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馒头的实习生课桌,周末愉快!

昨天你们的朋友圈有没有被一支“戏精”博物馆H5霸屏?但是这支抖音戏精H5,我说它其实是“抄”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仔细看看,不难发现,这支H5的创意与之前刷爆朋友圈的《穿越故宫来看你》H5极为相似,以历史文化作为流量元素,引起观众的高度关注和分享。

创意就是这样,并不仅仅来源于全新的灵感和想象,也来源于经典案例的组合和复用。

那么,这支H5到底是借鉴了哪些元素,戳中了人们什么心理才会这么火呢?我作了如下思考,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至于朋友圈的火爆程度,看下图就知道了。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809.jpg




头条新闻的微博也好评如潮,官方皮才是真的皮。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814.jpg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819.jpg

5月18日前夕,为了宣传博物馆文化,国家博物馆携手六大国家一级博物馆,联合出品了这支H5,并跨界玩起了抖音,推出“博物馆抖音创意视频大赛”。

希望通过短视频的方法,让中国传统和博物馆文化“开口发声”。

这究竟是一支怎样的H5,一时间让这么多人频频转发?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个魔性的H5。


【拍灰舞】和【文物】之间的结合毫不违和,在抖音魔性的BGM下,一个个冰冷的文物形象瞬间活了过来。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827.gif

胡人唐三彩化身popping dancer,分分钟抖起来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832.gif

世界最大,最重的青铜司母戊鼎98K电眼了解一下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836.gif

兵马俑开嗨,动感停不下来

中国旅游报对这些文物形象做了一个趣味解读:

秦陵兵马俑:我们不红,始皇不容!

商代大禾人面纹方鼎:98k电眼了解下。

陶武士俑:受到了1万伏暴击。

三彩梳妆女俑:你们看我这千年拍灰舞能火吗?

男装女陶俑、三彩釉陶女俑:若要论演技,我们才是千人千面的老戏精。

击鼓说唱陶俑:当当当。

嵌银丝观音铜立像:什么当当当......

然而刷屏没过多久,这支爆款H5就遭到微信的两次封杀。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840.jpg

第一次是在昨天中午12时,以“诱导分享”的名义被封杀,但随后恢复了正常访问。

第二次是在下午3时,这支H5分享到朋友圈后,只能自见,无法被朋友看到,等同于封杀。

能火到被微信封杀的H5,还是头一次听说,这支博物馆H5,究竟为什么会霸屏?

01

原因一:创意复用

我们不由得想起之前也爆火的《穿越故宫来看你》H5和央视的《如果国宝会说话》。

经典的东西永远经典,这些火过的内容都为这支H5的创意和诞生做过“传播测试”

1、穿越故宫来看你

2016年7月份,故宫也曾上演过一支同样妖艳诡异的H5炸裂朋友圈——《穿越故宫来看你》,“穿越”和“鬼畜”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作为2016年下半年第一个火爆的H5,《穿越故宫来看你》堪称得上是一条现象级H5广告。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845.gif

看似贱萌贱萌的故宫style,其实是来自腾讯创新大赛的“Next Idea x 故宫”。平时一脸严肃的老朱皇帝,这会儿也配合着Rap说唱动起来了。

整个H5的节奏很好的诠释了故宫一贯贱萌的作风。

老朱皇帝从故宫的画中穿越到现在,戴着太阳镜,唱着Rap,玩着自拍,发着朋友圈,跳着骑马舞......这风格很故宫。

老朱这个600多岁的祖宗级别的大IP迅速晋升为人见人爱的时尚网红,具有极强的号召力。

H5与短视频的结合也做到天衣无缝,风格与故宫潜心打造的鬼畜风格相当一致。

为了揭秘这支H5到底有多火,接下来我们进行一组数据对比。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850.jpg

从对比中可以发现,平均每篇H5的浏览量(PV)和访客量(UV)分别为561和374,而这次故宫H5的PV量和UV量分别达到了3,474,339次和2,825,437人。

可以说,故宫H5因其本身有着很强的阅读吸引力和分享驱动力,火得一塌糊涂。

2、《如果国宝会说话》

2018年伊始,央视爸爸推出一部神作——《如果国宝会说话》,这是一部介绍国宝文物的系列纪录片。5分钟一集,一集一件国宝,一件国宝一段历史。

这部纪录片,只要看了一集,就根本停不下来。不仅有赏心悦目的海报,还有这样的宣传文案。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855.jpg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858.jpg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901.jpg

看完好想说,放学别走——教我一下如何写文案呗?

这部剧跟以往的历史纪录片不同,主打“非主流”风。可以说是如果央视卖起萌来,就没别人什么事了。

先来看看官方的卖萌图: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905.jpg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909.jpg

再来欣赏一下一个个“戏精”文物的风采: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914.jpg

影片中调侃圆滚滚的陶鹰鼎,说人家“肌肉萌”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917.jpg

| 吐槽鸮尊“像一只蹲着的狗”

除了这些,当然还少不了“央视牌”鸡汤,但这碗沉淀着千年历史的鸡汤,喝起来津津有味。

这部纪录片通过“精致”与“脑洞”并存的呈现,让那些历经千年的文物娓娓道来它们的故事。

在它们的“自述”里,你会惊叹于先人的智慧,惊艳于他们精湛的工艺,还有高级的审美。

这些案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呢?

