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药神,逻辑顺畅、智商在线、技术成熟,演员熨贴,很棒的电影。比我想象中更出色,但比一片将之捧上殿堂的的影评要逊色。豆瓣9.0分,十年来国产电影最高分。
如果我说这个分数被高估了会显得偏见吧,但不吹不黑,它的优秀真的足以和《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和《辛德勒的名单》平行吗?如果拿到国产电影来类比,这种高估可能直观:豆瓣评分里,《一一》8.9分,《活着》8.9分,《让子弹飞》8.7分。

11.jpeg

徐峥虽广受赞美,但他仍然是被低估的,他一个人撑起了这部电影一多半的高级感。一个底色悲苦的催泪故事,人性被反复撕扯,原本一个个煽情的桥段,因为他的演技,而免于坠入滥情的平庸。而被广泛评价的“克制”,除了徐峥的演技,真没看出来有什么地方是特别克制的。
四万一瓶的格列宁、一年近50w的费用要持续支出,不然就会死。这电影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坐在屏幕下方,用2小时的时间,认真掂量了自己对于生命的“购买”能力,我想绝大多数的答案是:买不起。
我们和那些病人成为命运共同体,岁月静好瞬间化成幻觉,人间如此悲苦,再谈幸福的彼岸显得遥远又苍白,活着本身已在炼狱边缘。
中途哭了四五次。并不是因为特别感动,只是因为特别难过,以及我天生泪点非常低(笑点很高),在家被我妈逼着陪看鸡飞狗跳的国产婆媳剧,有别离、生死、分手、心碎的桥段,我也会哭。
这是作为人类共情的本能,而同情并不等于认同。
故事里有各种道德绑架和情感利用,让人不适,但这就是人性真实的一面。
程勇最初走私印度格列宁,纯粹为了钱,为了给爹做手术,这是个人利益。而从客观上,这个利己的行为的确帮助了那些买不起正版药而恰好付得起5000/盒仿制药的病人续命。那些病人原本对程勇感恩戴德,视为恩人。
而当程勇觉得钱“差不多赚够了”+“迟早被抓进去”的恐惧日益增加,他决定收手,以200多万的价格把仿制药的代理权卖给药贩子张长林的时候,原本亲密无间受惠于他的合伙人们瞬间出离愤怒,摔桌子离开。
我很惊讶,他们对程勇的愤怒从何而来。我生意不想做了,我不想再冒险了,你们生死有命,大家各奔前程。我就是个普通人,我要陪我儿子长大,我不想为了你们坐牢。
我就是个普通人,我不想伟大,这有什么错呢?
“帮人帮到底,好人做到家,最后舍身取义“才符合他们预期吗?他们有什么资格对这个为他们的黑夜注入过光明的人愤怒,有什么资格要求对方为了他们去承受”只要做下去就一定很快会坐牢“的命运?
只是因为自己”的确真的非常可怜非常需要帮助“?我弱我有理?
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12.jpeg

做好事的人没有任何义务要把好事一直做下去,曾经为你点亮灯火已经是善良,无论多短暂,人都应该记得这种善良并做出回报,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厚道。
而不是把别人曾经付出的好当成是“理所应当无休止付出”的筹码——你怎么说不帮就不帮了呢,而你明明是有能力帮我的,我都快死了,你怎么能见死不救呢?你不帮就是害我,你欠我的,你是恶人。
这是活生生的“一碗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
如果人人遵循这种逻辑,就会显得好人像个蠢货。本来可以“能帮一点是一点,世界因此变好一点”就变成了”一旦帮了就收不了手了“。做好人,好事的决策成本被无限的提高了,这样的社会真的更温暖吗?
程勇在收手的时候没有把珍贵的代理权妥善安置,居然交给了万恶的假药贩子张长林,这是他被合伙人们诟病的另一个原因。张的确不是什么好人,可是在当时,他是程勇唯一的选择,唯一的选择等于最好的选择,不然呢?
无论如何程勇和张的这桩代理权交易,能导致的最坏的情况就是一切回到解放前——回到程勇没有出现之前,仿制药买不到或者贵到买不起了,病人们回到生命挣扎的从前。
并不是程勇让他们回归黑暗,而是他们原本就身处黑暗,是程勇曾经让他们看见光,而光很快熄灭了,普通人程勇没有原罪。
张长林后来把价格一路涨到2w,还是比正版药便宜一半,虽然依然天价,但这个情况其实是好过程勇出现之前的。起码买不起4w正版药而买的起2w仿制药的那一部分病人,还是拥有活下去的机会。结果张因为涨价被仇恨的病友举报,开始逃亡,仿制药的购买通路被直接切断,那些原本刚好花得起2w买药的那部分人,因此就得死——说这部分死去的人,是被举报的病人间接害死的并不过分,如果”老谋深算经验丰富“的张长林不被抓,他们的生命原本是可以更长一点的。

