双脚位置,无论路上多堵,司机总会把你送到目的站。也就是说,整个网络不会因为路上突然出现一只猫,而被冲垮。

这样子,就通过算法很好地鼓励了人们为了享用更多系统资源,长期持有 token,并想办法增加自己的 token 量。

另外,EOS.IO 公募项目结束后,EOS token 每年增发不超过 5%,是为了使用这部分 token 来激励  21 个主见证人节点生产者,提供计算资源和记帐。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公募分发出来的 EOS,其价格涨涨跌跌,完全是自由市场行为所致,EOS.IO 项目方并没有参与定价与干忧。如果 EOS 的价格涨起来了,只能说明自由市场对项目的估值变大了。

几乎可以预见的是,随着 EOS.IO 项目的完成,如果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在上面开始建立应用程序,并形成生态,那 EOS token 需求会越来越大,它的价值也会上涨。

对了,目前市场上的公募分发得到的 token 只是 ERC-20 代币,并非真正的 EOS token,要等到  EOS.IO 项目完成,EOS 这个区块链项目上线之后,才会出现真正的 EOS token,到时候,所有 ERC-20 代币预计会通过映射的方式转换成 EOS token。

还有一点,在 EOS.IO 软件平台上建立应用程序的项目,也会发行相应的 token,预计这些项目方会把其一部分 token 空投给 EOS token 持有者,比如 Everipedia 项目。这样 EOS token 持有者不断有意外收益,也会愿意长持。

更鲜为人知的是,BM 曾公开表示:EOS.IO 项目方通过公募所获得的收益 (ETH),并不会用于开发。EOS.IO 项目在开发资金方面,有自己独立的筹资渠道。那公募所得的 ETH 用来干嘛?下文见分晓。

接地气的帐户功能

EOS.IO 平台上会有很多应用程序(DApp),如果这些应用程序构成了一个生态(BM 构想的自由市场),那么上面的用户只需要一个帐户,就可以通行所有应用程序(DApp)。

这就像现在的苹果公司,你只要注册一个 Apple ID,就可以具备苹果所有产品的访问权限。

如果 EOS.IO 是一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里每个公民(用户),只需要一个身份证(帐户),就可以通行于国家里的所有基础设施与应用场景。

因此,在 EOS.IO 平台上,帐户很重要。

而在背后控制帐户权限的实际上是私钥(通常是创建帐户时自动生成的一串无规则的字符)。

局长我现在币圈混,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害怕把私钥搞丢了,因为私钥代表了我对自己财产的控制权。

经常听说有人因为钱包帐户的私钥被盗了或不小心泄漏出去被人看见了,然后钱包里的币就被转走了,自己眼睁睁看着光着急,什么也做不了。

要时刻保护一串无规则的字符,这在现实世界里是很有点反人性的。

而在 EOS.IO 平台的帐户上,创新地设置了这样一项功能:私钥被盗后,可以安全地恢复帐户,并且财产不会受到侵犯。

你在 EOS.IO 上创建新帐户时,可以设置一个伙伴(另一个帐户),按照你的预设指令在必要时协助你恢复帐户。

EOS.IO 系统默认设置了你自己的帐户就是那个伙伴,即你可以用自己的帐户和任何旧私钥一起,按照你的预设指令来恢复被盗帐户的访问权限。

如果协助的伙伴你不想设置为自己的帐户,而是另一个人,也是可以的,因为另一个伙伴不能单独恢复私钥,必须要有你的配合,也就是说,即使黑客或其他人盗走了你的私钥,没有你的配合,他也无法恢复你的帐户来盗取你的财产。

协助的伙伴,在启动帐户恢复流程时才起作用,他对你帐户每天的转账是无从干预的。

这样一种特色的设置,无疑给了用户对于自己帐户的始终控制权。

另外,用户还可以对于自己帐户的交易结算期作出人性化的设置,就像是你在现实世界里购买一杯咖啡,可以马上结算,而如果是购买一件重资产(比如房子),可以设置结算期为一个月。

不禁惊叹,EOS.IO 在帐户功能上的设计,很接地气。但是帐户要发挥它的特色功能,前提是 EOS.IO 上有很多的 DApp 在运行,形成了生态,用户才会生活在上面。

为了吸引众多的开发者与企业在 EOS.IO 上建立 DApp,它又作了哪些设计?

想方设法降低开发者门槛

如果你是开发者,要在 EOS.IO 上建立 DApp,你大概会首先关心下面几个问题:

  1. 在 EOS.IO 上开发需要用到什么编程语言?

