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是一款新生代内容资讯App,团队致力于让用户的阅读更有价值,通过大数据算法和云计算等技术,结合人工内容审核体系,为用户提供感兴趣、有价值的个性化内容及服务。
时势造英雄,互联网乱世,谁都想在这个时代留下痕迹。回看中国互联网发展,前有BAT笑傲江湖,后有TMD挥斥方遒,甚至在近两年内还出现了被称为下沉市场三巨头的“快手”、“拼多多”和“趣头条”。
快手和拼多多不用再多做赘述,外界对这两者的报道和分析已多如纸片。而令我们感兴趣的是,和这两家风口上的企业并排的趣头条到底是谁?如果不是经外媒爆料趣头条获得了腾讯领投的2亿美元B轮融资,这家专注三四线城市移动资讯阅读领域的公司,可能会继续低调潜行。
3月16日,趣头条正式对外宣布融资消息。我们可以看到,以腾讯为首,趣头条B轮的投资方还有尚珹资本、顺为资本、小米、华新致远、创伴投资、光源资本等。完成本轮融资后,趣头条的整体估值超过16亿美元,“出世”就是一匹独角兽。
“趣头条是谁,为什么之前没听说过?”
2016年6月上线的趣头条到底有多火?融资和数据说明了当人们还在刷着今日头条的时候,在北上广目光所不及的一众三四线城市,一头庞然大物正在迅速成长。
截至2017年底,趣头条累计拥有注册用户超7000万,日活超1000万,月活接近3921万,同比增速高达687%。猎豹大数据显示,趣头条在全网App中排名第41位,资讯类产品中仅次于今日头条和腾讯新闻,更是将一众传统新闻App甩在身后。
“补贴+收徒”是趣头条的主要模式,所谓补贴是指用户完成指定任务获得现金奖励,具体体现为:注册得金币、签到得金币、阅读新闻得金币、邀请朋友注册得金币(收徒)、分享新闻链接到朋友圈得金币等。其中收徒模式尤为重要,通过邀请收徒,用户可以从徒弟的收入里获得持续的分成。
趣头条的补贴不同于互联网上一直存在的广告网赚模式。因为网赚模式是单纯刺激用户看广告、点击广告等做广告任务;而趣头条的补贴只是鼓励用户在邀请注册、阅读内容相关的行为,不会涉及广告任务。
在趣头条一位高管看来,“趣头条的补贴只是一种拉新留存的运营手段,和电商发优惠券、满减券、体验券等运营思路类似,只不过将发钱补贴用户放在了资讯内容产品上。”
对此模式,趣头条认为是“好友邀请注册、社交裂变传播”,这也是类似Facebook、AirBNB、Uber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早期快速发展起来时常用的运营手法,只不过趣头条只给用户补贴发钱刺激用户邀请好友、阅读资讯,并不需要用户消费支付。
趣头条创始人、董事长谭思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解释说,趣头条只给用户发钱、不向用户收钱,也不向用户销售产品或服务,不像其他电商APP让用户引导分享、推荐熟人等是为了来卖产品,趣头条不存在销售商品的行为,这和很多微商、分销甚至传销有本质不同。
获得腾讯的投资后,趣头条等于是加入了微信和QQ的腾讯生态体系,这等于既给钱,又给用户。鉴于微信本身是所有互联网产品之中渠道下沉最深的产品,趣头条有机会可在极短的时候低成本获取大量三线以下真实用户。
在微信的支持下,电商已经出现了拼多多,而在资讯领域同样有可能再造一个三四线城市及以下的下沉市场的今日头条。
多次尝试失败后,抓住下沉市场的红利
趣头条的主创团队在找到下沉市场的资讯内容风口之前,曾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先后尝试过2、3个不同的互联网创业方向,但都不太成功。团队一时也很苦闷,创业一度陷入了窘境。
当大家都没有方向的时候,谭思亮经过思考后告诉团队,“我们可以试一试信息流产品在三四线城市的可能性。“于是大家重整旗鼓,趣头条创业团队的执行力在此时得以充分展现。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迅速组织力量开始产品的需求调研和技术研发,不断优化迭代产品逻辑,最终在2016年6月正式上线了趣头条App。
作为一款新App,产品上线后最先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推广。除了在各大应用下载市场做基础的、标准的推介外,趣头条团队充分发挥互联网公司的精益创业理念,保持着不断试错、快速迭代的打法来进行产品的推广运营。
产品刚上线的时候,团队只有不到50号人,谭思亮就召集大家每个人都参与进来集思广益,课题是一款面向三四线人群的资讯信息流App如何能快速增长?
