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jpg

最近有很多人问小编,区块链这个行业究竟是什么样的?在他们的印象中,区块链大佬总是壕气冲天,随手一个红包都是4位数,随口一个小目标就是改变世界。对于几毛钱红包都会争头破血流的小可(diao)爱(si)们来说,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而在小编的印象里,区块链大佬们根本不像他们说的那样:区块链大佬和其他行业的大佬还是有区别的。

像其他行业的大佬都是风度翩翩,或叫你散户,或叫你投资者。所以,哪怕你炒股亏钱了,你为国接盘光荣啊。但在区块链行业中,大佬们自带光环,张口闭口都是共识,你收获了自己的信仰与爱,所以亏的钱更多了......

直到今天,被誉为“未来的趋势”的区块链火了大半年。下面,我将为大家来揭开整个行业神秘的面纱,区块链产业链中三个主要角色:项目方,交易所与区块链媒体。

谈梦想的项目方

先讲讲项目方。但说项目方前,不得不提到一个词,“梦想”。在区块链这个行业中,每一个项目方都是讲梦想的。

梦想是什么?《中国合伙人》里面说过一句话: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但这句话放在区块链行业中,是这么理解的:梦想就是你把钱给我们,我们让你做梦加想想,我们就能财富自由、别墅靠海的事。

不理解的话我来举几个例子:贾跃亭是讲梦想的,他有一个造车梦,在资本市场中,融资了10亿美元,然后跑路了;黄鹤是有梦想的,它想造一个江南最大皮革厂,然后他跟小姨子跑路了;朱潘(90后区块链大佬)是有梦想的,他有一个打造世界级企业信用网的梦想,然后他全家都跑路了。

所以每一个项目方都是讲梦想的。梦想不仅让他们感到坚持很快乐,还会给他们伴有会所嫩模,豪宅别墅,当然还有跑路的生活。

在最开始,项目方还是单纯的,当时大家谈的梦想还真的是梦想,韭菜们认为其数字货币有所价值。把钱投给项目方,获得项目方发放的代币,帮助项目方落实产品,而项目方在技术上努力,在应用上落实,不断提高代币的价值,最终达成双赢。

今天来看,整个币圈市值前十的币种中有8种是2016年之前成立的。这说明真正落实的项目大部分还是来自于2016年之前。那中间这2年,特别是区块链大火的2018年,为什么很少出现能推动行业发展的项目?

原因很简单,风口是个好东西,大资金入场,足以让一切理性化为贪婪。2018年初的时候,比特币的价格持续升高,区块链的价值暴露在大众的眼前。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暴风,迅雷,人人网等一大批曾经在PC时代笑傲江湖,而在移动互联网默默无声的老牌互联网企业全部表明进军区块链,结果就是这些公司的股票统统大涨。

我就纳闷了,你说蚂蚁金融布局区块链我信,一方面人家确实布局早,另一方面人家的应用场景确实与区块链契合。但是暴风、人人这些公司,先不说区块链是否是其应用场景的一个必须品,单说技术方面,布局区块链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为什么光喊喊口号,股票能涨19%之多?这说明随着大资金入场,资本市场对区块链项目不再保持投资理性,同时也开启了一个项目方只讲梦想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特点是骗子入场收割投资者和散户,这个时代的产物是空气币和梦想,这个时代的项目方拿着一纸白皮书去找投资人拿钱。啊?你问技术构架和代码怎么办?年轻人总要有点梦想的嘛!

所以技术是可以想象的,代码是可以抄比特币的,总之只要有梦想,一切都跟真的一样。然后就可以找来媒体造势,打造好自己的团队形象,宣传项目的应用场景是多么的伟大,什么概念牛逼就说什么,比如物联网、人工智能。

互联网还没办到的事,区块链反而先办成了。接着把公关做好,就该准备准备上交易所割韭菜了。韭菜不买账?没关系,办法总是有的。既然是空气币,搞空投,免费发放,就不怕你不要!

