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190520094152.jpg

从疯狂抵制,到俯首缴枪,美凯龙告诉我们:顺应趋势,胜过6年瞎忙活!

一、巨头缴械!实体店最后一座城池被马云攻陷了。

5月15日,家居巨头红星美凯龙发布重磅公告:引入阿里巴巴43亿元战略投资,阿里获得美凯龙不少于10%的股份。同时,阿里将在港股收购美凯龙3.7%的股份。

微信图片_20190520094200.jpg

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将一举拿下美凯龙13.7%的股份,跃居第二大股东。今后,美凯龙的任何发展战略,恐怕都得看马云行事了。

作为国内最大家居品牌,美凯龙的一套商业模式曾“打服”宜家。截止到目前,它在全国开了364家家居商场,年营收超140亿,成为实体店最高的山头。

2018年,美凯龙登陆A股,市值一度高达800亿,傲视全国。

根据公告显示,在双方联手后,美凯龙将迅速与阿里打通会员、商品、支付等通道,全面迎接线上流量。

识时务者为俊杰,曾经反电商阵营里最亮眼的一面旗帜,终于一头扎向了电商的怀抱!

微信图片_20190520094205.jpg

二、硬杠6年,向马云开战!

2012年,王健林和马云定下赌约:如果到2020年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达到50%,那么他输给马云1个亿,反之,马云输给王健林1个亿。

没想到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听到这个消息后加了进来,他信誓旦旦地说道:如果在中高档零售市场,纯电商份额如果超过15%,他输给马云王健林各1个亿。

管中窥豹,可见美凯龙对自己有多自信,对电商有多排斥!

2013年,美凯龙宣布“封杀”天猫双十一,车建新颁布3条铁律:第一,禁止传播;第二,禁止支付;第三,禁止配送。

他在微信里慷慨陈词:“他们(线下商家)帮线上配送是为了绳头小利在革自己的命!”

微信图片_20190520094211.jpg

此后,美凯龙联络行业老二居然之家等19个家居协会成员签署“投名状”,正式向电商开战。

微信图片_20190520094220.jpg

美凯龙的底气来源于自己正是线下家居的老大。当年,美凯龙蒙眼狂奔,线下实体店一批批拔地而起。

家居不像衣服电器,它需要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用得顺,必须到店里亲自体验。另外,床、沙发等大件家具物流麻烦,需要专业的配送和售后。

这两张牌击中了电商的痛点,正是美凯龙的底气来源。

然而,随着2018年2月阿里54亿招安居然之家,现在43亿入股美凯龙,家居反电商阵营土崩瓦解。

那么美凯龙为何突然要向马云缴枪?

三、美凯龙拥抱阿里的真正意图

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会低头认输。美凯龙之所以会推翻从前的自己,唯一的解释是家居行业已经发展到顶,触及到天花板。

微信图片_20190520094226.jpg

随着房地产市场降温,家居消费持续降温,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返。数据不会骗人,这几年美凯龙一度陷入负增长,在营收和净利的压力下,它急需开辟新战场。

四、美凯龙的新战场在哪里?

2017年,美凯龙重兵押宝“家居+百货”双核心模式,除了家居建材之外,它还开辟了餐饮、购物、住宿、娱乐等项目,试图打造多业态并存。

我们看到,双核中的第二个核心无疑已经延伸到阿里的新零售上。在当下,如果没有巨头的数据、经验和业态支持,新零售很难独立取得成功。

反之,新零售一旦得到巨头加持,就会变得更加容易。例子是居然之家和阿里结盟后,阿里的盒马鲜生、电影院、儿童娱乐等消费场景进入门店,后者大受裨益。

这就为美凯龙倒向阿里阵营埋下了伏笔。

此外,不只是第二核,美凯龙的第一核更需要走向电商。

还是以居然之家为例,在与阿里合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它发展异常迅猛。

2018年10月,居然之家和阿里联合打造了一个“新零售数字化卖场”——居然之家天猫智慧家居馆,成为家居行业走向新零售的标杆。

2018年双十一,居然之家在天猫的推动下营收超过120亿,大大超过此前定下的100亿目标。

在阿里的助推下,居然之家估值一路上涨,上市的日程不断推进,美凯龙对此无计可施。

再不低头就晚了。

所以,美凯龙拥抱阿里巴巴不仅是出于提振自身业务的需要,更是对竞争对手的一种牵制。

微信图片_20190520094231.jpg

五、我们应该看到什么?

互联网的大趋势,不是红星美凯龙一纸禁令就能抵挡住的。

孙中山说过: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意思是任凭你如何厉害,也无法对抗历史潮流。反之,如果把握趋势,顺势而为就能拓宽边界,让成功变得简单起来。

雷军也曾经说过,成功不只是能力与聪明才智的作用,趋势的作用更大,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就是趋势的力量。

所以,很多时候顺应趋势大过努力。

像美凯龙一样,刚开始激烈发对互联网的大势,在自己的圈子里折腾6年,差一点丢掉了第一的位置,最后不得不回到互联网的怀抱中。

我们看到,趋势的力量是客观存在的,时代大势也不是单个个体所能改变的。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既然无法改变大势,那就利用趋势、把握趋势。历史会证明,那些成功的人和企业都是踩在了时代浪潮之巅。