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阶段正面临着经济周期的下行与调整,举目望去,每个行业都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那么在经济衰退的时期如何进行投资,该投资哪个行业?答案就是要找到能够穿越熊牛行业,比如超市。超市行业以销售生鲜、食品、日用品等民生产品为主,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

而超市的起源来源于美国,对比美国超市企业发展的历程,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超市行业的本质,从而判断中国超市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美国超市行业规模穿越周期、牛股辈出。美国超市行业起源于 1930 年,历经近 90 年的发展,诞生了一批穿越周期、持续成长的明星企业。以前三大企业为例,2017 财年,沃尔玛营收 5003 亿美元、市值 2830 亿美元,好市多营收 1290 亿美元、市值 1071 亿美元,克罗格营收 1227 亿美元、市值 250 亿美元。1998 年,日用杂货销售领域中超市及仓储会员超市行业销售规模超越百货,2000 年再度超越折扣店成为日杂零售销售额中占比最高的业态,预计2017 年美国仓储会员店及超市行业整体规模为1.36 万亿美元。

图片1.png

回顾美国超市行业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1930s-1950s, 超市业态正式诞生: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驱动居住形态、消费习惯变化, 从而驱动业态变迁和连锁超市业态诞生;

2)1950s-1990s,超市行业高速扩张、业态细分:美国经济高速发展使得超市行业进入快速扩张的繁荣时期,超市渠道日杂销售额占比从 1939 年的 10%快速提升到 1967 年66.7%。与此同时,超市业态也开始进一步细分,出现了以沃尔玛、克罗格为代表的折扣超市,以好市多为代表的会员制仓储式超市,以及以全食为代表的高端有机食品超市等不同业态;

3)1990s 以后:经济增长放缓,超市行业进入并购整合阶段,市场集中度再度提升。

图片2.png

1900-1930s:杂货连锁经营模式初步诞生

 

廉价连锁销售模式快速扩张,行业集中度初步提升。20 世纪初期美国人均 GDP 在 800 美元以下,A&P 为美国现代零售业的开拓者,发展初期以经营型小店铺为主要经营业态,推行了连锁经营模式后获得了个体商户无法企及的规模效应,但店铺之间尚未实现统一管理。A&P 价格优势显著(毛利率仅为 12左右),开始快速扩张,同时兴起的连锁零售商还有 Kroger、American Stores 和 Safeway,前 5 家杂货铺销售额占零售市场的份额由 1919 年的 4.2%提升至 1930 年 28%。

    廉价连锁店模式是超市模式的前身,体量比超市小,主打的是廉价,这反映了人们这样的一个消费现象:在廉价连锁店和超市贩卖的大多数是生活用品,人们对生活用品的价格敏感性是很高的,所以廉价连锁店飞速发展的基础。

1930-1950s:大萧条时期超市业态正式诞生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样才能让店铺里的商品更便宜?

于是大萧条时期超市业态诞生,超市的全称叫做超级市场,顾名思义就是店里涵盖几乎所有生活必须品的地方,由于产品多,场地大,覆盖的消费者人数也是几何倍数的增加,于是超市能够从上游厂商手中以更低的价格进到商品,从而能够有更大的价格空间对商品进行更低的定价,利用消费者对生活必须品价格的敏感性来吸引消费者。

随着经济走出低谷,超市业态迅速发展。1929-1933 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人均 GDP 与可支配收入大幅下降,消费能力减弱,超市业态凭借规模效应降低了商品的销售价格,符合当时人 们的消费需求,同时冰箱的普及使得消费者的单次购买量得以大幅增加。美国第一家超市诞生于 1930 年并逐年增加,1932 年发展到 300 家,1939年达到 4982 家,比 1932 年增长 15.6 倍,年增长率近 50%。

图片3.png

图片4.png

1950-1980s:经济高速增长,行业快速扩张、业态细分

 

美国 50 年代经济发展提速,到 60 年代三分之二的美国家庭就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汽车消费迅速普及,至 1960 年大部分美国家庭至少拥有一辆私家车。城镇化率超过 70,居住逐渐由城市向郊区聚集。超市随之进入快速扩张的繁荣时期,超市渠道销售额占日杂销售额的比重从 1939 年的 10%增长到 1967 年 66.7%。以 Walmart、Target、Kmart 为代表的零售商开始探索低成本超市(Supermarket)模式,此时以 Sears 为代表的百货在价格上难以与之抗衡。70 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滞胀期,折扣超市迎来快速发展期,代表企业为Kmart。进入80 年代在科技带动下沃尔玛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实现高效运营,价格优势凸显。

图片5.png

图片6.png

业态细分:折扣超市、会员制仓储超市、高端有机食品超市等层出不穷。早期美国的超市以低价和折扣超市为主,克罗格、Dollar General、沃尔玛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1980 年前后,随着美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以全食为代表的高端有机食品超市,以好市多为代表的会员制仓储式超市,并大获成功。

图片7.png

图片8.png

虽然随着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超市的细分出现了中高端的定位,但是超市的经营模式其实并没有变,还是利用全面的商品种类,以及庞大的客户覆盖范围,压低上游厂商进货价格,从而拥有更大的定价空间,在同类别的中高端商品中,超市里的商品依旧是具有价格优势的。出现的超市细分业态,也只是以相同的思维模式来做更高端的市场而已。

 

1990s 后:行业整合驱动集中度提升,超市行业刚性凸显

 

行业集中度提升驱动全美五大超市企业平均毛利率由  22.8%提升至25.7%,盈利能力改善明显。据不完全统计 1990-2017 年沃尔玛相继完成了 21 笔外部收购,涉及金额超过 250 亿欧元,其中包括投资 1 号店、京东等中国企业。全球化和兼并收购使得公司营收持续增长,市占率稳步提升;1993 年,第一家会员制超市 Price Club 与 Costco 合并成为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超市,整合后的会员制仓储超市形成了 Costco、Sam’ s Club(沃尔玛旗下)和 BJ’s Wholesale Club 的三巨头格局。在整合兼并的行业大背景下,美国超市企业在 1990-2010 年经历了市场集中度的高速提升:美国日杂食品销售 CR4 由 1992 年的 17升至 2010 年的37。集中度的提升促使龙头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沃尔玛的毛利率从 1996 年的 20.36%稳步提升至 2010 年的 24.48%;1992 年-2010 年, 全美五大超市企业的平均毛利率由 22.8%提升至 25.7%。

图片9.png

超市行业营收增速与 GDP、CPI 正相关,但经济下行期消费刚性凸显。GDP 主要通过“量”影响超市行业,CPI 主要通过“价”来影响。选取美国超市行业沃尔玛(WalMart  Inc.)、好市多(Costco)、克罗格(Kroger)、全食(Whole Foods)、塔吉特(Target)5 家公司的营收为样本,与美国 CPI、GDP 同比增速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美国龙头超市营收增长与GDP 增速以及 CPI 增速呈明显的正相关性,且经济上行期超市营收增速弹性更大。2)超市行业具有必选消费的刚性属性,在GDP、CPI 大幅震荡期美国超市行业营收增速始终保持正增长,尤其在2009 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下行期,CPI 和 GDP 均陷入负增长,但同期龙头超市企业的营收仍然维持正增长,刚性凸显。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回顾了整个美国的超市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超市的本质只是零售的一种经营思路,即用全面的商品,以及底价去吸引客户,在手上覆盖了足够多的客户之后,又可以把客户作为筹码,去与上游厂商获取更低价格的商品,来吸引更多的客户。不管超市的业态怎么变化都万变不离其宗。只有把握好超市的本质,才能提升分析超市行业的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