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1省区市2018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榜,和2018上半年中国各省市GDP排名。

整体而言,总体形势向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但这种整体繁荣的背后,是一种巨大的欺骗:中国北方经济与南方经济差距越来越远。

经济南强北弱

如果将上半年居民人均收入按南北方来划分,格局是这样的:

微信图片_20180806143026.jpg

▲西藏未在统计范畴

注:安徽和江苏两省虽然地跨南北,但江苏只有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市属于北方,且2017年GDP只占本省的23.1%,全省经济重点全在苏南,所以在经济上把江苏算南方。

安徽同理,地跨南北,但只有阜阳、亳州、淮北,宿州和蚌埠局部属于北方,2017年仅占本省GDP的24.49%,在经济上也划归南方。

河南、陕西大部分在秦岭-淮河以北,所以整体算作北方省份。

经计算,北方15省市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076元,而南方相应数据为15033元,北方大幅落后于南方。

在2018上半年各省市GDP方面的数据也同样呈现如此趋势。

微信图片_20180806143029.jpg

GDP总量方面,南方各省市更是完全碾压北方。GDP总量排名前十名中,北方仅占三席,南方夺得七席。

在GDP增速方面,北方各省市也是不容乐观,增速大幅慢于南方各省市。

微信图片_20180806143033.jpg

种种数据都在印证一个结论:中国经济南强北弱趋势不断加强,且不可逆转。

南方人口增长强劲,北方人口增长停滞

这种大趋势下,北方人口也呈现萎靡不振的势头。下图是2017年各省市人口增长状况。

微信图片_20180806143036.jpg

由于经济和自然环境的优势,南方人口增长依旧强劲,北方人口下滑趋势明显。

人口增长情况也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未来经济增长活力,北方地区未来堪忧。

高素质人才流向南方

另一个雪上加霜的消息是,中国人才流动趋势中,高素质人群(指本科以上学历群体)也集中流向南方城市。

据蚂蚁金服之前对全国2325所高校近5年的毕业生进行分析显示,在过去五届大学生迁移上,广东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分别以12.61%、4.64%和1.71%成为净流入率最高的前三大地区。

微信图片_20180806143039.jpg

58同城毕业季数据也显示,2017年毕业生简历投递量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广州、成都、北京、重庆、深圳、郑州、上海、长沙、杭州、贵阳,其中八个是南方城市。

整个南方对人才的吸引力正不断加强,近年来北京地区高校人才由于落户困难、气候环境等因素,也出现了南下上海、深圳、杭州的趋势。

高素质人才的流失,无疑将会加剧北方城市的衰落,加强南方城市的竞争力。

北方城市群衰弱

事实上,北方城市群也早已被南方甩在后面: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名单中,南方9席,北方6席;全国五大城市群中,南方四大城市群珠三角、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2016年GDP占了全国的33.4%,超过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京津冀城市群仅占7.5%。

微信图片_20180806143041.jpg

新规划的长江经济带,人口和GDP占了全国的40%,联结成渝、长江中游和长三角城市群,南方城市群实力将进一步加强。

反观北方的哈长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和呼包鄂榆城市群,江河日下,毫无腾飞迹象。

南北方教育医疗差距悬殊

经济、人口、人才、城市群的多方位差距,让南方在教育、医疗上也优势凸显。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8中国高校百强榜中(这是该机构连续第16年发布报告),全国前100名高校中,北方只有40席,仅北京就占了18个,数量不占优势,还严重分布不均。

在全国三甲医院分布上,南方也以压倒性优势完胜北方,全国705家三甲医院,北方占了313家,占总数的44.4%,南方则有392家,占据了55.6%的份额。

北方5亿人的命运——南迁?

经济不断落后,环境持续恶化,人口逐年衰减,人才纷纷流失,中国北方发展前途堪忧。

就个体而言,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南方肯定有更大优势。就拿买房来说,南方持续繁荣、人口增长强劲也能保证房产增值不贬值。在2018年5月全国城市房价统计中,平均房价过万的53个城市中,南方42个,北方只有11个。

微信图片_20180806143044.jpg

▲环境宜人的南方小镇

环境的持续恶化,气候异常、严重缺水,导致生活环境不佳,也在逼迫一些北方人前往南方生活,前往海南购房、过冬的北方人逐年递增或许就是北方人向南迁徙的一个前兆。

改善中国北方的气候环境和振兴北方经济,从短期来看都是有很大难度的,对于北方5亿多民众来说,往南迁移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