等拥有这个币的人多了,把盘一拉,散户一看赚到钱了,媒体宣传抬一下,说“这是下一个百倍币、千倍币”,自然会有大把的韭菜入套,等入局的韭菜差不多了,币价下跌,圈钱跑路,完成最初的赚钱梦想。

罪恶之源的交易所

当你为项目方的节操而感到惊叹时,我只能说这就跟2002年的中国足球一个道理,当时你以为他们一球没进,打个酱油就回国便是下限,但实际上下限远超你的想象!

你不知道那次是中国队最辉煌的一次,未来的16年里中国再也没进过世界杯一次。这个道理放在区块链行业中也是一样的,真正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是项目方们共同的爸爸,“罪恶之源”交易所。

为什么称之为罪恶之源?因为最开始的行业构架设想中,完全没有交易所存在的必要。要知道比特币最初被设计出来的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点对点支付系统。

以当初用比特币买披萨这件事来解释,就是我想用比特币买披萨,于是到比特币社区中发一个帖子,“我想买披萨,以比特币支付。”这个时候,有人出价10000个比特币换一个披萨,双方都同意,这笔点对点交易成立。

别以为当初披萨哥脑子秀逗了,那个年代比特币在大家的共识中只值这个价!这就是最初的设想:用户彼此间,只要达成共识即可自由交易。

但是有一个问题,这样虽然保证了交易的透明性,但交易很不方便,于是交易所便应运而生。一个去中心化的设想,最终衍生出了中心化机构,不得不说一句,这都是命啊~

自交易所出现后,一切都变了味。这是因为交易所在行业中基本掌握一切权利。要知道,哪怕是互联网巨头垄断扩张的年代,也是上有国家政策,下有朝阳群众监督,而且BAT三家分别掌握不同的流量渠道和变现渠道。

而在币圈中,交易所却分别占有监管,执行,流量,变现渠道等权力,就此而成为整个行业的上游玩家。

1〉收割项目方的监管权与执行权

币圈里一直有一句话,“项目方割韭菜,而交易所收割项目方”,为什么交易所是整个产业的上游玩家,要从交易所收割项目方说起。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项目想要发行数字货币,最重要的有两点,1、有流量认可项目方发行的数字货币的价值,2、这个币可以流通。而交易所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两大痛点。它们自带流量属性与流通属性,大量散户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简单来说,只要项目方能上交易所,就有人买项目方的币。

所以说,除非项目方再回到之前的点对点交易模式,否则其变现渠道就掌握在交易所手里。如果仅仅如此,其实还远达不到交易所收割项目方的程度。

但交易所还有另外一个权力,“上币权与下币权”。要知道,在中国的证劵市场中,交易所只有执行权,受证监会监管,如果想上一个新的证劵交易品种,只有证监会批准后才能上。但在区块链这个行业中,这两种权力却都掌握在交易所手中。

数字货币交易所的成立不需要申请和上报,因为压根没有证监会这样的监管机构存在。所以只要你想开,有技术,有人认可,开一百个交易所都没问题;其次,交易所上新的数字货币也不需要任何组织的批准,自己就可以做决定。

于是上什么项目,下架哪家代币,全靠交易所的自觉——而交易所在这一点上做的也很有底线,有钱就行啊。

上币下币全凭交易所一句话,鸟枪换大炮,朋友变爸爸,项目方不得不接受被交易所宰割的事实。当然韭菜们别开心,要知道项目方损失的money,都会从你们身上找回来,毕竟交易所上的那些乱七八糟的空气币,终究都是韭菜买单。

2〉天生霸权的交易权力

说完了交易所的监管权与执行权,再说说变现渠道这个事,为什么上面提到过,还得单独在说一下?因为变现渠道具备天然的霸权优势。在整个数字货币的流通环节,最为关键的一个节点就是交易。

让数字货币和数字货币之间发生兑换,数字货币和美元之间发生兑换,这就是交易所掌握的变现权力。霸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之前提到的交易所对项目方的霸权,另一个是下面一段将主要说明的:交易所对散户的霸权。

交易所手中握有的变现渠道对散户的压迫可以说是最大的。要知道在法币世界中,大额交易都会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道理放在区块链行业就是,只要你需要交易数字货币,那么你的数字货币一定会存在交易所里。

交易所额外多了保管你数字货币的权力,于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的交易所,就跟“过年回家你妈问你找没找对象”一样,打着为你“数字货币安全着想”的名义,动不动冻结你的账户,以防止大额数字货币从交易所流失掉。

造成的恶果便是,当散户手中持有的数字货币由高走低时,持有的数字货币由于被冻结,导致无法操作,等项目方带钱跑路,散户手中的数字货币一文不值时,这个时候,交易所再把你的数字货币还给你,美名其曰“读书人的事,那能算是偷吗?”是的,不算是偷,这是抢啊!

