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181227101952.jpg

最近,阿里拍卖里出现了一个特殊标的,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将于2018年12月3日拍卖深圳光汇石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微众银行” ) 1260万股的股权,起拍价为4.41亿元。有的新闻标题还特别吓人,让人看着以为是微众银行被拍卖了。

微信图片_20181227102152.jpg

不过截止昨天,我追踪了下这个新闻,拍卖被暂缓了。

我还特地查了下公开资料,原来这家石油公司曾经是微众银行发起人之一,持股数量为1.2亿股,占总股本比例为2.857%。所以从占股比例和拍卖价,也可以倒推出,微众银行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470亿。

估值1470亿是什么概念呢?

结合微众银行公布的2017年财务数据来看,其净利润为14亿,净资产为83亿。那其市盈率就是100倍,而市净率也达到了 17倍。

PE达到100倍和市净率到17倍又是什么概念呢?

以传统银行中,一直被人看好的零售王者招商银行为例,其市盈率为8.3倍,市净率仅为1.52倍。

也就是说微众银行相比传统银行存在着超过10倍的想象空间。

和传统银行最大的不同是,微众银行是一家互联网银行,没有网点,没有柜员,没有ATM机。

微众银行就是这么一家互联网银行,但互联网银行这个称呼并不精确,因为其实并没有任何法律法规官方的定义明确什么是互联网银行。

要搞清楚一件事情,首先先要搞清楚它的定义。

于是我试着去理清楚这个概念,简单来说,互联网银行就是纯通过互联网开展金融业务的机构。

通过互联网开展金融业务的机构有很多,这几年是互联网金融大爆发的时代。渠道和平台越来越多,这其中概念繁杂,撇开纯粹的骗子平台不谈,总体而言,我在这里把他们分为三类,分别是草根系、传统系、互联网银行。

其中草根系就是这几年从很热到成为过街老鼠的P2P,全国目前还有数千家,其中也不乏有治理规范且运行稳定的平台。但因为P2P鱼龙混杂,所以让人谈到就有些恐惧,甚至也有人认为P2P就是互联网理财的全部,并把那些财富公司通过互联网敛财的锅一并丢给了P2P,草根系除了P2P,还有综合理财平台,就是类似支付宝、微信、京东,在上面可以购买基金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

传统系,就是一些传统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直销银行业务,但直销银行只是个业务品种,并不是真存在个实体叫直销银行。

直销银行和互联网银行的区别就是:直销银行属于传统银行业务的一项补充,发力的主要还是那些缺少实体网点但又想拥抱互联网的中小银行、农商行和城市商业银行。

直销银行其实并非独立的银行,而是这些传统银行其中的一个部门或者一个条线,其财、物、人权还是受制于从于该银行传统的计财部和人力资源部。

可想而知,直销银行要做创新会多难,无法脱离体制。

而互联网银行就不一样,首先互联网银行是民营银行的一部分。

2014年以来,中国开始有民营银行,当时首批一共成立了五家,其中微信银行和阿里银行赫然在列,引起了不小的讨论。监管对民营银行的定位就是作为传统银行的补充。截止目前,我搜了一下,市场上合计已经有了17家民营银行。

微信截图_20181227102433.png

当然,在这17家民营银行中,虽然都是作为补充,但大家定位也不一样的。有的银行依托集团发力公存公贷,有的银行依托股东特性专注供应链金融,而有的民营银行一开始只存在互联网上,没有实体网点,和国外互联网银行往往由传统银行设立或转型而来有所不同,中国的互联网银行其基因就来自于互联网公司。

而政府方面,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民营银行。

微信图片_20181227102512.jpg

其中代表就是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微信银行)、浙江网商银行(阿里银行)、四川新网银行(小米入股)、苏宁银行、亿联银行(美团点评为第二大股东)。

除此之外,有家比较特别的异数,就是2017年1月成立的百信银行,他在定义上属于直销银行,但又是独立的法人。从股权上看,它是由中信银行主导成立,成员班子都来源于中信银行以前的电子银行部,百度只占30%。

由于是独立法人,即财、物、人都是与传统中信银行分开的,所以在业务开拓、战略实施、创新方面,不同于传统银行的直销银行条线,受束缚较小。

根据以上这种分类,我们可以定义互联网银行,首先它肯定没有物理网点。

其次,其商业模式也就是吸存放贷和结算都是依托网络进行。

而最后正因为他们没有实体网点,并且成立的时候没有历史包袱,加上人才都是来自于互联网公司,所以他们更偏重于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含量高的手段去完成包括获客、放贷。

而这种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成立,必然也要依托其大股东的互联网公司基因,这其中包括大股东可以给予的技术支持和客群支持。

就拿微众银行说,背靠10亿微信用户。

10亿微信用户,都是其潜在用户,我自己下载了微众银行的APP,登录界面就已经可以用微信一键登录了,这一个入口非常重要,而之后如行云流水的注册体验让我仅仅花了五分钟就拥有了一个银行账户,与拿着身份证跑到线下网点去取号排队实在有天壤之别。

而在放贷方面,你甚至不用是微众银行的用户,直接在微信上使用微粒贷即可借随随还,整个过程,我体验了下,也就十分钟钱就到账了。

这种体验,真实可怕。而越流畅的体验,其背后的复杂度一定越高。

这背后可能就是基于微信的社交数据进行的风控。

目前看,以微众银行为首这批互联网银行的体量并不能和传统银行相比,但其实这种比较并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双方的纬度是不同的。

传统银行争的是存量市场,而互联网银行,争夺的是未来的市场,这个未来的市场,有人与人的连接,人的行为和社交都可以数据化。

就在这另一个维度,人们对互联网银行的预期,远超过传统银行。这就是为什么,在文章开头我说的微信银行对未来的想象是传统银行10倍以上。

当然,并不是互联网银行之后的前景就一定一片大好,我们只看到了聚光灯下的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因为他们的背后是阿里和腾讯。

但另外的互联网银行呢?会不会最后只是这两家巨头的双人舞。其他的互联网银行能走出其他的独有模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