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180514092451.jpg

Telephone

电话

新世纪社交礼仪:

聊天别发语音

聊天别问“在吗”

没急事别打电话

就算要打也先征求同意

一、手机长年静音模式,铃声响起也不至于被吓到;如果用一个铃声久了,在哪里突然听到这段音乐就会不自然感受到压力。

二、现在电话一响,心里一咯噔:额!出事了.......

二、甚至,电话来了,不想接,也不敢挂,就那样放着.......

三、有未接来电也不想拨回去,就等它自己再打过来(只是懒,懒到不想去应对未知的琐碎和不安)。

四、聊的过程,谁也不知道对方要干嘛,要说什么事,自己还要迅速组织语言,尽力去调整语气,担心有哪些不得当的地方。

五、聊电话的过程,不能忍受自己讲电话的声音暴露在空气之中,感觉像在裸奔一样。

五、明明微信上聊得挺熟的,一个电话过去之后简直不能再陌生了,再次回到微信聊,连自己收藏多年的表情包也不敢轻易发过去了,就是感觉很尬,很尬......

微信图片_20180514092457.gif

电话不想打也不想接,好多人都这样说:

1、不接电话,是怕出事  

对方不提前说是什么事,大概要聊多久,要通过电话决定什么事情,就感觉要被对方掌控带入一个未知的世界。

以前人们接到一个电话很期待,感觉无聊的日子有了点意思;现在已经处在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很多垃圾、无效的信息充斥在我们周边,我们全身心疲于应对,需要大脑不断转动去识别、处理、筛选并作出决策。

其实大家都挺累的,直接一个无征兆的电话就等于直接攻入个人的信息隐私空间,不请自来的感觉,正常人当然不舒服、不自在,到头来反倒被社会心理研究学家说成自闭症、语言交流障碍症,就算不是也快要被暗示自己有这个有那个了。其实我们只是太累了,不想被无端打扰,想舒服一点罢了

2、不接电话,是怕尴尬  

明明微信聊得挺熟的,一个电话过去简直不能再陌生了。最怕空气突然安静,5分钟的电话有3分钟沉默这简直就是心理活动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所以,不少人说,我宁愿接听一个保险推销的电话也不想忍受这么长时间的尴尬。于是,就有这么一个建议,关系没那么自由自在的时候,最后是先从文字,再到语音,然后才是电话。

3、不接电话,是怕骚扰  

如果一个月有10次电话,那基本8次电话就归功于10086、保险推销、还信用卡、推荐购物等等;当你在朋友、同事面前接这个电话(不接的话又会担心错过什么大事),当你知道对方身份后,感觉受到了骚扰,满意度下降,碍于在场朋友的环境,你可能不能直接说NO,还需要假装再听一听,然后说好的好的,其实你是痛并更痛着

微信图片_20180514092502.jpg

4、不主动回电话,真的不是要冒犯  

有未接来电也不想拨回去,就等它自己再打过来(只是懒,懒到不想去应对未知的琐碎和不安),但是又有一个说法是这样的,有电话过来没有主动回过去是不太合适的,另外,领导给你个电话,你不回过去试一个看看

说归说,我们回到一个核心的问题上来:电话真的已经只是一个焦虑激活设备而已了吗?电话无可替代的价值还有哪些?互联网时代,怎么用电话助力我们的工作、社交?

第一,电话真的已经只是一个焦虑激活设备而已了吗?

焦虑,是有双面性的,像药一样,药,吃一两回就差不多,不能当饭吃。焦虑也是,在工作、社交当中用对地方就有效果。

电话带来焦虑,焦虑带来关注甚至专注,一个人焦虑一个东西的时候就想尽快让这个东西得到最优解。所以说,没啥事别打电话,打了电话就要争取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共识或者结果。

第二,电话无可替代的价值还有哪些?

现在的互联网信息交换特点,赋予了社交碎片化,大家需要快社交,但是更需要慢节奏的快社交,快社交指的是信息的流入足够简单方便同时足够丰富,慢节奏指的是:处理信息的意愿节奏是慢动作的,信息处理后的信息输出更倾向于慢输出(大白话就是:别催我,让我缓缓)。

微信也好、QQ也好,都非常切合一个点,就是慢节奏的快社交,他们的产品经理人深谙人性,所以基本很多产品都是爆款。

不过,微信也好、QQ也好,有一个小地方就是当A用户喜欢慢节奏的快社交,B用户也喜欢慢节奏的快社交,大家都想缓缓,不想直接处理第一时间的信息,实际在工作、生活当中,就出现沟通效率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药就是:电话。

第三,怎么用电话助力我们的工作、社交?

(1)文字——语音——电话,不要轻易跨越,哈哈。

(2)聊天别发语音、聊天别问“在吗”、没急事别打电话,就算要打也先征求同意。

(3)感同身受,你不喜欢的一些东西,十有八九,你的合作伙伴、你的客户可能也不喜欢,说高大上一点叫用户思维,通俗易懂的说法叫做感同身受。

(4)电话沟通前,尤其是浅关系的电话沟通,提前发个短信、微信:需要电话聊啥、聊多久、需要达成什么共识或者效果,对方是否乐意电话交流都很重要。

(5)提前告诉对方你的号码,让他们备注你是谁,不至于电话来了却一点防备都没有。

微信图片_20180514092506.jpg

网上有很多的分析,比如社交恐惧症、自闭症、沟通障碍症等等,其实大多数人是不喜欢被贴标签的,相信看了上面会舒服多了,不然心里还以为自己真的出了什么问题。其实不过是,我们自己想找到更舒服的生活方式罢了,而且很多人也是这样的感受。

别再拿社会心理学简单套用了

我们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活得更舒服一些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