另外想想,在传统证券交易中最为大家所痛恨的莫过于手续费。但区块链行业中,手续费完全是小case,因为手续费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交易所的胃口。

交易所既然掌有上币下币的权力,那他们自己为什么不能发行数字货币?所以,交易所本身也是项目方,他们也有自己的项目——平台数字货币。而这块蛋糕的利润要远超手续费。

想想吧,一个组织,既掌握货币的发行量,又掌握货币的价格变动。这哪里是交易所,分明是“银行+证劵交易所+证监会”的三位一体。于是“超级BUG”平台币便诞生了。

为什么称之为BUG,我举个例子说明:交易所发行一种平台币“SB”,发行价格是一币一块,还是老套路,没人买没关系,交易所可以暗箱操作,通过机器人刷量的方式,把价格抬上去,营造一种很热闹的景象。

韭菜们看到了,咦?这个币有前途,还是平台币,于是在2块钱的价格出手了。等入局的韭菜多了,再使交易量回归正常,这时候“SB”跌到了1.2,从2块到1.2块,这中间的利润,就是交易所挣走了,交易所成为了最大庄家,至此不动声色地完成收割。

至此,交易所上有监管权,下有执行权,拳打项目方,脚踩小散户,成为整个行业的头部玩家。

变质的媒体、大V

最后说一说,行业中另外一批角色,媒体和大V。这批角色在区块链行业中的份量要远超在传统互联网中媒体所占据的份量。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随着传统互联网的发展,早已形成了一批流量集中的巨头,像百度,腾讯,头条,网易等。它们当中,有的掌握有信息搜索渠道,有的掌握社交渠道,有的掌握信息聚合的门户网站。虽然是流量巨头,但由于获取信息的多样化,导致彼此之前存在制衡关系。

比如,你在微信的朋友圈中看到一条新闻,你对这个新闻比较有兴趣,于是通过新闻门户网站找到这个事件的更多详情,结果发现与朋友圈里讲的相互矛盾,这时候,你可以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更多的信息,由此来辨别这件新闻的真伪,这就是所谓的制衡,通过获取信息的多样化,总能辨别出信息的真伪。

但在区块链这个行业中,流量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依旧是分散的,因为区块链有关的信息不足,导致并没有形成类似微信,百度的流量巨头,甚至连支撑网易新闻,腾讯新闻这类可信服的门户网站都不足以办到。

这样必然导致了信息的分散化,进而出现了一个结果,区块链媒体发布的信息,没有制衡关系,于是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

除此以外,因为没有巨头将信息集中起来,散户们想了解相关信息,又不知从何处获取,自然只能选择相信颇具“权威”的媒体与大V,而媒体与大V便成了区块链中的流量担当。所以在区块链行业中,媒体和大V所占有的份量,要远超传统互联网。

想一想,“谈梦想”的项目方,想一想,三位一体的交易所,那么在午夜梦回之际,区块链媒体和大V们,会不会也想到了那远在大洋彼岸的诗和远方?在韭菜记忆只有7秒的前提下,在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你都必须信的前提下,媒体与大V们,通过联合项目方喊单,通过收智商税的方式,走向了那金灿灿的财富自由之路。

以上就是区块链行业的现状:上游是无法无天的交易所,收割所有人;中游是项目方与区块链媒体收割韭菜;下游的韭菜们被所有人收割。整个产业不公、混乱、无序。

但我依然相信区块链是未来的趋势:它自从诞生起,就被赋予了改变不公市场的命运。互联网也曾如此混乱、无序过,但最终依旧绽放出如谷歌,微软般灿烂的烟花。也许这场市场寒冬会冻死很多“人”,但这绝对不是结束,反而一切也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