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网络首席战略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陈威如在毕业典礼的「难忘一课」中,为毕业生们描摹了智能商业时代的挑战和应对之策,他寄语大家要有平台思维,只有练就「无我」的境界,才会在纷繁复杂的未来游刃有余从容不迫。

image.png

这堂课应该讲什么?我苦思了很久。同学们已经上过很多课了,还有什么能够为大家增值的呢?想到我自己有十几年的学术经验,又在阿里摸爬滚打了一年多,我觉得可以和大家谈一谈未来,也就是所谓的智能商业时代,产业全链路环节都会进入一个数字化互联的阶段。

一年多来,我在阿里学到的一件事情就是「看十年做一年」。「看十年」其实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表现,它将目标设定在十年之后,需要高管们一起努力,经过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去完成;但是,企业要活下来,必须要有很强的现实感,阿里的KPI考核就非常切实,所有的高管都要将自己半年或一年的目标通晒给其他高管,激励大家共同前进。

我认为「看十年做一年」是把两个看似矛盾的东西融合在了一起。如果不能看长远,做出来的可能只是一单生意,而不是一份事业;而如果没有一个短期进展的评估,就有可能陷入空谈。两者如何能结合在一起,我觉得是可以学习的,我们要着眼未来,但要注意落地的方法。

在迈向未来的过程中,未来是极端不确定的,大家在中欧的两年中会得到很多教授的帮助,展望未来,你也许会感到担忧。我认为,有三件事情是大家平时可以思考的。

第一,你想做什么?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高管,要时时叩问内心,遵从自己创业的初心。

第二,你能做什么?有没有坚实的团队及组织能力协助完成你想做的?

第三,你应该做什么?什么是你人生中的使命?这世界需要你来完成什么任务?大家差不多都处在40岁左右的中年阶段,当你逐渐拥有财务自由,想想你的使命,看看接下来还有什么能够激起你的热情?

image.png

当你知道你的使命之后,你就会清楚需要放弃什么。如果不放弃惯常在做的事情,你就没办法得到满足内心的新事业。这种放弃,在我们所谓的创新升级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未来,是一场线上线下融合的战争】

过去十年,企业一般谈论着两种创新。一种是在触达用户的信息渠道上的创新,以往我们通过报纸、杂志来获取信息,后来出现了微信公众号,现在又流行短视频这种新玩法。

第二种是销售渠道的多元化,以前企业通过商场、超市来触及消费者,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发展电商,甚至开始了线上线下的融合。

从这些正在发生的现象,你看到了怎样的未来?

当你把整个价值链展开时,你会发现,原本感觉自己互联化做的不错的公司,其实只是触及了全链路的两个环节,一个是信息传播的互联化,一个是分销渠道的互联化。未来,会不会从消费端逐渐向整个行业进行互联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呢?

供应链是不是也可以互联化和数字化呢?你放在各个经销商的存货是不是都可以可视化?当消费者在网上下单购买一箱矿泉水的时候,与其跋涉千里从产地仓发货,好不容易隔天送达,为什么不让消费者旁边的一家杂货店直接在30分钟内送达呢?

制造业未来是不是也可以进行智能化和数字化?我们看到,耐克已经不只把代工的订单给到传统的制鞋工厂,而是给了像富士康一样的电子代工厂伟创力,并不是因为鞋子变成了电子产品,而是因为这些电子代工厂可以把生产流程数字化。

因而帮助了解100多道工序中有没有时间与材料的浪费,哪些工序可以砍掉,在线上经过运算,找到最优化的方案后再到线下实施。同样的分析试验,纯在线下做可能要花费几年的时间。我们有中欧校友就在这样做工厂的数字化,成本立刻降低了二分之一。


image.png

未来十年,这些技术带来的变革,一方面带来机会,另一方面也带来诸多隐忧。这不是互联网的战争,它是未来五到十年的一场线上线下融合的战争。每个公司都不要说我是一个线上公司或者线下公司。未来,能活下来的公司都是线上线下融合的公司。

【机会无限,供应链数字化将带来颠覆】

近来,未来酒店成为新晋网红,它的创始人曾在万豪、喜达屋这些酒店工作过二三十年的时间,50岁时才创办了未来酒店,盒马的创始人兼CEO侯毅也是经过专业洗礼在52岁创业。这个时代已经从以前的「屌丝创业」向「训练有素的中年人创业」转变。中年人的事业还没有结束,依旧可以再创高峰。

如今,各行各业都充满机会,很多传统上认为不能互联化的事物已经开始互联。菜场开始用二维码付款,杂货店导入天猫和京东的采购系统,连餐厅这个小而散的市场也被互联化,很多餐厅用手机扫码就可以点菜,还可以查看明细,在线支付和点评。

机会是无限的,我们一定要相信「小」的伟大。如果我们能够给这么多小而散的未充分开发的小摊小店以赋能,未来的机会是无限大的,对社会的贡献也是不可估量的。

那么,未来整个供应链将如何串起所有商品的流动?我们可以将供应链想象成一个包含实体的物流,也包含其中的金融结算、质保、供应链金融等。

供应链接下来的发展,我认为会有两种方式:

