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甄妙

最近很多人在问我“梁诗雅”事件是怎么回事,我在这里做一个复盘吧,写之前先再次声明,事情是真的。

微信图片_20180401095109.jpg

“梁诗雅”事件图片

2018年3月21日中午,几十家自媒体在同一时间发布推文《梁诗雅,我花208万祝你新婚快乐!》,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张署名为“飞”的手写告白书,称在前女友梁诗雅结婚之际,自己用39个比特币买了全国100个城市微信号的头版版面,并祝福梁诗雅新婚快乐。

微信图片_20180401095122.jpg

公众号内文截图

24小时内,这则推文的微信阅读量达到100w+,美至简和圈子矩阵涨粉达到上百万,单个号最高涨粉4万。

微信图片_20180401095154.jpg

公众号推送截图

腾讯科技第一时间找到我,进行了采访。权威的行业公众号第一时间发文时间分析了这次事件,知乎、微博的讨论也迅速出现。

微信图片_20180401095201.jpg相关媒体讨论

腾讯新闻、网易财经报、新浪网、新浪财经、搜狐网等百家媒体也相继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

微信图片_20180401095211.jpg

相关媒体讨论

一天内,新增梁诗雅公众号注册50多个,新增梁诗雅微博账号注册80多个,梁诗雅域名注册爆满,梁诗雅微信指数高达1488万。

微信图片_20180401095218.jpg

域名注册及微信指数

这则推文的二次曝光是一次曝光的3倍以上,全网曝光超2个亿。全民互动,朋友圈、币圈、媒体人圈都——曝光,参与互动点赞、转发、评论人数超5000W。

模仿创意发酵时间持续48小时以上,小程序生成体、各种公众号二次推文超1000家。

起因:真人真事

现在网上对这个事件有着诸多猜测,众说纷纭,其实这个事件只是我即兴做的一个事情,从策划到开始执行,只花了几分钟的事件,起因很简单:

最近有个朋友和我一起喝茶聊天,他准备移民了,但是出国前心里面一直有些遗憾,因为前女友结婚了,他想祝福,却想不到合适的点子。

在我之前,他已经找了数个明星去录制了祝福视频,但是他依旧还是觉得不够合适。知道这一点后,我便说,我用我的号发头条吧,她肯定会get到的。

商量之下,他接受了这个意见,于是便让我设计一张祝福的设计图,但是我觉得设计图太刻意,没有什么人情味,于是便让他亲手去写出来,他写了,我再进行一些修改,便联系账号去分发。

过程就这样,写的时候,我考虑到如果事情发酵起来当事人双方都会被人肉,所以对名字也进行了同音、模糊的处理。在这个祝福发出去之前,朋友还是有些犹豫,但是最后他还是同意发出了,毕竟,这是他的一个心结。

复盘:策划+优化+原则

“梁诗雅”事件的火爆,在此之前,我是有预料到的。因为尽管思考策划的时间很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利用摄影机法把整个流程都在脑内过了一遍。主要的节点有以下几个:

一、传播场景打造

我们做传播基本的逻辑是创造一个社会大众看到的场景,大家觉得好奇,然后会分享到朋友圈讨论,最后会有人发文章,讨论。所以在做“梁诗雅”事件之前,我只需要完成这三个场景就好了。

首先,要创造一个社会大众看得到的场景。这个场景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是也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的选择。

比如说我在做“不懂为什么体”事件的时候,目的是提升我的品牌知名度,所以选择的是具有权威性的纸媒去作为场景。

我在做“苏宁818”事件的时候,目的是达成转化,所以选择的是人流量大,购买力相对较强的一线城市地铁站、购物广场等地方作为场景。

而这次“梁诗雅”事件,我的目的是增加曝光,“让前女友get到祝福”,所以选择了传播力度强、覆盖面广的公众号作为场景。

同时,我还考虑到微信现在的打开率在下降,优质账号越来越多,人们的目光已经不再那么集中了,单个自媒体的喊话很难大面积去进行辐射,于是我就初步拟定了启用100个城市自媒体账号去进行排兵布阵,从而达成更大的影响。

其次,还要促成朋友圈的分享讨论。我把这里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情感上的触动,事情本身就是比较浪漫的,一个只能远远祝福前女友的有情人,一枚无法再送出去的钻戒,一封手写的告白书,就像大学宿舍楼下点蜡烛捧花的告白总是会被围观一样,够博眼球的爱情总是会能够得到很好的关注。

第二部分是情绪触动,一个穷小子和“不算什么”的208万投放费用,一个被抛弃的男生宣泄自己心中的情绪,一个大婚的女孩在婚礼当日接到前男友的祝福等矛盾点,很容易就能够挑起人们的情绪,挑起情绪后,那么各持观点的讨论和争辩自然而然地就越来越多了。

第三部分是想象触动,就是在文字表述中给人们提供想象的空间,比如说留下分手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放上戒指这些悬念,去引发人们对这个事情的深度想象,也引导人们的二次创作。这三点集合起来,就共同推动了这次事件的火爆。

最后就是还要有人发文章、评论,这个就是后续朋友圈和媒体要去做的传播了。

总结来说,传播是一次利益主与大众的“利益”交换,要么让大众获取实在,要么让大众集体高潮。

二、传播模式优化

1.图片传播

其实说到场景营销,最容易形成裂变的方式不是推文,不是视频,也不是什么高科技,恰恰是最简单的图片。

图片,作为最容易在第一时间触达人眼感官的形态,具有识别快、复制易,曝光高的效果。在网络传播中,图片不像文字一样需要太多的注意力,也不需要像视频一样需要有一个打开、等待加载的过程。