很快就有了答案。来自几位基层员工的提议是,根据下沉市场用户群体的特点,重点发力“补贴”和“收徒”两个运营手段,用好微信、QQ等社交关系链,通过发钱给用户来获得第一批基础用户,将“邀请好友注册”这样的叫法换成了更接地气的“收徒”。
事后证明,下沉市场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红利在2016年还是大量存在,很多用户对资讯信息流产品还是第一次接触,加上补贴发钱的运营刺激,趣头条APP很快就达到第一个10万DAU,随后就是第一个100万DAU。
“大方向对了,下沉市场大有可为。具体运营方法也找到了,看来这次是找对了。”看着每天不断刷新的后台数据,谭思亮对联合创始人、趣头条CEO李磊提出新的要求,“再上一个台阶,实现千万级别的DAU。”而李磊带领团队凭借强悍的执行力,在2017年底就实现了这个小目标。
一个创业公司的生死抉择
趣头条App上线并在短期内获得爆发式的增长后,2017年开始市场上也出现了一批“追随者”,模仿抄袭趣头条的“补贴+收徒”模式,甚至给出的刺激力度更大,希望借此来抢夺用户。运营团队一度在这个问题上十分纠结,要不要跟进做更大的补贴?跟进,则意味着可能会展开一场资讯信息流产品的补贴争夺战,不跟进,眼看着用户被对方吸走于心不甘。
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创业,当创业者发现一个新的机会时,面临的第一道坎,可能就是来自同行的快速模仿和复制。如何应对抄袭者的挑战,成为摆在谭思亮面前的一大课题。
团队经过讨论后,很快有了答案。因为在谭思亮看来,发钱补贴用户只是一种运营手段,绝对不能变成目的和最终模式,作为资讯信息流APP,产品的核心还是内容。只有在内容上进行大手笔投入建设,才能最终拉开趣头条和其他抄袭者的差距。
基于这个逻辑,在2017年下半年趣头条获得成为资本领投的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时,谭思亮都没有对外公布发声,而是默默的全部用来扩大团队和加强内容建设,继续跑马圈地。当抄袭者在补贴和类网赚的模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时,趣头条已经构建起资讯内容信息流的护城河。
而内容投入也带来的显著的回报,用户留存等各项数据远远高出一众模仿者,“靠补贴拉新,靠内容留存”这条道路又被团队摸索了出来。最终趣头条被腾讯、小米等投资者看中,在2018年第一季度引入B轮融资。
趣头条补贴用户发钱的运营方式,不可避免的会被一批“羊毛党“盯上。在发展过程中,谭思亮带领团队做的另一个重大决策,就是在2016年时DAU百万级别的时候,一次性彻底清除了20多万个疑似作弊账号,这对刚起步的趣头条来说无异于壮士断腕。
在当时内部运营会议上,到底该如何做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我们要做的是资讯内容平台不是网赚平台,需要的是真正对内容感兴趣的真实用户,而不是过来薅羊毛的网赚人群。”谭思亮一锤定音,最终说服了小伙伴。
从此防止作弊账号、封杀疑似“羊毛党”成为趣头条一直在进行的基本日常工作,不因贪求一时的数据增长而丢失长远的战略目标,也因此趣头条才能确保整个平台用户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而随着资本的加持,用户量的加大,谭思亮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数据的增长,也要考虑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资讯信息平台的责任和承担。随着公司规模扩大,谭思亮意识到,“完全依靠算法推荐分发的内容模式肯定不可行,设计算法、实现算法背后的人必须有社会价值观,平台必须引入内容的人工审核和编辑机制,要做成平台就需要有平台的责任感。”
因此,趣头条很快就从传统媒体挖来负责内容高管,建立起数百人的内容编审团队,并仍在不断扩大规模,预计很快会超过千人。
回过头来看,在将近两年的创业过程中,任何一次需要艰难决策的时刻,可能都是决定趣头条公司生死存亡的时候。谁也不知道,谭思亮作为领头人,在做出上述多次决定趣头条发展路径的决定时,经历过多少艰难的痛苦抉择。
截止至发稿日,趣头条在不到2年时间内,公司规模已经迅速扩张至969人
成长的快乐和烦恼
当我们问谭思亮,在趣头条的创业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时,他不假思索的说出两个字,“成长”。他说,“个人的成长,团队的成长,公司的成长,是我时刻在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可见,各个层面的成长所带来的焦虑,深深的影响着谭思亮。
而在谭思亮的影响下,趣头条也形成了“简单、迅速”的公司执行文化,一大批来自天南地北的80后、90后不断加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趣头条从最开始创业时不到50人,迅速发展为一家接近1000人的规模。
熟悉谭思亮的人都知道,他喜欢启用“聪明且有执行力”的人,对自己看中的人才,极为重视、愿意投入和分享。在趣头条快速崛起的过程中,有他在51.com、盛大等职业生涯期间的老同事,大家知根知底、配合默契;也有通过猎头服务、社会招聘不断邀请加入的外部精英。趣头条HR团队对公司发展需要的岗位和人才,也会充分灵活处理来选人、用人。
趣头条的技术团队中,有一位“95后”的员工,大家都喜欢叫他“励志哥”。
他出生于河南一个小城,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一度混迹于当地的工厂、餐厅打临工,后来发奋自学编程技术,通过几年刻苦的学习和实践,技术水平突飞猛进,并且坚持自学参加自考拿到了大专文凭。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积累了一些项目经验后,被朋友推荐来到趣头条面试。
得知这位“励志哥”的经历后,趣头条的面试官十分细致的和他进行了交流,发现他骨子里拥有和趣头条企业文化非常吻合的“创业精神”,能力也超过了同级别的平均水平,当时就决定录取这位曾经因为学历而被众多互利网公司拒之门外的年轻人。
有人将趣头条和快手、拼多多放在一起讨论,认为是“下沉市场三巨头“。谭思亮其实不反感这种叫法,反而认为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市场定位非常正确,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三线以下城市这个市场非常大。对于资讯App来说,这部分用户考虑的首先是有没有的问题,其次才是好不好的问题。
而早在2015年,就有众多媒体和投资人判断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
随着“下沉市场三巨头”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会开始关注三四线城市,但想要吃下这块蛋糕,最终还是要有一个合适的产品作为切入点,有了合适的产品作为切入点之后就需要有一定的创新,针对用户群有一些足够创新式的打法,趣头条貌似已经找到了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文章来源: 黑市|灰产圈|黑产圈|一本黑|黑市商学院
共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