第一,  很多品牌或商家会首先尝试把各个平台(比如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的数据汇总到一起,了解消费者是在跨平台购买的购买行为;

第二,  正如很多国内的快消品巨头在做的,帮助线下经销商和门店进行数字化改造。当线下所有的货品全部可视化以后,线上和线下的货品实时调配,这时候就可以调配临近的货物来配送,而不是从遥远的电商库送过来。未来,哪家企业可以既快速又个性化地把货物送到消费者手上,它将比其他人更有竞争力。

image.png

我们的校友、良品铺子董事长杨红春曾经提出的一句话让我非常有触动,他说我们销售的果仁、果干这些零食和新鲜度是有关系的,有没有可能让消费者吃到的产品就是当天早上或者昨天生产出来的?

这个说法现在听来有点像科幻小说,但是如果我们想想,真的实现的话,需要做到哪些?第一,门店的500到2000个SKU的存货一定要把控好,既不能有太多库存,又不能缺货;第二,你要能快速补货,顾客在这家店购买的商品不够了,十分钟内从其他店迅速补货过来,或者顾客先回家,到家时货已送到。

假如周边的店都没货了,可以让工厂立刻生产,因为工厂的原料都是可视化的,如果生产线恐缺原料,农场的每棵树、每个果子都是数字化的,哪个果子可以采摘了,可以马上生产并送达消费者,这样每包产品都是新鲜的。

说到这里,大家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吗?不是。如果将来你的竞争者能做到这样的快速响应而你做不到,那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用数字化、互联化让用户数据形成闭环】

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企业应该考虑O型的闭环管理,就是用户的全旅程运营。目前很多时候,我们对于消费者的了解都在交易环节,但并不知道用户从何而来。如果知道流量的来源,相信我们能驱动更多的流量。

image.png

未来,从用户如何了解你的品牌,是谁推荐的,到他和你的门店员工有怎样的互动,最后决定要购买,买后的反馈,能不能激发用户和你共创新产品,整个闭环是透过数据化连在一起的。

但是,这里的难度在哪?难就难在,全流程闭环要求企业里面销售部门、产品部门、供应链部门之间的协同,但是这些部门往往各自为政,很难同心协力。

企业的数字化升级重点在于运营流程与带来价值的重构。每个业务流程对于用户的价值在哪里?供应链只是做降本增效吗,还是创造更高更快的个性化价值?销售团队要的只是销售业绩吗?如果只为公司带来收入,而拿不到有利于未来的资源沉淀,让员工以为荣景一片,缺乏危机感,没有持续性,反而有害。

我建议公司里的最高领导者带领着几大部门的高管,共同为一个十年的目标而努力,那就是利用数字化工具一起重新构建用户全旅程的闭环管理。

未来,每个公司都要有一个立体的决策空间数据系统,它是多维度的,在用户的维度里,每个用户都有一个小方块,里面放有包括他购买过什么产品,消费频次,从哪个渠道购买的,线上还是线下。所以说,以后公司的战略讨论中,要有一个清晰的立体框架,它是有千百万个格子的数据,而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靠拍脑袋决策。

总结一下,未来的十年会发生什么?

第一,  全生活场景,即线上线下数字化融合。线上有电商、公众号、官网等,线下有办公室场景、家庭场景、商场场景等。未来每个公司运营500到800个场景与用户互动绝不夸张。

第二,  全链路数字化协同。哪怕你现在做的是品牌商,你也不能避免在制造商、供应链、零售方面做互联化、数字化的协同升级。

第三,  用户的全旅程运营。用户跟你触达、互动再反馈的整个闭环,你要利用互联化、数字化来重构运营流程,建立精准实时的决策系统。

【平台化思维,就是要不断自我修炼】

各位听到这里是兴奋了,还是忧虑了?人生就是这样,如果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心里就会笃定,最怕的是你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知道该做什么后安心去做,自然一步步就会看到它发生,也就是未来即当下。如果不开始起步,未来永远还是在未来。

展望未来,我觉得生态圈需要有很多的协同,全链路的协同,公司内部所有专业者的协同。协同是最难的,我们这个社会最缺乏的就是协同能力,因为大家普遍缺乏同理心谦卑感。我接下来跟大家讲的平台思维,希望能帮助大家携手迈向未来。

所谓的平台化就是要做两件事情。

第一是把你对于产业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思考,从直线型的上下游博弈变成网状结构互联互通的想法。快速变化的时代,你必须要让所有的供应链伙伴都是互相连接的,包括你自己,要让你的上下游知道你要干什么。任何靠着信息屏蔽赚钱的都活不了太久,只有靠增值才能够活得更久。

第二是网络效应,能否让消费者彼此之间在用你的产品时透过相连接提高他们的价值。每个人都会因为别人在用同一个产品,在同一个平台上,而觉得得到更多的价值。消费者为其他消费者带来增值,消费者为供应商带来增值,供应商为消费者带来增值,因此连接每个用户之后所创造出来的价值是一个指数型的增长。


image.png

当然,商业模式有时候不只是商业利益来决定的。一个持久的商业模式,更大的是决定于创始团队的价值观、使命感和心态。以往大家争做第一,把上下游都吃掉,但这种霸道的做法是不会持久的。我们可以借助平台思维,让大家一起共赢。你可以大方地让小伙伴先赚钱,你来赚最后一桶金。如果你活得下去,那将是最大的一桶金。

