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腾讯裁撤10%的中层干部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数名消息人士证实,作为公司历史上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的后续动作之一,2018年12月内部员工大会后,腾讯开始裁撤一批中层干部(下简称“中干”)。腾讯中干主要包括助理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级别,有时一些副总裁也被认为在中干范围内。整个腾讯大概有两百多名中干,此轮调整比例约为10%,有战略发展部的腾讯员工认为,实际甚至超过了这个比例。

而此前,各大互联网大厂都爆出了裁员消息:滴滴裁员15%,涉及员工超2000人;美团被爆出3分钟签字画押滚蛋,员工根本没有反应机会;网易人员优化8%;京东高管末位淘汰10%。

互联网人士提出了“停更两微一抖”,互联网裁员等负面信息充斥网络,每天都被这些负面消息裹挟,互联网行业到底怎么了?又是谁在唱衰自媒体?

一、停止高速增长≠衰退

相较于前几年的互联网行业的高光时刻,时不时的传出融资、上市的传闻。近两年,互联网的日子明显难过了,2018年资本市场趋紧,P2P暴雷,互联网企业勒紧裤腰带过冬,多家互联网大厂着手裁员,2019年并未好转,更多互联网企业加入裁员的大军,中层管理层面也面临着优化。

互联网的泡沫被捅破!互联网停止了高速增长,但是否正如一些人鼓吹的衰落呢?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存在市场寿命,产品要经历 探索、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并且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

如果把互联网看成一个产品,显然其也有自身的探索、成长、成熟、衰退周期。前几年的互联网行业的高光时刻,互联网企业大规模增长、从业人员大范围提升,大家看好互联网的前景,这一阶段对应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成长期明显的高增长、多机会。

近年互联网成长趋势减缓,互联网行业机会被大多数潜在进入者认可,互联网红利达到高点,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如果想在互联网行业获得更多的资源地位,需要投入大量的费用。这一现状正好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到的成熟期相吻合。可以说,这一阶段的互联网行业进入相对稳定期,从向外寻求资源变成向内整合资源。

制造业里有“去产能”一说,其实真正需要的是“去无效产能”,对互联网也是一样。挤掉一些泡沫,尤其是不赚钱的、非刚需的泡沫,才能更好的拓展有价值的业务。

很明显,此时唱衰互联网为时过早,互联网行业、互联网从业者仍有大量机会,只不过,竞争更加激烈。

二、负面信息传播偏好

互联网行业信息更新速度快,基于传播属性、行业属性,互联网行业的事件更有可能在人群中传播,相关事件通过媒体平台极有可能被放大。

其中,负面信息的传播尤为明显。管理学中有种现象叫作黑箱现象,通俗的说,人们存在“偷窥”心理,由于负面消息具有反常性,因而加剧了大众的好奇心,进而进一步促进负面信息传播。

在互联网时代,一向欣欣向荣的互联网行业,突然多家企业宣布裁员,大众不免好奇,想要一探究竟。

与此同时,不幸进入裁员名单的小伙伴,没有拿到合理的补偿,不免想要通过互联网发声吐槽不满,而见证了身边小伙伴被裁的人不免陷入恐慌,在网络通过八卦、吐槽的方式抱团取暖。

而曾经抓住互联网红利的用户,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在互联网上大呼自己享受到了互联网的红利,自己获得了多高的收益。古话说,“闷声发大财”,如果不是为了宣传实力等,或者到了一定阶段,大家都不愿意去在网络发声。

这也是为什么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互联网裁员被放大解读。

三、认知偏差

心理学上,有一个认知偏差理论值得我们关注。人们在知觉自身、他人或外部环境时,常因自身或情境的原因使得知觉结果出现失真。典型表现为显著性偏差、生动性偏差等。社会知觉中常见的刻板印象、首因效应、晕轮效应等均为某种形式的知觉偏差,是个人知觉具有选择性的特征所致。

推己度人往往影响了我们的客观判断。

当多家互联网大厂裁员信息流传的时候,了解到相关裁员信息的用户,会偏向于认为非常多的互联网企业都在经历这样情况,互联网行业竞争加剧,危机四伏;而没有接触到相关裁员信息的用户,往往以自己所在企业的环境来判断大环境,觉得此时的环境还不错。

这里不论哪一部分用户的认知,都不能说完全的对与错,因为他们都只是在自己相对的领域看问题,这种认知偏差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整体环境的客观认知。

裁员是事实,互联网大环境趋紧是事实,但互联网危机不是!

每个人都有认知的边界,你看到的不一定就是事实。

2018年,社交电商拼多多以3亿多的用户规模上市,按中国人口计算,每5个人中都有1个是拼多多的用户,然后我问了一圈,身边很多好友从没下载过拼多多,有些甚至没听过。

在北上广,街头上随便找几个人,大多都是本科或以上学历,家乡老人说的,现在“大学生满街走”,但是真的是这样吗?仅以北京举例,根据2018年数据,北京本科及以上学历不及常居人口的10%,二三线城市这一比例更低,更不用说一些十八线的小城、偏远地区了。

小米、华为、三星、传音等手机销往非洲,你知道哪个最受欢迎吗?

中国手机品牌在非洲市场占据40%的份额 ,基本是靠一家叫传音的中国手机制造公司的一己之力打下的。2017年,传音的手机出货量高达1.2亿台,在全球范围内,传音的手机销量排名第4,仅次于三星、苹果和华为。在全球第2大手机市场——非洲,传音更是硬生生把三星、苹果这俩“国际巨头”拉下马,连续多年蝉联非洲大陆手机销量榜第一。

而国内很多人至今都没有听过、见过的传音手机,这一品牌被称为“非洲手机之王”,目前已经计划在国内科创板上市了。

四、裁员诱因

从2018年底到现在,京东、知乎、锤子、美团、摩拜、滴滴、网易等公司都经历了裁员风潮,虽然从结果上看都在裁员,但其中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是迫不得已,有些是公司战略失误,有些是未雨绸缪,有些是跟风,有些甚至所有图谋。

锤子可以看成是迫不得已型的。聊天宝没有拯救罗永浩的社交江湖,内外资金压力,投资人压力,被寄予厚望的项目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锤子不得不裁员离场。

京东、腾讯则是未雨绸缪型的,从目前的形式来看,这些公司,拥有强劲的现金流,自身造血能力足。他们的裁员对象,偏管理团队,与此同时加大一线及基层管理人员的招聘。这类公司的裁员,并不是因为资金压力,而更多的借大环境,进行洗牌,促进内容员工的警醒,并以更低的成本吸入一批新人。

看裁员的时候,分析背后的因素,我们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福兮祸兮,危、机相依,穿透表象的迷雾,你还会害怕吗?

今日互动话题

“裁员”风潮下,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