  2. EOS.IO 能提供什么开发工具?

  3. EOS.IO 的适配性如何?

首先,EOS.IO 平台的繁荣,必然是要依靠众多的程序员开发者进驻,在上面建立各种各样 DApp 来实现。这时, 我们就要先看看目前全球程序员都在使用什么编程语言,因为一个程序员所熟悉的编程语言,关系到他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640 (9).jpg

编程语言排行榜,来源:TIOBE 编程语言社区

EOS.IO 上可以使用 C++ 语言(排名第三)来构建智能合约,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广大程序员的开发门槛。同时,EOS.IO 上还会提供大类库,开发者可以使用标准模板库、boost 库等,快速构建他想要的任何东西,这是其它平台无法满足的。

另外,EOS.IO 上还引入了 WebAssembly,让开发者能运用自己熟悉的编程语言(比如 C 或 C++)编译,再借助虚拟机引擎在浏览器内运行。

WebAssembly,是一个实验性的低级编程语言,开发团队分别来自 Mozilla、Google、Microsoft、Apple,代表着四大网络浏览器 Firefox、Chrome、Microsoft Edge、Safari。2017年11月,所有以上四个浏览器都开始实验性的支持 WebAssembly。

这样一来,又保证了 EOS.IO 上的应用具备广泛的产业支持。

还有,已经被众多已有的智能合约所采用的以太坊虚拟机(EVM),也可以通过适配应用于 EOS.IO 中。

以太坊虚拟机(Ethereum Virtual Machine,EVM)是智能合约的运行环境。它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沙盒,合约代码在 EVM 内部运行,对外是完全隔离的,甚至不同合约之间也只有有限的访问权限。

为了更加丰富整个生态,在 EOS.IO 软件上还可以实现跨区块链通信,比如通过 Merkle 证明接入轻客户端。

以上这些,都是根据技术白皮书等资料得到的 “美好前景”, EOS.IO 项目方真的有在做事吗?

5、EOS.IO 执行规划与当前进度

项目开发进展

不妨先看看 EOS.IO 软件开发路线图:

阶段 1(构建最小可行的测试环境,2017 年夏季完成):创建 API,让开发人员可以在 EOS.IO 上开始构建和测试应用。

阶段 2(构建最小可行的测试网络,2017 年秋季完成):完成 P2P 网络代码,WASM 清理与 CPU 沙盒化,开发工具使到 EOS Token 的发布状态可导入数据,并创建一个创世设置文件,让参与 Token 公募发布的人们获得一些初始的测试 EOS(TEOS)。

阶段 3(进行测试与安全审计,2017年冬季-2018年春季完成):对平台进行大量测试,找出安全问题和程序 bug,完成程序开发示例,提供说明文档与教程,形成 EOS.IO 软件 1.0 版本。

阶段 4(并行优化, 2018 年夏季-秋季完成):继续优化代码,提升并行执行性能。

阶段 5(实现集群, 未来)

目前,正处于阶段 3,EOS.IO 软件的 Dawn 2.x 也已经发布并正在公开环境下测试,支持 Amazon,Fedora,Ubuntu 与 MacOS 操作系统。EOS.IO 软件的 Dawn 3.0 也预计会在 2018 年第一季度末上线测试。

关于 EOS.IO 软件的性能,在 2018 年 2 月 8 日 BM 接受采访时透露,到 2018 年 6 月 EOS.IO 软件正式发布时,它的每秒交易数(Transaction Per Second,TPS)将会达到 1,000 笔,这是没有实现并行计算时所能达到的高性能,已经比以太坊的约 100 笔每秒高出 10 倍以上。

未来,通过实现并行计算,基础架构与共识算法的迭代升级,有可能达到 100 万的 TPS。

当局长我写到这里时,顺便打开了 EOS.IO 的 github(https://github.com/EOSIO/eos),看了看目前的代码开发情况:

640 (10).jpg

点击可查看大图

可以看到,EOS.IO 的 github 代码库目前共有 72 名开发人员,代码库已经被更新了 3,171 次, 同时已经被 fork 了 922 次(相当于被克隆了 922 次,一般开发者觉得代码有用才会 fork)。

社区发展

局长也已加入的 Telegram 电报群,EOS 英文群 33,252 人,EOS 中文群 15,188  人,每天在持续增长。

EOS 的 Twitter 关注人数 11.3 万,Facebook 关注人数 9,244 人,每天在持续增长。

截至 2018 年 2 月 21 日,EOS.IO 项目方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举办线上 Meetups 72 次,覆盖了六大洲,参与会员达 30,933 人。

另外,包括 BM 在内的 EOS.IO 项目方成员,还经常接受采访或发表文章,来不断地向公众与开发者们传播 EOS.IO 项目的设计理念、使用方法与开发进展,在圈内也收割了一大群粉丝。就连韩国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 Bithumb 的前 CEO Richard Jung 也在 2018 年 1 月 13 日宣传加入 EOS.IO 项目的公司 Block.one,负责在韩国发展 EOS 社区。

而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甚至很多粉丝自建 EOS 相关的社群,社群成员平时有事没事都喜欢写写文章,发表自己对于 EOS 项目的见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EOS。连局长我也没能幸免,硬着头皮写了这一长篇大论。

投资与合作进展

在文章前面曾提到 EOS 公募得来的资金(ETH),不会被用于开发,那会用在哪里?