13.jpeg

“被买不起的白血病人举报了”,这是让人后背发凉的一个瞬间。
厄运是真,人性之恶也是真。这种恶,并不会因为出自弱者,就显得名正言顺。
所谓盗亦有道。面对程勇,张长林是一个懂得交换,且遵守交易规则的人。他从程勇那里得到的好处,都主动付出了等额的代价。他去勒索程勇25w跑路,程勇多给了他10万,他保护程勇是报恩,用高昂的成本——多坐几年牢。
张长林卖无效的假药骗钱,当然不能算好人。但是,对待恩人,他比电影里很多“好人”,都要仁义。
和程勇一起创业的白血病人老吕自杀,在吕妻的眼中,普通人程勇是罪魁祸首——如果不是程勇不仗义的退出,丈夫就可以不死。直到大英雄程勇以一个绝对奉献者的姿态“返场”,自掏腰包贴补为那些病人卖药,吕妻才原谅了他,重新尊重他。
她意识不到,程勇从来不欠她什么。她是程勇的受益者。带走她丈夫的,是命运,没人需要负责。
再说正版药仿制药。
我上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很爱音乐,那时候还是cd的时代。我只买正版。一个听起来最高级的理由是:我觉得我爱的音乐值得正版的价格,我希望那些做好音乐的人可以赚到钱,我持续的买正版才能保证我能持续的听到好的音乐。另外两个也同等重要的现实理由是:正版和盗版的价格差距并不大,买正版的体验感更好从而性价比更高,以及正版cd的价格以我当时的零用钱,是可以轻松支付的。
然而,救命的药并不是cd。人命关天,如果我是他们,在根本没有能力买正版药的时候,如果有购买仿制药的机会,我会毫不犹豫。
即使承受一定的风险,即使铤而走险,即使践踏规则。因为我想活下去。
即使,这种购买行为,是助纣为虐。所有盗版,都是错误的。打击盗版,这个保护整个人类世界的规则,并不会因为面对生命领域而有曲折。每一颗仿制药都是在损害生态,全世界除了印度之外的国家,都保护药品专利,严打走私,并不是捍卫药企的利益,而是在捍卫更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规则。
很矛盾,对不对。
想活没错,但践踏规则就是错。做错事需要付出代价。程勇的代价是坐牢,我们普通人的代价是在更长远的维度里,伤害自己和后代。
让白血病人活下来的并不是印度仿制药,而是正版格列宁。这是最底层的逻辑。
网查格列宁的研发成本是40亿美金。一项医疗成果从立项到上市,通常动辄10年的漫长周期,层层筛除,最终上市通过率仅为2%.这意味着,有98%的已经投入了巨大时间和资金成本的项目都注定会死,这些沉没成本都是要算在那成功的2%头上的,所以格列宁的实际成本,远远高于40亿。
而世界顶尖的药品,年销售额常常是百亿级。这个量级的产值在理论上,可以覆盖所有成本,且有高额利润。这是确定的。
可是,上述都不重要。因为成本高、风险高并不足以构成天价的理由,定价的根本,是来自市场共识。这种天价如果没有共识没人去买、有价无市,药企很快会垮,年销售百亿正是这种共识的充分体现。这很沉重,但这就是真实的市场。
暴利并不是顶部制药公司专利垄断后的结果,而恰恰是这个尖端产业之所以能够存在的前提:(顶部药企)如果没有暴利,我就不干了。
说到暴利,ipone的利润率够不够高,facebook和google呢?很多人说,别的企业暴利没所谓,可是药企人命关天,应该普惠于民。可是,哪有什么应不应该,多少利润率才算暴利?以及又有谁有资格裁定呢?政府当然有资格出手干预,药品限价不让药企赚大钱,那结果就是,药企从此不会再做高难度研发了,会转而去投身政府不干预的、更高利润的产业。没了天价正版药印度药厂又去仿谁呢?
还有一些声音说,感谢印度药厂。如果非要用暴利来界定善恶,药品是边际成本趋近于0的商品,印度药厂的出厂价500一盒,它几乎没有研发成本没有风险成本,这算不算暴利?它的利润率甚至是有可能是超过正版药的。黑不黑心?
暴利并非合情合理,作为消费者我们厌恶暴利。
可是,无药可医一起等死,和有很多钱就可以买到命,哪一种更美好?
正是因为市场经济的自由与竞争存在,因为商人无休止的逐利之心和“暴利”的野心,他们才愿意投入政府根本无力提供的惊人资源和承担巨大的风险,诺奖的成果才能最终产业化落地、一切文明进化的种子才能开花结果,最终改善我们的生活、生命品质,这都是得益于“血腥而功利”的商业文明。
影片里虽然并没有刻意丑化药厂,但导演温柔的为每个普通人和坏人都预留了人性高光时刻,而唯有药厂代表的形象,是始终的傲慢而从来没有人的温度。这是一个略显肤浅的立场。
世界上目前最贵的药依库珠单,用于治疗重肌无力(MT),一个病人依靠此药维持生命一年需要40w美金。
如果天价药只能为富人的命。等于富人的命就是比穷人值钱?
不是的。
生命无价,但对于一个重肌无力患者,生命价值中可以被量化的部分等于每年40w美金,谁花了这个钱就都能买来无差别的“活下去的机会“。
生命平等,穷人和富人的命,一样值钱,都很贵。但富人的生存能力高于穷人,因此可以付出更高的价格来兑付自己“原本昂贵的生命”。
写到这里。我比昨天看电影的时候更沮丧了。道理都懂,世界没错,不抱怨,不憎恨,不指责。一切后果自负,努力赚钱,多买保险,在病痛时尽量不给家人造成灾难。
可是,活着真难啊。贫穷和苦难如影随形,猝不及防。
我们无论再修炼的如何强悍,不过是为了去防御那些上帝早已分配好而我们一无所知的厄运。
而坚韧的极限,亦不过是在那样的崩裂时刻,崩溃的姿势好看一点、体面一点而已。
此时此刻,生而何欢。


来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