总的来说,图片其实是网络传播最理想的一种载体,例如杜蕾斯的热点营销模式、百雀羚“与时间作对”的长广告、网易云音乐的地铁广告等案例,都是以图片为载体。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这次“梁诗雅”事件用的是在公众号中放上一个视频,或者仅仅是一段打上去的文字,那么它的效果肯定不会太好,这就是我选择图片作为主要载体的原因。

另外,在推文进行渠道分发时,我对每个平台都进行了强调,即把每个平台都会设置的头部引导和尾部二维码等冗杂信息全都去除掉,只留下单纯的一张图片。这样的做法,让人们在点开推文的时候,不会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扰,增强了图片的曝光效果。

2.竖屏沉浸式体验

“竖屏沉浸式体验”是我在别处看到的一个词,很好地表达了我的理念,所以借过来一用。

在我和朋友确定这个主意后,朋友手写给我的第一版告白书其实是横版的,但是我认为横版的效果并不好,于是便让朋友写了第二版,并且对图片的长宽进行了设置,也就是大家所看到的这一版竖的图片。

之所以选择竖屏,是因为竖版的图片在手机屏幕这个场景中,占据的面积更大,视觉效果会更加好。

之所以设置长宽,是为了让图片与标题能够同时出现在屏幕上,这样用户在截图传播时便不会遗漏信息。在朋友圈中,也是竖版图片比横版更为突出,这样能更大地增加曝光量。

其实“竖屏沉浸式体验”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理念,比如说kindle竖屏的长宽设置能够让人更快地沉浸进去,把很枯燥的东西看下去。

现在大火的抖音其实也是基于这个逻辑,我们在抖音中刷到的高点击视频,绝大多数是竖屏拍摄的,这种拍摄方式能给用户带来很强的参与感,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手写体体现真实感

手写体也不是我第一次用了,苏宁“818”事件我用手写体,是因为想突出一种真实感、真性情。而这次我建议朋友使用手写体,除了真实感外,还是给朋友一个宣泄情感的空间。

一封打印的情书,一封手写的情书,你认为哪一篇情感更真挚?当然是手写的。

这封告白书也许字迹不是那么好看,排版没有那么横平竖直,甚至一个字大一个字小,被专业的书法甩了好几条街,但是它却更加能蕴涵感情,更加能够表达内心,更加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它不是冷冰冰的几行字,而是一个有情人内心的宣泄,这其中让人浮想联翩的故事,也很好地冲淡了其中的营销意味。

三、传播原则

1.提前铺垫

很多人都遇到过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在做营销,有了一个好点子,自认为绝对能火,但是营销做出去,激起了第一层水花,第二层开始就走不动了,其实这都是前期的铺垫没做好。

我曾经在课程中讲过,我在做营销策划时,会在执行之前把整个流程用摄影机法去过一遍,把所有要安排好的节点都预计到了再去执行,这个过程就涉及到了很多的前期铺垫。

例如在“梁诗雅”事件推文发出之前,我就已经让人事先准备,关注了所有预备发送推文的公众号,才能在发出推文的同一时间去把那些账号列表截成长图。事实证明,也就是这个长图,促进了更大的传播。

除此之外,我也还会进行种子用户池、裂变的相关布局。

2.做好危机处理

文案刷屏后,有网友质疑我的这种行为涉嫌炒币,并以此拉动BT币大涨。虽然提及BT币的文案并非出自我之手,这个点被热议也只是无心插柳,但是为了控制住事情不往坏的地方发展,我迅速叫停了这个事件的传播。原计划投放100家自媒体,在投放到30来家自媒体的时候,便直接停止投放。

在这个事情发酵以后,也有很多区块链的人来找我做推广,但是这个领域其实形势并不怎么明朗,所以我都拒绝了。并且主动接受了腾讯平台的采访,在专访中进行了澄清。

之所以只接受独家采访,是因为每个媒体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众说纷纭中,难免会出现纰漏,各种不同的采访稿,也不利于我清晰地表达我的立场。

3.坚守原则

很多人都认为“梁诗雅”事件是个彻头彻尾的虚构事件,但是前面我也有提到,这件事情是真人真事,并不是我去编造的。

从我做营销以来,我一直坚守着一个原则,就是绝不会无中生有。无论做什么,我都会基于事实去做,事实就是我的底线。

因为人一旦学会欺骗,那就会上瘾,但是欺骗的事情做多了,就会失去真实感,最后做出来的事只能流于表面,变成不入流的存在,这样的结果是十分可怕的。

这个原则,我也希望能与营销圈子的各位同僚共勉。

声明:并非炒币

最后,我要在这里就这件事做几个声明:

第一,我不炒币。我要是懂我就去先买BT币了,我甚至不懂BT币怎么买。BT币在我做这次事件之前,价格就已经开始上涨了,而后续广为流传的一些“梁诗雅”的回复,皆不是我所为,是币圈的人自己在借机炒作。

第二,这是真事。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营销事件,只不过为了保护当事双方的个人生活,我们对“梁诗雅”这个名字做了处理,用了同音和谐音。

第三,这次并没有经过特别缜密的策划,但是我觉得一定会火,因为这符合传播逻辑,我做营销出身,为何不帮他同时又可以推广下?初衷就是这么简单。

最后,我本身就是个野路子的营销人,这次之所以能大胆地去铺设这么多渠道,也很感谢我的朋友“飞”的信任,也祝他早日找到自己命中注定的另一半。

“梁诗雅”事件的解析我就讲到这里了,篇幅有限,有些东西只能一笔带过。

文章来源: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