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5~10 万粉丝的vlogger,单支视频的植入广告报价可以在 3000~6000 元左右;10~50 万粉丝,报价在 6000~20000 元左右;50 万粉丝以上,报价在 2 万以上。

2019年,欧阳娜娜带火了vlog。微博、B站的博主都在布局vlog内容运营,视频和社交平台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扶持计划。

文娱.png

一、Vlog是什么

从字面理解,Vlog 由 Blog 演变而来,即 video weblog 或 video blog,意为视频博客、视频日记。

而vlog的发源地YouTube 的定义也非常简单粗暴:一种个人创作的视频类型,最大特征是有人对着镜头说话。

2006年10月,一则来自意大利的消息说,由移动运营商意大利“3”公司与Mobaila公司合作推出的创新性移动视频博客服务“MyVideoBlog”,已经在意大利成为一项成功的新应用。

而与此同时,在互联网上,一种新兴的博客形式也开始逐渐取代以往传统的文字博客,并迅速受到了网民们的热捧,它便是视频博客—vLOG。

2009年vlog被收录进韦氏大词典。2012年,youtube上出现了第一条vlog。截至2018年01月19日,youtube平台上每个小时就会诞生2000条vlog作品。

二、Vlog有多火

timg.jpg

Vlog在16年到18年中都发展的不温不火,而在18年9月急速增长并在10月初形成第一个了流量高峰,而距离上一个比较凸显的流量高峰已经距离两年之久。

在这之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呈指数级增长。在半年之后的11月底12月初达到了更加突出的峰值,并在19年2月和4月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接连形成两个流量高峰。而4月的流量峰值已经达到半年前18年10月的五倍多。

三、Vlog为什么这么火

首先从创作者的角度,vlog作为自媒体的一种极大地满足了vlogger自我表达的欲望和记录自己生活的意愿。

而从观看者的角度让大家在不同人的各色人生中找到共鸣,并且一定程度满足了人的窥探欲。

对于短视频简短精炼的形式,vlog更是大家对快节奏生活的逃离和对内心美好生活的向往,内容核心是相对松散的。

相对的,vlog和制作精良的长视频相比又多了生活的烟火气,不仅是“我们不一样”,也更有“原来我们都一样”的共鸣和感动。

Vlog这种以第一人称视角为表现形式,充满个人魅力和生活态度的记录方式能够让用户在观看的同时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和创作者产生情绪共鸣,体验和博主之间微妙的陪伴感,这种互动更加深层次,也更富有粘性。

四、Vlog如何变现

Vlog营销大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广告植入,另一种是流量补贴

Vlog的大火让品牌方看到了新的机会,而且是更加清爽无感的嵌入形式。

进驻vlog的两大团体,网红以及明星。在目前的vlog营销的主要亮点在于可以弱化广告的存在感,和利用vlogger的影响力拉近和用户沟通的距离,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可以具有商业化变现能力依然是少部分头部vlogger,如何帮助培育这个市场,和找到vlogger和消费者对话的更多方式,也是品牌主们需要考虑的。

但是可以看到,vlog的主要变现渠道并没有脱离主流的“广告植入”,只不过在形式上有所优化,但是必须要注意到的是,vlog相对于传统的长视频制作周期长,制作成本高,现在可以实现盈利的几乎是头部的vlogger,而尾部的只能“为爱发电”,但是从并不能实现持续的创作和激励。

五、Vlog平台

为了沉淀更多的Vlog创作者,各大社交视频平台频频发力。

一闪在2018年春节发起了“一分钟”创作挑战,邀请用户拍摄一个60秒的Vlog来讲述自己的春节故事。

小影在2018年一开始便提出了自己的三年计划——V光计划,计划用2018年一整年的时间孵化一部分vlogger,并且使20%的头部创作者获得合作红利。一月人人视频APP也利用美剧爱好者聚集社区推广vlog。

B 站和微博是国内 Vlog 的发源地,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创作者和受众群体。它们的社区属性和订阅机制能让 Vlogger 们积累私域流量,维持相对舒适的小圈子。

9 月微博 Vlog 官方发出“召集令”,每月制作 4 条 Vlog 可以申请“微博 Vlog 博主”认证,平台承诺给出粉丝头条、官博转发、视频流曝光等扶持资源;在商业变现方面,Vlog 博主在广告合作和加入 MCN 机构方面会被优先考虑。

9月今日头条和欧阳娜娜联合开启了首个明星vlog计划,并与其他多位明星进行接洽。

腾讯微视之后,11 月初上线的 Yoo 视频打出用 Vlog 和 Vstory 完成「短视频消费升级」的旗号。Yoo也类似腾讯在视频上的激励机制:分级制补贴,评级越高,创作者拿钱越多。

六、后记

Vlog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并没有准确的定义,无论在创作还是变现角度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在内容上形成独特的审美和合适的节奏,变现渠道如何脱离传统,都还有待观察。

Vlog已经初现马太效应,头部的vlogger分走了大部分的利润,如何让后起之秀也能分得一杯羹是很重要的问题。

扶植更多优秀内容创作者才是平台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拓宽变现渠道,渗透不同圈层的重要办法。

目前,市场对Vlog商业价值的认识还在初级阶段。

借Vlog崛起的视频平台仍然需要等待一个爆发的时机:在这个过程中,Vlogger需要扩大规模,平台需要建立良性的商业机制,同时品牌主们也需要一段时间认识和挖掘Vlog独有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