这里面有两个概念,首先是你要有胸怀,让大家先于你赚钱;其次,你又要有能力活到最后。所以,做平台的人一定要有这种「成功不必在我」的胸襟,成功在你赋能培养的员工上面,同时也要有「没有我也不会那么成功」的能力与底气。

我研究平台化理论十年,也看到同学们的实践,我觉得它是一个不断自我修炼的过程。这个修炼过程的核心是放空。放空了,你才有办法让别人先赢,才能够自我升级。

怎样做呢?我觉得有这几点:

第一是无有,不要因为你现在拥有的而产生了挂碍,要保持着对你现在拥有的东西随时都可以把它放掉的胸怀,你才能够置换到在未来世界更有价值的东西。

第二是无形,不要被自我惯性形象拘束,核心竞争力的思考可以有,但如果你的定位只是局限在你过去二十年专长的东西时,你一辈子就只能做这一件事情。你能不能如同水一样的无形,可以变换成各种形态让人在不同的场景需要中使用。

第三是无为,让自己做的事越少越好,越少才会越找最重要的事来做。同时当你做得多时,小伙伴就做得少,你就永远没有办法培养出像你一样的主力战将。你赋能给别人,让别人来做更大的事情。

最后,也是人生最难修炼的,那就是「无我」。有了我执,人生就有很多的烦恼。我们来商学院常常是想找到我是谁、我要做什么。但是接下来你会发现真正能够得到心安、得到更大满足的时候,常常是把自己去掉了。因为去掉了自己,所以在变革的时候,人们会发现你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帮助别人才变革的。这样的变革反而容易成功。

当你心中有得失的时候,反而不能得到你想要的。我看到很多高管,跳进一个创业公司,因为它势头正起,后来看到这个公司不是风口,就跳到下一个风口,当你能看到风口的时候,他已经在风口的末尾了,如果你永远在选择在风口中跳,永远得不到你所想要的结果。

如果有所谓的最后难忘的一堂课,我认为「无我」是大家接下去可以继续修炼的。你们来学校时是为了追求自我,走的时候则应该练就「失去自我,没有自我」的心情。

当然,「无我」并不是真的没有了「我」,而是一个更好的我,它是一个迭代再升级的过程。就像无有并非代表你没有,而是你愿意放弃现有来换取更加宝贵的东西。这是我体会到的一个人生不断修炼的过程。

【通过终身学习来突破自己的程序化】

我也发现真正能把平台做下去的人,其实不一定是为了最后一桶金。为了最后一桶金,常常得不到那桶金。像金庸的小说里面,任何想要成为武林盟主的人最后都没有成为武林盟主。

未来,平台化管理的能力是什么?领导要有更多能够赋能的能力,组织要有更多能够利用数字化来做原子化精确管理的能力。正如我们所能创想,当消费者的行为能够被数字化时,员工的行为也同样可以被数字化。以后员工每天干了什么?创造了多少价值?

全部都会被数字化。绩效管理是实时的、公平的,领导不是再扮演监督监管的角色,而是需要思考如何为大家创造更大的成就。未来的人们为了什么而工作?组织如果不能成就个人的理想实现的话还会存在吗?

必须指出的是,迈向智能商业时代的准备中,数据的搜集一定要去除为自己、为公司好处为出发点的思维,要更多考虑从为用户、为员工解决他们的问题出发,用户员工才会使用,因此数据的累计只是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副产品,任何从自己私利出发想搜集数据的做法都难以成功。

有了数据,你才能够锻炼算法。有趣的是,在机器智能时代,机器越来越像人,人越来越像机器!当我们在训练机器的时候,是用程序化训练它们,但想一想,人未尝不是被家长、学校、公司、朋友给程序化了,老板听到员工报告不到一分钟就生气因为被过去十年的互动经验制约,人被自己过去二十年的专业认知局限而不能开放性的接受新思想。

人在未来之所以要能比机器更有价值,是因为有灵性和突破自己被程序化的能力。灵性是什么?灵性是不要再只倚赖你的头脑看世界,而是用你的心、你的情感,去感知和共情。

如何突破自己的被程序化?答案是终身学习。离开学校后,我们可能没有系统化的学习空间了,但我觉得可以继续通过自我的修炼来突破你被程序化的惯性。你若不能理解自己被什么制约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修复它而升级。如果你觉得数字化时代不靠谱,就没有办法理解数字化是什么。认知升级就是突破自己被程序化的惯性思维。

image.png

我们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通过在中欧交到的好朋友,大家彼此之间能够互相「照镜子」,包括事业的镜子、家庭的镜子、自我修炼的镜子。每个镜子都在帮助我们成长,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升级。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升级的旅程,在苦难的试炼中寻求升级的机会,渡人就是渡己最好的方法,祝福大家,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