2018 年 1 月 13 日在韩国首尔的一次 Meetup 上,Block.one 公司给出了一部分答案:他们会成立风险资金 EOS VC,预计会投入 10 亿美元,用于 EOS 的生态建设。

目前,Block.one 已经宣布与两家风险投资公司合作(TomorrowBC 与 Galaxy Digital)。在与TomorrowBC 的合作中,Block.one 承诺将出资 5,00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在与 Galaxy Digital 的合作中,Block.one 承诺将与 Galaxy Digital 共同出资 3.25 亿美元,不排除这些资金会资助 EOS 公有链上的优秀项目,来推动 EOS 生态体系的建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知搭建在 EOS.IO 上的 DApp 项目,包括获得与没获得 Block.one 资助的项目):

  1. OracleChain,2. Tokenika,3. Everipedia,4. Scatter,5. Billionaire Token,6. EOS Commander,7. SFEOS,8. Awoo!,9. Investdigital,10.TravelChain,11. UIP,12. mithrilcoin,13. Maggie,  14. EOSfinex 等。

随着 EOS.IO 的开发越来越完善,搭建在上面的 DApp 项目将会逐渐增多,就连 BM 也曾表示,如果以后有好的想法,他也会在 EOS.IO 上部署 DApp 项目。

根据前面 token 模型与资源利用的分析,这些 DApp 团队对 EOS token 的需求肯定也会越来越大,那么 EOS 的价值也会随之攀升。

写到这,好像一切都已变得很美好,局长我除了马上收笔,去买几百万 EOS token,也别无它选了。

慢,真有这么美好吗?

6、不确定性的风险

有一句话永远正确:高回报必然存在高风险。把钱投在币市,本来就是高风险投资。

对于上面提到的 EOS 项目,你千万不要忘记它还在开发中,项目方、合作者、粉丝、甚至黑论,对它的所有传播,无论多么有理有据,都不能否定:EOS 项目还没有创造任何价值。

比特币经过 2009-2018 年近 9 年时间的考验,无论是技术还是监管部门的打击,始终不倒。以太坊从 2015 年启动运行至今,也是在经历冷嘲热棒之后,才建立起拥有 989 个 DApp 项目的生态体系。

EOS 还需要更多时间去成长。

而在成长过程中,也是充满了不确定性 。

虽然说 EOS.IO 底层算法来源于成功项目 BitShares 与 Steemit,但请不要忘记,后两者只是一个 DApp,EOS.IO 则是更基础的软件平台,在开发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不同。而且,如果最后 EOS.IO 上的 DApp 开发出来只是类似于 BitShares 与 Steemit,那也没有想象那般惊艳。

虽然说 EOS.IO 背后有着 Block.one 这种善于运用资本力量的公司推动来建设生态,但有些生态不是有钱就能建成的,有些 DApp 项目也不是非得要建立在 EOS.IO 上。在区块链发展如光速的今天,有想法有能力的区块链项目方为了争取时间,还是有较大可能选择较为成熟的生态平台,比如以太坊。

虽然说 EOS.IO 的共识算法与性能都看起来优于其它平台,但在区块链还处于初期发展的阶段,先进的共识算法与高性能,也不一定能赢得众多项目方的青睐,毕竟在信息互联网时代已多次证明,技术最牛并不一定能赢得市场。

虽然说 EOS.IO 项目的 CTO BM 被封为币圈技术神人,但如果把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项目大比重寄托在一个人身上,特别在项目还没有落地的时期,还是会有心悬一石的感觉。

640 (11).jpg

况且,还有越来越多类似 EOS.IO 的其它底层基础链项目在启动,在开发,最后花落谁家,不得而知。

EOS.IO 项目,这个富三代,未来它成长得怎样,只能交给时间与它的团队。

如果有人想凭借 EOS 实现自由,局长只能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且行且珍惜。

以上都是业余见解,欢迎你留下高见。

这里是【赋能懂事局】,感谢你的耐心阅读。

本文首发于:赋能懂事局,作者:金龙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