1)都具备“流量元素”

流量元素就是可以吸引用户眼球的元素。简而言之,H5中经常出现的内容,就可以作为H5的流量元素。热门IP是其中的一个流量元素。

如《博物馆奇妙夜》和《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流量元素是文物表情包,《穿越故宫来看你》的流量元素就是故宫和皇帝。

2)都能唤起情绪

无论是博物馆还是文物,在多数人眼里是一个比较生冷严肃的存在。

很多人一走进博物馆,就不禁树起对历史文物的敬佩之感。

这些案例,反其道而行之,给这些冷冰冰的东西赋予了活泼可爱的生命力,不仅可以“舞动”,还可以开口说话,让这些物品变成了活生生的人,秒变戏精。

他们有温度也有自己的个性,缩短了文物与大众之间的距离感。

这样的新鲜感和反差萌,更容易让人产生看到新事物之后的分享欲望。

好的创意是可以被迁移的,这支H5能刷屏,也满足上面的元素。

日本有个广告牛人,著有一本《了不起的未来笔记术》。其中曾经分享了一个做创意的方法,那就是找一张纸,在左边写出你的产品卖点,右边写上你的目标用户喜欢的东西。然后左右连线,就能产出新的创意。

那究竟怎么做呢?

核心方法就是一切从用户的喜好出发。其实有时候不需要羡慕灵感爆棚的人,因为创意其实是可以通过组合产生的。

比如,书上举了个例子,包装一家吸引女性消费的澡堂。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924.jpg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927.jpg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930.jpg

下面是创意常用的公式: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934.jpg

只要通过这种方法认真思考,绝对可以想到多种不同的创意。

02

原因二:抱紧抖音爸爸的大腿

互联网下半场的舞台上,抖音是一个崛起的存在。

中国互联网和年轻人都中了一种毒——抖音毒,由此可见抖音的火爆程度。

抖音不仅在国内很火,而且这把火还烧到了国外。

抖音APP的国际版Tik Tok,在东南亚势头不减。

继1月在泰国登顶App Store总榜后,Tik Tok近日又在越南Google Play和App Store两个应用商店双双拿下总排行榜的第一名。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940.jpg

抖音也成为我们的种草神器,甚至不亚于给我们疯狂带货的范爷。

只要是抖音+xx,这个xx一定火。

比如小猪佩奇系列产品:社会人手表、奶片糖、纹身。“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

一时间,小猪佩奇成为了年轻人追求潮流的标志。

以前的社会人,左青龙右白虎,现在的社会人,想在刀光剑影下震慑住敌人,全靠小猪佩奇!这个道理,连老外都知道。

微信图片_20180519180943.jpg

再比如妖娆太阳花,刷抖音的抖粉们一定对这个会唱歌的太阳花不陌生。

上周办公室的小姐姐把她的太阳花带到办公室,为沉重的办公室气氛增添了不少逗逼的趣味。

不仅是这些被带火的物品,甚至连公众号文章和标题,只要出现“抖音”两个字都可能火到外太空。

03

原因三:传播心理

为什么不管是故宫类还是文物类的H5总被刷屏?为什么喜茶开到哪儿人就排到哪儿?

这些热门事件的传播,背后是否有普遍规律?

规律一:社交货币

在新媒体行业里,“社交货币”不算是一个新词。

社交货币,最早我是在《疯传》看到的,作者是沃顿商学院的营销学教授Jonah Berger。

《疯传》中对社交货币的描述是这样的:

“就像人们使用货币能买到商品或服务一样,使用社交货币能够获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更多好评和更积极的印象。”

简单说来就是一个人在社交场合的出场价值,凡是能买到别人的关注、评论、赞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社交货币。

想想为什么朋友圈里大家喜欢晒娃、晒自拍、晒美食,其实这都是社交货币,它让我们的每次分享都自带流量。

只有有助于人们获得社交货币的内容,才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可,进而被分享。

规律二:情绪感

高唤醒的情绪会激发大众的分享行为。所以你要引起高能情绪点的爆发,有时候即便是负面的情绪,也许会带来正向的传播效果。

这支博物馆H5的文物们在一开头便说道“博物馆在抖音注册了账号,馆里是不是想捧红我们”,制造了一个悬念,吸引观众想去看看抖音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04

原因四:传统文化自豪感VS流行文化认同感

说起博物馆,第一反应就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而提到抖音则会想到逗逼、接地气。

博物馆遇上抖音,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发生碰撞,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博物馆变得不再高高在上,而是真正的走入了大众的生活,与当下的流行元素融合在一起。

近两年,《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这样的历史文化类综艺节目迅速走红,彰显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支博物馆H5同样也唤起了人们对历史文物的自豪感。

在这支H5中,“戏精”“打call”“98k电眼”等网络流行语的运用,拉近了历史文物与大众之间的距离,给大众带来亲切感和认同感。

让大众感觉受到了被关注,也得到了一种展示自我个性的肯定,从而更愿意分享这样的内容。

【总结】


1、创意是可以借鉴和复用的。

人们总是愿意相信创新完全依靠灵感,但往往发散式的灵感却常常限制思维。最简单也最有效的一招就是借鉴,借鉴经典的案例。

因为这些案例已经为你之后的创意做好了“传播测试”。

2、做好传播,最本质的还是用户洞察。

一个H5,能有一个好的洞察,就是是一个出发点。而一个好的洞察,就需要去做一个好的故事。

有了好故事,再去找一个好的表现形式,最后把必要和不必要的交互进行筛选

【今日讨论】

令你印象最深刻的H5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